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题材的自然属性对一般虚构性作品具有同样对应式的潜在影响,因为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世界模式化的表现,它是一个特定生活题材抽象而又具象的存在形态。历史文学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它对历史原型有某种特定的指谓性,有一种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不能象虚构性作品那样将原生对象完全撇置一边不管。历史文学的题材对象是一个优势和局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理论象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以往人类文明所建树的种种学说作过如此深刻、如此周密的研究,也从来没有一种理论象马克思主义那样如此紧密地关系着亿万人民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在今天尽管面临着一大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但它有责任也有能力去回答,去解决。它象一个巨人那样,脚踏着布满荆棘的大地,背负着全世界无产者和一切进步人类的希望,向着未来走去。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是具有"立体"强大传播能力的新媒体,它的兴起,使广播电视在信息传播中既多了一个竞争对手,也增加了一个新的合作传播伙伴。然而它的兴起并不意味着取代原有媒体,任何后来的媒体都无法取代先行者。它们之间势必会有更激烈的竞争,但更主要的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关于“厶”字的象意特点及几个证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德茂  吴蕊 《文史哲》2002,(3):109-112
唐兰先生的“三书说”,比之东汉许慎的“六书说”更加贴近造字之初的实际情况。象意造字法是象形造字法的开创性发展。象意文字有的就是一种形象,但是,它的特点是在形象以外即字形以外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正是因为象意文字为抽象概念的造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才没有使汉字像其他古文字一样,被纯表音的字母文字所取代。古“厶”字就是一个象意文字,与它有关的几个字也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评李鸿章的外交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象李鸿章那样长期办理外交、签订大量的不平等条约,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象他那样因办外交而深受时论的攻击和后人的贬斥.梁启超说:“李鸿章之负重望于外国也以外交,李鸿章之负重于中国也亦以外交.要之,李鸿章之谤生涯半属外交之生涯也.欲断定其功罪,不可不以外交为最大之公案.”李鸿章的外交活动,不但关系到对李鸿章个人的评价,也关系到对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本文拟对李鸿章的外交活动进行概略的分析,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6.
由于信息类型的多样性与社会分工的多元化,不论是在环境监测还是在舆论监督中,我们都不能对大众媒体寄予太多的期望.对媒体功能的分析不能忽视两个事实:一是媒体只是社会信息传播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承担了一部分的信息传播功能;第二,媒体的能力是有限的,它无法呈现全部的信息,其洞察、监督及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区分媒体信息与非媒体信息、媒体信息机构与非媒体信息机构,我们可以客观地审视其社会功能.正如大众传媒的有限效果一样,大众传媒的功能也是有限的,受其他社会装置的制约.若从舆论监督的角度看,没有其他“非舆论监督”机制或机构的配合,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必然事倍功半,即便在最为民主的体制下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目前,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问题还是经济科学领域里一个崭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实际工作部门尚不象经济学的其他许多问题那样被人们所广泛了解,问题本身还没有得到普遍承认。因此,有必要对提出这个问题的依据、它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重要意义以及其中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治理是在政府主导下,依据法律法规对"不良信息"运用网络过滤技术进行封堵、查禁,显示出一种维护"底线"式的、事后"矫治"的思路。然而,这种治理方式未能有效清除"不良信息",面对社交媒体、移动通信终端所建构的新传播环境下的网络舆论、网络暴力等问题也显得乏力,难以使互联网信息环境有本质上的提升。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亟须将全部互联网信息纳入治理的视野内,寻求一种由政府、媒体、公众共同承担责任的治理机制,构建一个严密的互联网信息治理系统,着眼于改善互联网信息传播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Intenet)作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一种标志性信息传输方式,自其产生以来一直在迅猛发展。互联网的信息交流具有开发性、实时性、交互性、无中介性、费用低廉等特点。互联网这种独特的功能使它在最广泛的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同时它在人类原有的公共活动范围之外缔结了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但是这个虚拟世界是建立在现实的人类社会生活基础上,反过来对人们现实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政治生活都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它与现实世界发生着真实而复杂的互动关系,并在这种互动中孕育和塑造着全新的人类经济…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夏,当以“今天”派为代表的中国新时期诗歌第一次浪潮退潮之际,在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上下游、这一曲尺形地区,一种完全不同于“朦胧诗”的新的诗风开始兴起。它提供了以“南方生活流”诗为代表的新时期诗歌第二次浪潮的最初信息。 作为一个新的诗群,比起“今天”派诗群来,“南方生活流”诗群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有重要基地,比如浙江、四川、江苏、上海,但不象“今天”派有北京那样的地区核心;2、人数更多,但没有形成类似北岛、舒婷那样的诗人核心;3、在迄今为止的五年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示流派的实力,覆盖面越来越广,近年来更有远伸至新疆、西藏、东北之势。它的一个分支通向高校,一个分  相似文献   

