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社会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包括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本文拟就社会实践的要素问题,谈一些看法。 马克思在谈到生产劳动时曾经明确说过:“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资本论》第一卷,第202页)。生产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马克思的这个分析说明生产斗争实践是有着明显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2.
第一,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根本内容。人的实践都是社会实践,它是一个系统,包括生产斗争实践、社会斗争实践、科学实验实践、日常生活实践等多个子系统或多种形式。生产斗争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在生产斗争实践所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生产力是根本的方面,它不但决定生产关系和其他实践活动形式,而且能包容、转化生产关系和其他实践活动的积极成果,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赵旭涛在《实践形式小议》一文中指出,传统观点认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但这种表述只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局限于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而忽视了人们在认识思维领域的实践活动,因而是不全面的。客体的范围,不仅在物质生活和社会生中活可以开辟更加广阔的领域,而且在认识思维领域同样可以有广阔的前  相似文献   

4.
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这是我国哲学界长期以来的传统观点。近年来,不少同志根据新时期的新情况,对上述观点提出了商榷和异议,主张用“社会斗争”或“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取代阶级斗争,用“科学实践”取代科学实验,从而组成新的三大基本实践形式。我们认为,这种修改,确有道理,是一种进步,它无疑会加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性。然而,“三大基本实践形式”仍然把劳动服务这一日趋重要的实践活动排除在外。其实,劳动服务也是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 所谓劳动服务,就是社会上一部分人为他人和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辅助和便  相似文献   

5.
<正> 对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要素和发展的思想的阐述,是马克思新哲学体系探讨的最后一篇论文.上文谈到,作为总体的人类实践,是由物质生产实践、精神生产实践、交往实践、生活实践等不同形式的实践组成的.而不同形式的实践和每一具体的实践活动,又是由多要素构成的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实践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又是一个从初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对此,马克思恩格斯也作过经验的考察和理论的阐述.这是我们考察新哲学的实践范畴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关于实践的要素第一,从基本框架看实践要素马克思恩格斯对实践的要素的揭示,是以物质生产实践作为主要对象.因为作为人类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的物质生产劳动,集中地体现了各种形式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共性.同时,他们对物质生产实践要素的阐述,是先从构成它的基本框架着眼的.物质生产劳动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它的基本框架是由若干骨干要素来构成的.马克思认为,  相似文献   

6.
对实践的规定性问题人们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思路,这是非常可喜的。问题在于讨论中有两个问题明显地被忽略了。其一,马克思主义理解实践的基本点是什么?其二,实践的根本特性是什么,笔者认为,我们如果弄不清这两个问题,也就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科学实践观的本质内涵。因此,本文试图就这两个问题谈一些不太成熟的意见,以求教于同仁。 一、商品生产是马克思主义理解实践的基本点 生产实践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最基本形式,科学研究、文艺创作、文化教育和社会改造等诸种活动,究其根由和目的,无不产生于生产实践并为其服务。所以,关于生产实践及其特点的界定和说明,是科学实践观的基础内容。对此,人们的看法是一致的。 但是,生产实践从它主要“为谁”而进行的角度看,可划分为自给自足的生产和商品生产两大类。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马克思主义用以理解一切现实的实践究竟是哪一种生产  相似文献   

7.
规律及规律的利用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够深入和不够确切的地方。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一、规律的主要特性新探论及规律,不能不涉及规律的特性。以往哲学教科书和文章大多认为规律的主要特性有二,即客观性和普遍性。笔者认为除了这两个特性之外,规律还有以下三个特征:其一,条件性。此处的条件是指规律赖以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因素,任何规律都是有条件的。对此,恩格斯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水在摄氏零度和一百度之间是液体,这是永恒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的这个标题,在那些把实践和认识作绝对区分的人们看来,无疑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他们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它主要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斗争,改造社会的斗争以及科学实验等项活动。但是,在这种规定面前,我们立即遇到一个问题:实践的定义同它的概括范围不一致。既然实践是以“改造”自然和社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活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应当是经世之学曹智英一定的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为它赖以存在的那种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服务的。从整体上说,社会科学的任务不应是别的,而应是在研究社会诸领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社会客观实际进行理论的概括和说明,发现其运动的规律性,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相对真理是否包含着错误因素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本文试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相对真理的本性就在于它是包含着错误因素的正确认识包含着错误因素的正确认识,这就是相对真理的本性.相对真理的这种本性是由它反映客观世界的条件性、近似性和不完全性决定的,而归根到底是由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先说“条件性”.  相似文献   

