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大而不强"。要把中国建成现代化世界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全面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创新的逻辑底蕴可概括为"四个根本":改变世界、创新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诉求;因时因势、变化革新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根本成因;综合创新、系统创新是近代西方大国相继崛起的根本经验;推进国家创新、全面创新是解决当下中国发展难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竭长光 《理论界》2007,1(1):18-19
“理论和实际统一”是实事求是的根本特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所要求的根本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根本特征和根本方法是发展着的实事求是的不变精髓,也是我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指南。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和历史使命,党的十六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写进了党章,这就使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也就是要坚持社会化、人性化、个性化和生活化原则,促进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价值的实现,个人知、情、意的和谐统一及个人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切实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性、长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实践中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从新中国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确定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到1954年人民大表大会制度全面建立起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实践创新勇气。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两大认识误区及其根本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成孝 《学术论坛》2007,42(3):113-118
理论前提的虚假性及其实践模式对资本关系逻辑与相应社会制度框架的认可,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两大认识误区。走出误区的根本出路在于坚持马克思所开辟的社会化解决思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6.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全面发展是我国已确定的重大战略。如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评价社会发展,或者说社会的发展应取怎样的价值取向,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的问题。我们初步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根本动力,判定社会是否发展了的最高标准是人的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决定于国民素质的发展,我  相似文献   

7.
新的时期已经开启,新的城市化浪潮正在兴起。值此之际,我们更应当对城市的根本问题进行清楚地梳理和阐述,以免走入误区。实际上,近些年我国各类城市都有不凡的发展业绩,日新月异、快马加鞭的发展速度令人称奇。但其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还是令人担忧的,许多城市的导向和战略已经偏离了城市的根本目标,诸如城市经济失衡、产业脆弱不支、产业结构的雷同、城市盲目的扩展、城市环境恶化、城市记忆的消失等弊病凸显。那么,城市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未来以什么主导城市发展?什么样的城市最具价值呢?也许,美国的一项城市幸福指数调查可以揭开这一问题的一角,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文明观与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观与社会文明观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体现的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思想, 正是社会文明观的题中之义和逻辑延伸。邓小平关于两个文明共同进步、协调发展的社会文明观, 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 它为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唯一正确的道路, 提供了政治和价值保证, 找到了根本动力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9.
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定用语,指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个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一个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如何进一步认识和发挥根本大法对根本政治制度的规范、保障和促进作用,这是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应当以修宪的方式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条文,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共同富裕不只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更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和行为准则。共同富裕不是一个静态的未来理想状态,而是体现于整个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的累积过程和逐步提高实现程度的"现实的运动"。共同富裕的实现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但不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它需要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推动和体制机制的自觉调整。共同富裕的实现既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更要调节少数人的过高收入。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从实践上看,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政策取向包括科学发展、重在和谐和关注民生这样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2.
对创新的产生和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创新者所依存的组织结构、文化环境及社会基础,一国的整体发展有赖于总体的创新环境的构建.在理论上廓清创新的根本内涵,由学理的向度标明研究创新问题的方法论转换是十分重要的.从哲学的角度对创新的根本内涵进行把握,创新是一个关联所有生存发展问题由创造性智慧所做的全方位探寻,其根本作用是塑造更丰富的人类存在意义.构建优良的文化、政治及社会组织环境是现代社会创新产生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从显层面看重在解决资源与环境的再生性和可续性问题,追求人类与自然界的协同进化。但从深层次看,可持续发展却是一种环绕人并为了人而使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协调互动的社会发展模式。以人为中心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或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认识论的根本问题。对于传统认识论来说,它是一个难解之谜,因为传统认识论把它局限在单纯的认识领域,把认识和实践抽象地割裂开来。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认识之所以是可能的,人与自然或思维与存在之所以具有同一性,因为人的存在方式即实践本身就是这种同一。这样,认识必然是在实践中对实践的认识,实践必然是认识着的实践。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历史性分离导致了认识和实践的抽象割裂,并产生了知识的异化和知识对人的统治。只有消灭自发的分工,才能重建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变抽象认识论为实践认识论。  相似文献   

15.
根本违约的二重功能护权与限权是自治与管制辩证统一的必然结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缺失。管制一方面保证自治;另一方面,为维护第三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也会限制自治。发生根本违约时,管制在一定条件下限制与事人的自治的同时,也为当事人更好的自治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16.
宪政: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宪政是一种制度体系,也是一种价值体系;它以政治权力的宪法化为逻辑前提,以政治过程的法治化为核心任务,以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为基本内核,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充分自由为终极关怀。其中的每一项都可以成为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但是只有其中的每一项都得到实现才构成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根本违约制度是现代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其构成要件的判断。本文对一些国家和国际立法关于根本违约构成要件的规定进行了考察,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有关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整体性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整体性仅仅是解读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方式.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是一个“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遵循着事实判断,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认知和行动理论;遵循着价值判断,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设想.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体现为革命性与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线。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的发展的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创新的结果。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标准是真理性原则和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20.
杜威经验概念的根本意义在于认为经验就是作为生命有机体的人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二者的互动过程,人作为具有创造性的智慧和社会性的生命与其他生命有机体有着本质的区别,以经验概念为核心的哲学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它具有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等多方面的意义。经验是自然的产物,但经验一旦产生,就可以深入自然内部并扩展到自然的广泛范围,与自然统一。经验概念从发展过程说可分为原始经验和反省经验两个主要阶段,二者又是一个相互作用和渗透的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