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文化与美学研究的关系,论文分为三个部分:(1)从文化概念的滥用,分析了文化的内涵,认为文化的本质是精神的,把物质实体说成文化是概念的滥用;(2)论述了文化的性能与美学理论建构的关系,认为艺术和美的本质规定来自文化,美学研究必须以文化为背景和参照系;(3)反思了历史经验,认为以往的美学理论建构的根本缺陷是对文化的忽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历史文化背景、词体演进过程、词的美学特质三个角度来探讨辛弃疾的艳词,三个角度互有交叉,以词的美学特质为主线.辛氏艳词的美学特质在于传达出了(一)"春女善怀"之情;(二)"秋士易感"之悲;(三)不凡与不幸叠加而致的抑郁之气.辛词美学特质产生是因为(一)早期令词形成了特殊的期待视野;(二)时代之需要;(三)稼轩本人的直觉体认和自觉创作;(四)文学发展自身规律所使然.  相似文献   

3.
美学,又称审美学,审美意识的理论形态。它是一门研究有关人类审美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从客体方面研究审美为象,阐明美的本质、根源和各种存在形态等;(2)从主体方面揭示审美意识的形成、产生过程,阐明它的本质、反映形式的特征及其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等;(3)从主客体的对立统一与相互作用中研究审美活动诸特征,阐明作为审美意识物化形态集中表现的艺术美问题,这三者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育艺术的艺术学基础表现在 :(一 )艺术学中关于艺术的本质、对象及发展的阐述 ,有利于施教者对艺术充满生气并获得高级审美形态的本质把握 ;(二 )艺术学中关于艺术创造的规律 ,启示人们按艺术规律主动创造 ;(三 )艺术学中有关风格流派的内容 ,有利于历史教育艺术个性化的实现 ;(四 )艺术欣赏的待质在历史教育艺术中尤其应当重视。历史教育艺术的审美学基础表现在 :(一)审美本质方面质的规定 ,说明美是历史教育中是客观存在的 ;(二 )审美学中美的创造规律直接指导历史教育艺术中美的创造 ;(三)美学原理为历史教育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1985年被称为“方法论年”,是因为这一年召开的关于美学与文艺学方法的学术会议以及在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数量颇多。就文章来看以新方法介绍的内容为主,如《光明日报》陆续载出的一系列《外国现代文艺学方法论简介》短文,包括《文艺控制论》、《接受美学》、《信息论与文艺学和美学》等。然而除一般介绍的知识性文章之外,从有关的文章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对待美学研究方法问题的态度和看法上面,我国美学界是存在着较大分歧与争论的。这些分歧和争论的焦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各种外国现代美学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间的关系;(2)自然科学与美学研究方法的关系;(3)各种不同美学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这三点又可以归结为怎样正确对待和应用外国现代美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历史主义方法来源于黑格尔的思辨历史主义方法,但又与之有着根本区别.实践历史主义方法要求我们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把握研究社会历史的五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点:(1)从作为实践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进行研究;(2)把问题放到为实践所规定的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进行研究;(3)从历史现象在实践中的辩证发展进行研究;(4)对历史遗产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5)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实践出发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关涉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思想”的理论性质的理解问题,又关涉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的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环境美学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刚刚起步,进入21世纪才逐渐兴起,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环境美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整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环境美学理论自身的研究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环境美学评论与应用的研究一方面使环境美学理论在评论中发展,另一方面又使环境美学理论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第三,环境美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研究使环境美学具有理论生发点,使其产生活力.这三个方面是对以往环境美学研究的总结,从中我们也可对未来环境美学研究进行借鉴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詹姆逊的美学阐释学非常重视历史,历史的概念、表现、作用和与历史有密切关系的生产方式,其历史化美学批评实践中美学阐释的三个视域,共同构成其“始终历史化”的美学阐释理论的基本特色,对我国美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效果历史所显示的当代意义来看,作为文化文本的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具有三重视域融合效果。首先,《德国古典美学》传达出作为西方古典美学发展高峰的德国古典美学在毛泽东时代历史存活中的理解和表达,形成了《德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效果历史视域。同时它也传达出蒋孔阳修改、出版此书时改革开放初期视域对当时历史的理解,构成了效果历史的第二个视域。第三个视域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德国古典美学》作为思想理论资源参与当代美学理论建构以彰显其与当代历史文化对话的可能。多维历史视域叠加共同构成了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文本的历史事实及其理解的历史,其效果历史呈现出复杂的当代意义及其贡献,也部分地呈现出西方文化的理论旅行在中国学者的接受和阐释中参与架构中国当代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中介语僵化(又称石化)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广泛而又必然的现象,是外语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值得引起外语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注意。从(一)语言僵化现象的理论概述;(二)导致语言僵化现象产生的因素;(三)语言僵化现象的防微杜渐及其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但美育在高校诸育中一直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忽视美育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本文试从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艺术教育工作的载体、开展特色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四个方面论述美育在艺术教育中的扩展和深化,以期探索民族地区高校美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审美时尚的个体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活动个体在审美时尚问题上的心理压力,乃由一系列心理误区所致。本文讨论了审美趋从行为的负面价值,指出以自信自决的态度去应对审美时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论审美时尚的潜在负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时尚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现实。正确评价审美时尚,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课题。本文主要从美学立场上对审美时尚进行价值判断,着力探究审美时尚所具有的不容忽视的潜在负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果戈理短篇小说《涅瓦大街》的主人公形象给予分析,指出画家皮斯卡廖夫的悲剧性行动———试图通过“审美化”的爱情追求以实现其审美诉求和伦理诉求———源白其独特的“艺术-文本化”生存观念。主人公形象“艺术-文本化”生存的幻灭使得他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理想获得了价值确认。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科学结合,本文试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美的本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美学价值、美学创新的时代要求等四个方面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媒体超常发展的冲击下,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已经模糊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已经成为今天社会和文化的领域里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在我国,目前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城市文化中,其发展有着不平衡性和局限性。在后现代的语境下,艺术品和日常生活的鸿沟已经填平,,审美过程更注意主体对作品的接受过程,更依赖主体的自我构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盛行,必然带来传统艺术的边缘化,这也给文艺理论的研究带来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诗经·国风>中的多半诗篇是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因此,女性美就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风诗中的女性所呈现出的美带有鲜明的功利性审美特征.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又呈现出非功利性的审美转变.本文以<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试图寻找出蕴涵在这些姿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中的深层的本质特征,通过对其社会背景及时代特点的把握,突现出其区别于其它时代的特异的美,并且结合对作品的分析,找寻其自身变化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校审美教育误区的分析,进一步阐明:只有从打破旧的思维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把审美教育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入手,才能不断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传神论”对中国文人画的影响。概述从先秦至明清,“传神论”在绘画中的提出和发展过程。指出,“传神论”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审美观念.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及其它艺术的审美准则,各种艺术的相互影响,形成了文人画表现形式的丰富底蕴。  相似文献   

20.
汉语修辞与审美情感密切相关。审美情感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的倾向或要求。审美情感越强烈,这种思想交流的倾向越鲜明,要求也越迫切。在汉语修辞活动中,审美情感的作用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激化作用和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