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跨越 3 0 %的“门槛” ,2 1世纪将成为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世纪。在此背景下 ,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职能、吸引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如何继续提升中心城市的地位、发挥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其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成为我国新时期城市化面临的新问题。大城市都市圈建设和郊区城市化是这个过程中的两种有效途径 ,本文以南京江宁为例 ,经过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 ,认为 :大城市都市圈建设必然给郊区城市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带来新的城市化动因 ,促进大城市的全面繁荣 ;并着重探讨了这种新的郊区城市化动力机制何在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农业人口从农业分离出来后往哪里居住就业?这些问题涉及到我们应实行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方针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至今我们还未得到清醒的认识。50年代,实 行的是“重点建设,稳步前进”的城市发展方针;60年代实行的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的方针;70年代实行的是抑制城市化战略,严格控制农民进城,还将几千万城市人口赶下乡;80年代实行的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近年来又调整为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然而几千万民工涌入城市,使这一方针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似乎又需要作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重点发展小城镇,以小城镇为中心来实现我国的城市化。这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中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认为,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数量已太多,规模已太大,城市病严重,必须严格控制;中小城市规模比较适当,但人口不能增加过快,否则又会变成大城市,失去  相似文献   

4.
《重庆社科文汇》2001,(11):39-39
龙绍双认为,城市化和少数城市大型化是工业和市场经济推动的必然结果,为了避免重蹈其他国家一些大城市曾经一度陷入困境的覆辙,需要加强对我国大城市发展的研究,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从世界城市化历史进程看,大城市优先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的中国大城市仍将继续成长。防止大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一要确立并贯彻有限扩展的理念;二要注重城市的内涵式增长,克服和防止城市空间的低密度蔓延;三要建设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体系,为大城市的发展提供支撑;四是当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大城市原有的空间扩展模式因成本巨幅增加导致不经济时,就应适时引导各种要素向周边卫星城镇疏散,使大城市向多中心空间结构演变;五要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功能带动城市群发展,最终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镇格局。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表现为中心城市本身发展的同时对周围区域进行的辐射和同化。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攻坚时期,需要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区域发展条件,构建多元化健康持续的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是指不同区域的各具特色、充分发挥优势、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未来中国四大区域城市化将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格局,东部和东北地区已进入减速期,而中西部地区仍处于加速期,故应将研究重点放在东部地区的网络城市化、中部地区的多元城市化、西部地区的大城市与小城镇结合的城市化和东北地区的品质立市的创新驱动型城市化发展上。  相似文献   

7.
建国60年,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突飞猛进,南京社会变迁个案是当代中国大城市变迁与现代化进程的生动体现,城市经济体制、居民生活、社会保障、城市建设、都市文化、治理方式实现的六大跨越,具体验证了当代中国大城市社会变迁、文明进步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化道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建设是实施天山北坡经济带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下,结合新疆城市建设整体情况和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区情,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化进程中应以大城市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先发展,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合理地、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相似文献   

9.
论昆明的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云南省的城市化起步晚于沿海地区,全省范围的城市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孕育出了昆明这座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省会城市10强之内的大城市。作为全省辖5区1市8县、总人口为416万的唯一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昆明的城市化进程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也遇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对此做一初步的探讨。一、城市化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昆明地区的城市化,随着国家城市化政策的变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其进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50年代—70年代末:人为控制下的缓慢增长时期从1950年至…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人们奔向北上广、留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可以在城市体系的一般均衡RosenRoback模型的基础上,从城市宜居性、住房价格与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予解释。利用中国35个大城市特大城市2003—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的名义工资补偿了高的住房价格,高的城市宜居性补偿了低的城市房价调整工资,城市宜居性与住房价格正相关,与房价调整工资负相关,存在一种补偿机制。城市宜居性已经成为中国居民选择城市居住的重要因素,高房价挡不住高宜居性的吸引。研究结论不支持控制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的政策,城市宜居性、住房价格和工资水平是内生于城市增长的,人的城市化是市场机制决定的城市化过程,人为控制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大城市病也愈益严重。集聚经济的作用,使大城市化成为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大城市未必一定会产生大城市病。在一定意义上,大城市病只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发展中阶段的产物。空间规划的不合理、短期市场的影响、政府失灵以及垄断集权的体制环境等,都是造成大城市病的重要原因。大城市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大城市发展及其带动区域发展的主要障碍,治理大城市病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水平虽大幅度提升,但城市化对内需的拉动效果一直不明显.韩国作为中国近邻,城市化进程中实施了诸如以大城市集聚带动内需扩张、基础设施先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同步进行以及人口自由流动等政策措施,既有力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又有效拉动了内需.借鉴韩国城市化的经验,我国应当积极建设大都市圈以发挥大城市的集聚效应,改革投融资体制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供需矛盾,培育新兴服务业以优化产业结构,改革户籍和控制房价以降低农民进城的制度与居住成本.  相似文献   

