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谨防经济体制向权贵资本主义蜕变所谓权贵资本主义(也称官家资本主义),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官僚资本主义",即"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样的体制对于权贵资本和特殊既得利益集团来说,是最理想的。各级政府不断强化资源配置的权力和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使寻租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马克思·韦伯中《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论证逻辑来分析新教伦理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影响主要有四点:新教伦理意识形态激发了新教徒在资本主义企业工作的积极性;新教伦理意识形态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与监督;新教伦理意识形态所带来的理性化的生活方式促进了资本主义企业资本的原始累计;新教伦理意识形态滋生了符合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3.
一、新世纪美国次贷问题引发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体制与经济思想方面的影响经济运行的问题可以追溯到经济体制和经济思想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市场化趋势不断发展,两次石油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本主义滞涨危机,  相似文献   

4.
一、新世纪美国次贷问题引发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一)经济体制与经济思想方面的影响经济运行的问题可以追溯到经济体制和经济思想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市场化趋势不断发展,两次石油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本主义滞涨危机,使得新古典经济思想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经  相似文献   

5.
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承载对象,因而环境产生问题也不是纯粹的自然问题,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产生正是资本主义政治危机、经济危机与文化危机的集中表现,因此,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就是资本主义制度。针对资本主义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几个原因,我们应反思并找出解决这一危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福利国家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调节作用并未消除两者间即相互依存又内在紧张的关系。资本主义离不开福利国家,但又不能与其共存。资本主义与福利国家间的这种双重变奏原因在于,市场机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而福利国家却使市场机制发生了扭曲。福利国家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再一次证明,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是不可能实现完美平衡的。中国不能固执于国家主义或者自由主义,而是应该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和分工,从而重新构建政府与市场间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是有区别又有共性的。  相似文献   

8.
耿静红  苏然 《经营管理者》2013,(31):130-131
理性精神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内涵逐渐发生了转变。从早期价值理性的确立,到工具理性的产生,再到其占据主导地位,这一转变既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又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为资本主义社会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由此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理性精神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9.
经济     
从北京看世界经济危机突然间,全世界似乎都开始担心起中国,担心目前这场金融危机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这是因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面对全球经济衰退给核心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深重打击以及殃及世界各地的程度不同的危机,中国或许能够起到一些缓解作用。中国  相似文献   

10.
赵荣华 《决策探索》1994,(12):11-12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迈进,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其在经济生活中的自主性,开放性,平等性,竞争性等特征,已客观地摆在掌管一地域范围的各极领导者面前,作为各地域领导者在经济决策时,必然正视这一客观实现,按经济运行规律和其特征进行了思维,实施科学决策,以避免经济工作的失误,更好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会伟 《经营管理者》2013,(18):122-122
韦伯的宗教伦理学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因大胆提出"资本主义精神"享誉世界,笔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韦伯的观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进一步阐述了对我们今天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政治     
《领导文萃》2010,(6):7-7
首先是最熟知的一个话题,即中国仍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当然,中国自己还是宣称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但另一方面,中国却是以资本主义的原则在开展国内经济活动和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13.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社会主义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明确地讲,就是要放弃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选择何种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来未解决的理论问题,而且是影响和决定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实践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观点教条化的理解以及其它一些原因,人们往往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划等号,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因此,要在两种经济体制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抛弃那些已经被实践证明并…  相似文献   

14.
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体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十年来 ,中国的经济体制中最重要、也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变化是 :指令性经济计划的消失和非国有部门的扩张。如果简单地运用一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这样的“两分法” ,也许可以很快得出结论 :中国的经济体制现在已经是由市场机制占主导地位了。但是 ,计划经济消失以后 ,填补制度空白的一定是市场机制吗?在理想主义的改革设计蓝图上确实可以这样写。但中国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却并非如此 ,计划经济固然已经瓦解 ,但来自政府和垄断性国有机构的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不仅没有减少 ,而且变得更加随意化 ,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并非由市场机制主…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对现行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我国政府作出了"货币不贬值"的承诺,因而我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故此货币贬值会影响国际和国内市场健康发展,给本国经济带来消极影响,促使与经济政策发生矛盾,阻碍国际收支平衡,不利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斯·韦伯的大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主要从精神层面阐述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两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表明:资本主义的兴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综合体,它还有着特殊的精神风格和文化意义。本文通过对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几个部分探索性的了解和解读,意在从另一种视角,从精神层面上对资本主义进行一个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全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客观趋势,作出了“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的必然的发展规律,但是事实上为什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呢?我们总是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了呢?我们总说社会主义好,为什么苏联东欧人民放弃了社会主义,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的怀抱啊?本文主要阐述这些问题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更加认清世界的总趋势,更加坚信我们的社会主义,相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是洋务派主要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封建制度的卫道士,同时又是学习西方的先驱者。在传统自然经济向社会化商品经济缓慢过度的时期,他的经济思想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萌芽,一方面又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的羁绊。本文对张之洞的经济思想进行浅析,论述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其经济思想中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交织与矛盾,进而对张之洞的经济思想做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品牌收购之所以吸引眼球,不仅如《大预测》作者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所言,来自“世界”处于“中国经济”阴影下的焦虑,更关键是全球资本主义劳动分工制造的“幻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导致“创意产业”横空出世,“金融资本”翻云覆雨,直至宣称“非物质劳动”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霸权地位,仿佛“全球经济”处于“失重”状况,既可以完美地分离,又能够自由地漂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