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看了《离婚,潘多拉的盒子》一文(《社会》1999.7.),很难平静。离婚后的子女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照,已成了社会问题,进而将成为影响未来公民的素质问题。培养子女是做父母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有推卸责任的漏洞,其主要原因只能是婚姻法不健全。我在俄罗斯工作多年,虽然发现他们的离婚率很高,但是基本上没有发现子女无依无靠的问题,这是因为他们的婚姻法比较健全。离婚后的子女一般妇女方(当然也可以归男方)。一个子女,男女贴女方是其月收入的25%;两个子女,则贴50%。这由当事人的单位和政府合作执行。我认为,这是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社会调查的方法研究公民素质与选举投票行为的关系。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政治职业身份、经济利益等因素中,那些所谓公民素质的因素与选举行为没有直接的决定性关系,而利益因素是选举行为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结论的得出,驳斥了长期以来很多人的错误观念:“中国经济文化落后,公民素质太差,不能搞太多的民主选举。”它证明中国公民完全有能力实行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感恩教育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纳泽 《社科纵横》2007,22(12):166-167
感恩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切入点,对于提高公民的责任观和协作意识,提升做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位,优化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提出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关思路。  相似文献   

4.
如今 ,多一半的日本制造业被全球化和市场主义的风浪掀翻 ,丧失了国际竞争力 ,“日本式经营”也失去了曾经有过的光环。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各国正在奋起直追 ,这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不过 ,若因此而说日本人缺乏创造性 ,也殊难叫人同意。的确 ,日本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国外拿来的 ,但这也不能说日本仅仅是从国外“拿来”或仅仅进行了“复制”。夏威夷大学教育学部的特聘教授把日本称为“文化加工装置” ,说日本人积极引进欧美的东西 ,进行“日本化”后 ,就制造出了不同的东西取而代之。像圣诞节、情人节、生日礼物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日本将这些…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说过:“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竟没有形而上学──就象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哲学越来越显得萧条和冷落,问津哲学的人越来越少,对于哲学是什么,哲学要干什么之类的问题并无多少人去关心和理睬。哲学是形之上学,是抽象和宏观的,但哲学又与社会文化不可分离。有人说:哲学是文化之上的文化学,意思是说哲学具有统辖一切文化的功能,它既是文化的基础,又是文化的表证,哲学的状况直接反映出社会文化的状况。当然反过来说,文化对哲学也有一定的牵制,由于哲学高度的抽象性、思辩性、非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羞耻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伦理哲学的角度来看 ,羞耻感之于人类是一种具有本能自我保护作用的心理现象 ,亦是显示人类优越于动物的高贵生命意识 ,其中潜藏着深刻的文化价值观念。然而时至今日 ,羞耻感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却已经格外淡漠 ,甚至遭到了人们的蓄意敌视。这种情状的发生 ,固然是由多种原因促成 ,但文学所起的作用尤其不可低估。本论文的旨意就是试图明确文学在这一问题上应该负有的责任 ,通过对 2 0世纪以降中国文学事实的剖析 ,透视出它究竟是如何参与对于人类羞耻感的解构的。  相似文献   

7.
论人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哲学界关于主体性的著述颇多,这对于深入研究主体问题很有意义,但就总体而论,此种研究尚有空泛、抽象之弊。我以为,要使此种研究深入问题的底层,就须对主体意识、主体活动、主体存在方式及存在世界等问题作展开研究;而主体意识的研究又须首当其冲,因为主体之所以为主体,首先在于有主体意识,再则唤醒人们的主体意识,也是当今中国哲人的首要任务。本文只就主体意识的内容作一简要阐释,以就教于学界同仁。人的主体意识是什么?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主体意识就是人的主人意识或自主活动的意识,亦就是要…  相似文献   

8.
刘娜  王红丽 《社科纵横》2010,25(4):87-88,93
公共精神是民主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美德,是一个国家、社会不可或缺的素质。长期以来我国是一个公共空间比较狭窄,公共精神比较缺乏的社会。公共精神的缺失将会影响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影响公民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形成。构建公民参与网络,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是当前社会治理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强调学校教育应着重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每一个人都应热爱生我养我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国土,这种爱国主义思想是每个公民包括所有学生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学校的地理课教学应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  相似文献   

10.
刘墉 《东西南北》2009,(12):52-52
有心理学家做过统计,说的话90%以上是废话的人,他就有快乐;低过50%废话的人,快乐感便不足。“今天天气真好!”——这就是一句废话。包括国家元首在内的问候都包括这句话。每个人活在这个空间里,都知道今天天气好不好,可是为什么有人就要说出来呢?其实说这句话的目的就是要引申出其它更多的意思,包括心情好不好,想不想活动,支不支持我。于是乎,  相似文献   

