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2.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9,(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基础课程之一,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不仅可以为大学生传输法律基础知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能够针对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将法学知识进行融合,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帮助大学生提升法律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基于大学生在法律素质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待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4.
赵倩 《青春岁月:学术版》2021,(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虽然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并不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却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关键的教学内容之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现如今,在高等院校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导致学生在思... 相似文献
5.
温茹 《青春岁月:学术版》2021,(11)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变革,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整体教学方向,来细化、分解学科教学动向,掌握学科内涵和主旨,运用适宜的教学形式、教学理念、教学认知等,全面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综合竞争力,将教学模式在高水平、先进性的环境领域中,实现多样化变革、多元化变革,进而全面增强整...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突出问题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全面实施了。这一历史性的改革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讲授已经不被学生接纳,单纯地传授政治理论知识和思想教育在课堂上很难进行下去。学生对这样的教学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反感,课上说话、玩手机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将问题引入思政课是新时代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和有效手段.教师从问题意识出发上思政课,既能有效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解决,其实质就是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9.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定位与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职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定位,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等三个方面探索了高职院校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定位与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0.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21)
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艺术生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态势。综合艺术高校学生特点考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可定为: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坚守道德底线、追求高尚情操。以理论知识为核心,以艺术实践为辅助的教学形式,是艺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高校传统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对高校走向世界、承接国外交流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高校目前面临着武术边缘化发展特点,很少将中国武术作为国术精髓带出国界,带上国际交流平台。针对当前实际,从武术国际化课程教学实践出发,对武术国际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受到了极大挑战,应深入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本文论述了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吉林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系列改革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 相似文献
14.
15.
16.
民族问题是一个国家正常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国际性、复杂性、普遍性的特点。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很多种,其中民族社会工作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民族地区现存的社会问题主要是贫困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性别不平等问题。民族社会工作的应对措施包括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建立并完善管理机构、强化民间组织的主体地位,弱化政府的行政力量、实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19.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思路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将《未成年人保护法》列入近期修订计划。建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树立保障未成年人自然成长的权利、创造未成年人自然成长的健康环境、预防和惩处有害于未成年人自然成长的行为的基本思路,祛除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未成年人客体化的“塑造论”痕迹。年幼青年与未成年人并无本质之别,也需要法律的特别保护,本次修法宜将““未保法””的保护对象适当延伸至未满22周岁之年幼青年。我国宜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少年司法法》三法衔接有致的、和谐统一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基本架构,这是修法宜确立的前瞻性思维。“未保法”宜打破单纯的空间式保护法典结构,在内容选择上应注意与《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现有法律相协调,合理界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