13.
特大和超大城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新兴产业孵化中心,这些城市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在全球资源配置和国家竞争格局中的地位。相关研究表明,资源约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均不能成为控制我国此类城市人口规模的理由。这些城市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中心城区人口过密以及职住分离现象严重,因而应取消对大城市发展的人口规模控制,重点优化人口分布结构,通过疏解中心城功能、向郊区新城匹配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等方式促进郊区新城职住平衡。  相似文献   

14.
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实现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聚集能力的提升、协调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外其他单元间的人口聚集与流动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针对吉安市城市化发展的自身特性和需求,“政府主导”下人口聚集的政策支持,是吉安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所在。政府在政策制订中应从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中心城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城区辐射力、改善政策环境、促进人口集聚入手,加大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使吉安市成为赣中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15.
论城市化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有关城市化与耕地占用关系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评析,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城市与农村,不同类型城市人均占地的情况,论证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特别是着力发展大中城市,与我国保护耕地的战略是并行不悖的。论文分别考察了“大、中、小城市并重”、“优先发展大城市”和“优先发展小城镇”等三种城市化方案,比较了各自所占耕地的数量,证明发展大城市更有助于节省耕地的占用,从而为我国选择正确的城市化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化道路如何选择,理论界一直有两种观点争论激烈、相持不下.一种观点主张发展大城市,认为这是城市化道路的必经之路;另一种观点则强调发展小城镇,让小城镇"遍地开花",并认为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我认为,我国的人口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均衡点应当放在中小城市.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此展开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一、农村劳动力溢出与大城市人口有限容量的均衡点农村人口城市化是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无论人们对城市化概念内涵的理解有什么差别,但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基本内核,即城市化主要是人口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集  相似文献   

17.
徐峰 《兰州学刊》2008,(2):132-135
明清时期,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市镇生成一种自然演进的城市化发展形态。这种城市发展形态建立在商业贸易和商品化农业、小手工工业基础之上,是一种原生型城市化。近代以来,市镇也面临着向近代化的转型。由于一些原因,近代市镇没能够向大城市方向发展,大多成为了依附于大城市的城镇。中国的城市化没有选择市镇型的发展道路,而是选择了一条近代化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意义的城市化其实是大城市化,而非小城镇化。大城市化既是市场化条件下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化路径的一种政策选择。我国长期以来的现代化实践则是工业化与城市化脱节,市场化与城市化不相匹配。长期抑制大城市发展,小城镇虽然得到鼓励发展,但不过是乡村的延伸。而今,工业化、市场化与城市化三者真正融合的大城市化时机已经到来。启动大城市化进程,应是中国现代化的理性抉择与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化的路径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同时肩负着辅助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构筑以城市为依托的先进生产力双重任务。由于城市化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强化农村教育 ,提高人口素质 ,又是城市化的前提。因此 ,中国城市化应从强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活力 ,构筑大城市群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两个方面同时推进。应注重大城市群的龙头作用 ,以便较快地形成先进生产力 ,通过多功能辐射增进中小城镇活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比较了两种城市发展模式理论一是发展小城镇理论,二是发展大城市理论.分别阐述了这两种理论的内涵,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据,指出应当联系中国的具体国情,遵循城市化的客观规律,科学地选择中国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