11.
吴用 《社会》1990,(10)
在一个群体中产生内耗,原因是很复杂的,总而括之,有宏观和微观、社会和个体两方面因素。体制、法则、资源等等固然对“内耗”产生负有相当大的责任,但不可否认,传统文化积淀、人的综合素质和内耗生生不息也是大有关联的。依我所见,平均主义意识、妒嫉、畸形的精神需求等等是许多人不自觉卷入内耗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2.
社会正义是政治哲学永恒关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在这一问题解决的思路上,逐步形成了制度与人心二元对立的中西两极思维。特别是中国社会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和中国文化自觉更新的过程中,不经意间逐步形成的仅仅诉诸于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实现社会正义的单极思维几乎成为一边倒的话语霸权:这一倾向,人为割裂了制度安排与人的道德意识觉悟的内在密切关联,从根本上忽视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道德意识觉悟对于社会正义及其实现的重要意义。当下的现实和学理的应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要求人们更应重视人的道德意识觉悟对于社会正义及其实现的意义,从而确保制度安排的科学合理性与道德意识的理性自觉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记得有人曾这么说过,如果历史是一幕长长的话剧,那么,地理环境就是这幕话剧的演出舞台,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十分贴切地道出了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政治擅变的密切关系。可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关于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政治嬗变的影响,人们往往讳莫如深,甚少论及,偶有的论述也只是人云亦云,不敢越雷池一步,深怕一涉及这一问题,即被扣上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帽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企业文化理论引起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不少大中型企业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几年来,理论界对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内容、意义、基本原则等方面,已作过不少有益的探索。但笔者认为在当前进一步改革开放、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建设,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情形下,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作文章。企业文化的发展可以简略地归结为三个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和对人的认识的深化。企业文化的中心是人的问题.这是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共识。企业文化的精髓可以说就是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充分发挥企业中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注重人的因素,注重企业全体成员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虽然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的问题。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的缺位是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剖析思政工作者在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的缺位问题,探索应对策略,更新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中国,走过了长达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历程,曾经是一个牢牢禁锢着性的国度。性,这一与每个人的生活皆有密切关系的话题,被视为洪水猛兽,凡与性扯上关联的话题也一概受到株连。但在今天,中国人已经不再羞于说性。"本期的《知"性"时代》广泛透视了现在社会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有关"性"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上愈演愈烈的性多元化的趋势下,性已不再仅仅是人们的生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意识是主体人与其网围世界的关系。它是人的主体作的流露.又是对世界情景的总体性统观。意识发缘于主体人及其世界,但又超出二者向实践逼近。其所以如此,是由于意识的超越性。一、意识的超越性马克思说过:“我对我环境的关系,是我的意识。”①这句话言简意赅,道出了意识的本质,是指主体人与其环境的关系。它是主体人在存在优先性的基础上,把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统一起来,对主体与其环境之间关系进行确证的理念行为。主体的对象世界,作为意识的原始材料,是意识所采摄和对应的原型。意识是人的一种功能,它包含着人的行为目的性。意…  相似文献   

18.
缘份     
保加利亚当代著名的伦理学家和爱情问题专家瓦西列夫认为,爱情的魅力在于它的神秘性和自发性。虚幻朦胧仿佛是爱情王国的专有气氛。缘份作为爱情的前奏,参与构建了爱情的这种神秘氛围。缘份是一种无法解释的解释。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而不是那个时候,为什么在这个场合而不是那个场合碰到并喜欢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我们无法给以确切的解释。我们常常把这种不期而遇所带来的欣喜和心灵的震颤慷慨地归之于冥冥之中的缘份。我们可以把缘份作为相遇的缘由,但我们不能解释缘份的缘由。缘份的概念只能笼统地定义为:由于人们对聚合的不可预知而归…  相似文献   

19.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06,22(6):61-65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目标,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活动在实现各种具体教育目标时的终极性追求,它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教育活动中的“哲学”,它体现着教育的理性。现代性社会需要具备公共性精神与优良人格品位的人,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建立起现代性文明、健康、公正和合理的公民社会。但从中国目前的大学教育制度安排与教育实践来看,与这种要求显然存在较大差距。现代大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了的公民教育,即“公众教育”,是指全社会都参与到新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其核心是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教育,使其具有公民的人格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纳税人意识、规则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20.
论公民意识对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意识是一种主人意识,也是一种主体意识.公民意识滥觞于古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但这种公民意识是不发展、不充分、不完备的,具有狭隘性和局限性,甚至模糊性.整个人类封建社会没有出现过公民现象,有的只是臣民.近现代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和公民意识得以生成.依据列宁"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的思想,公民意识对构建民主政治制度,推进民主政治与法治政治的有机结合以及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封建社会持续时间较长以及特殊的政治文化传统等原因,要想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必须大力培植和强化全体公民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