11.
电磁炉作为一种新兴炉具,正在市场上悄然走红,它不像燃气灶具那样普及,也不像微波炉那么风靡,但是,它所具有的独特优点却是其他炉具所无可比拟的。 电磁炉的优势第一在于它的多功能。用它蒸、煮、炖、涮样样都行,炒菜也完全可以。在北京,有许多家庭还没有使用管道燃气,但自从用上电磁炉之后,液化气灶反而成了备用厨具。电  相似文献   

12.
如何有效利用影视片进行外语教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影视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任何其它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直观、形象、动感、声形并茂 ,并使观、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的特点。但应注意影片的选择及课堂上的灵活运用 ,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3.
文学价值并不是文学文本的某种固定属性,象物体的硬度和广延性那样。文学价值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由价值的潜能、价值的评价、价值的效应三个基本环节构成。只有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文学价值才具有活性。才成为具有现实性的价值。缺少这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项,文学价值便不再具有价值了。  相似文献   

14.
陈静 《理论界》2005,(3):138-139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当前国际互联网(Internet)技术日趋成熟,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变得密不可分。互联网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资讯库,其中有很多用于教学的多媒体素材。教师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讨论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网上学习,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提供了快速的学习模式,降低了学习成本,提高了学习的广泛性。从来没有一种媒体像网络这样,能够把知识和信息以随时随地的方式传播到适当的人群。因此,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英语学习是极其有效的方法。它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类型但同样精彩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不失为一个学习…  相似文献   

15.
网络党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党建工作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对执政党建设的挑战与机遇及鼓楼区如何开展“网络党建”的实证与建议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与论证 ,旨在以全新的视角论述“网络党建”这一具有时代与战略意义的党建新课题的必要性、重要性与可行性。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国际互联网 ,其建立的最初始目的是为全美军事机构提供计算机通讯。 2 0世纪 80年代改称为INTERNET(国际互联网 )。互联网的出现 ,在全世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影响力度远大于过去的任何一种曾经使用过的信息传播手段。互联网高效性的特点使信息容量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能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上网的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 ,又是信息源的提供者。而且 ,电脑网络语言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等特点。它的表现效果真实、感染力极强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选用 ,可以在屏幕上显示一切。另外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平等性和竞争性决定了网络间是一个大市场 ,各种思想和文化信息在这里交汇和冲撞 ,供人们自由选择和认同。在因特网上 ,计划经济时代的“权力中心”思维和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舆论宣传教育的方式将失去作用 ,人们在网上接受宣传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一、不再遥远的地球村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如同加拿大媒体学者马歇尔.卢安(Marshall McLuhan)1967年时所设想的那样,计算机和其他沟通科技的爆炸帮助我们真正地生活在地球村里。沟通科技使我们得以与这个世界最偏远的部分连接起来。也许,最革命性的进步就是互联网。全球化的力量也对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经济  相似文献   

18.
日常语言的隐喻化特征与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化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特征 ,许多表面看来没有任何隐喻特征的表达方式 ,在概念层上是与概念隐喻紧密相关的。人用隐喻化的方式来组织日常经验 ,使之更加合理、有序。隐喻的语言并不是对会话原则违背 ,其理解也并不象语用学家所假设的那样 ,需要先理解字面意义 ,然后才能推理出其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鲁迅的书信,和他的其他著作一样,也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这些书信,不仅是研究鲁迅生平、思想和文学创作最重要的资料,而且它本身也有独立的学术价值和艺术特点,它有其他文学作品和学术论文所无法代替的作用。鲁迅在谈到书信的特点时曾说过:“远之,在钩稽文坛的故实,近之,在探索作者的生平。而后者似乎要居多数。因为一个人的言行,总有一部分愿意别人知道,或者不妨给别人知道,但有一部分却不然。然而一个人的脾气,又偏爱知道别人不肯给人知道的一部分,于是尺牍就有了出路。这并非等于窥探门缝,意在发人阴私,实在是因为要知道这人的全般,就是从不经意处,看出这人——社会的一分子的真实。”同志、朋友、亲人间的书信往来,不必象公开发表的文章那样仔细琢磨、认真推敲,要照顾到各方面的影响;而可以象平时的聊天那样,任意而谈,率性直说。写信时,也不必顾及什么“文章作法”之类清规戒律的束缚,而可以信笔挥洒,直抒胸臆。这就使书信能够更直接地表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和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媒体恶搞时代的来临标志着大陆大众文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恶搞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以戏仿、拼贴、反讽、恶俗化为手段,使传播信息获得意义的新质。由于其自身的繁殖特点,恶搞一方面得以迅速蔓延,一方面亦难以为继,必然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