11.
管理劳动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结合劳动"发展的结果.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管理劳动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形式越来越多样.在当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管理劳动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社会实践活动.企业管理是管理劳动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管理手段的使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控制,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顺利进行,取得最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企业管理劳动中,产生了不同于一般直接物质生产劳动者的特殊劳动者——企业管理劳动者,同时也产生了这种劳动的特殊  相似文献   

12.
<正> 《学习与探索》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刊载了林青山同志的《论社会实践和个人实践的关系》一文,对实践问题作了更深一层次的探讨,有许多可取之处。但其中也有一些观点有待于更进一步研究。在此,笔者谈一点不同看法以就教于林青山同志。一、两种实践观和实践的两种组织形式不能相混淆实践观和实践的形式,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实践观是人们对实践的基本看法和本质规定。实践的形式指的是实践的样式、类型和规模等等,是对实践内容的反映,是人们对实践外在的量的规定。二者不能用相同的概念来表示。在林文中却对同一概念赋于两种含  相似文献   

13.
发展观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追求发展、进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基本实践活动。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有发展实践,在人们的观念意识中相应的就有发展观存在。所谓发展观,筒言之,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所谓社会发展,是指社会有机体在人们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合乎人们主观目的和自主需要的,从而有着特定方向和一定规律的一种运动变化形式。换言之,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社会系统的整体上的进步或积极的、向上的变化。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发展实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发展观包括经验形…  相似文献   

14.
<正> 人口是构成社会组织的最基本的因素,而由血缘关系所形成的宗族便是人口所赖以存在或附着的主要形式。在古代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宗族对人口的影响很大。本文试对中国古代宗族人口的一些方面谈点看法。一、宗族对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变化所起的作用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在封建时期的中国,人们绝大多数生活在宗族群体中,宗族对人口  相似文献   

15.
如何理解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有着大致相同的看法,即认为: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肖前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14页)。从实践的几种基本形式得知,这里,人们加以  相似文献   

16.
论实践活动智体统一规律崔自铎实践是人的实践,所以,人是实践的主体。作为主体本质和存在形式的实践,其本质又是怎样的?实践从其构成要素这个角度说,它的规律又是如何的呢?这正是我们在这里所要回答的问题。一、没有无智力因素参与的纯实践活动关于实践活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赖以形成的条件是不同的。感性认识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们通过许多偶然性的事件而获得的。所以说,“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而理性认识则不能这样直接地获得。因为事物的现象中所包含的本质,固然可以通过偶然事件而暴露给人们,但要对这一偶然性事件之所以发生的内在必然性作出合理的解释,就必须具备解释这一事件内因和外因的各种条件的丰富知识。有的可以把实践和文字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有的只凭记录事件的文字材料也可以研究出结果。但由  相似文献   

18.
在原始艺术的研究上,如何理解图腾崇拜与舞蹈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模拟说、劳动说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图腾崇拜的巨大影响,而巫术论者则夸大了它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入,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人们知道,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类的物质生产、交换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语言的运用交织在一起的,只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的逐步扩展与深入,和物质生产活动交织在一  相似文献   

19.
实践对于科学预见的决定作用人们的科学预见不是生而有之,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或者凭空臆造出来,而只能是从社会实践中来,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诸方面的实践中来。科学预见就是要求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规律作正确的认识。人们通过不断的艰苦实践,和努力学习他人的实践经验,迟早总能够认识隐藏在现象深处而又控制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认识复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并预见它的将来。科学预见不能离开人们的实践活动,这是因为科学预见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社会实践来决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科学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一些问题和概念的邏辑发展,首先是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社会方面一旦发生了  相似文献   

20.
实践,通常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这个理解并不错。但是人们往往把“客观世界”理解为人们进行改造的对象的自然界和现成的社会关系,而不包括进行实践改造活动的实践主体本身,这就忽视了主客体的内在联系。因为实践主体是客观世界的一部份,同样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改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从来没有将主体的人排除于实践改造的对蒙之外。马克思把实践看作是人“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234页)。他特别指出:“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95页)“不仅客体方面,而且主体方面,都是生产所生产的”(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