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齐鲁学刊》1987年第3期发表了张家骐同志《应怎样评价李白的山水诗》(以下简称《应》文)一文,该文将李白与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作了诸方面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前者远远超过后者。笔者以为,《应》文的分析评价方法及其结论都值得商榷。《应》文对王运熙同志《王维田园山水诗的审美价值》一文中的如下观点全面否定:“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也创作了不少写景名篇,但在展示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和表现作家对自然的深入细致的感受上面,较王维也不免有所逊色。他不愧为诗国中首屈一指的风景画大师。”显然,王文是肯定王维的“田园山水诗”在描绘自然风景、展示自然界的多彩和表现作家对自然的深入细致的感受方面的成就的,与李、杜的比较,也是就其田园山水诗的比较。就此而言,笔者认为王文观点是正确的。在中国诗史上,李诗对后世的影响是极深远的,但  相似文献   

2.
<正> 一谈起山水诗,不少人就推出王维,认为王维的山水诗是百家山水诗之冠。这种看法显然受苏轼对王维,山水诗评价的影响。“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洁蓝田烟雨图》)。我不否认苏轼对王维诗评价的准确性,但有人却从苏轼这个评语中不加分析地认为王维的山水诗在中国诗史上首屈一指。这显然是不妥的。李白诗歌创作的成就主要在政治抒情诗方面,他作为与杜甫并列的诗坛巨擘,是勿庸置疑的。然而,李白的山水诗成就不在王维之下。王运熙同志在《王维田园山水诗的审美价值》一中  相似文献   

3.
拙文《要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在《齐鲁学刊》发表后,有幸得到庞长富同志的回答。他的《“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是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命题——答张明同志》一文(以下简称《答文》),对我颇多启发,但对其中的许多观点,仍觉有再商榷的必要。我想,这种开诚布公的、同志式的讨论,对于弄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会有裨益的。《答文》否认物质与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关系,所持的基本观点就是:“什么是‘对立的统一’?根据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对立的统一’的重要含意之一就是矛盾双方各以和它对立着的另一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其中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地存在着,即失去一方,它方就同时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条件。”(以下凡引《答文》,不再注明出处)他接着说:  相似文献   

4.
<正> 徐志祥同志在《齐鲁学刊》1980年第5期,发表了《王莽改制的再评价》一文,其中对“玉田”制的实质,作了具体的论述,读后颇受启发。但徐文对该问题又作了如下的结论:“‘王田’制实质上是一种限田的方式”。笔者认为这一结论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稷下人物考辨》(见《齐鲁学刊》1983年第2期)一文(以下简称《考辨》),在稷下人物研究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其精神是可贵的。但我认为也有值得商榷之处。现将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提出来,以就教于《考辨》的作者和学术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齐鲁学刊》2004年第6期发表颜炳罡教授《孔教运动的由来及其评价》一文,其中史实和引文有一些 疏漏,兹据有关文献予以补订,附带就个别问题略做商榷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葛晓音同志的《王维前期事迹新探》一文(载《晋阳学刊》1982年第四期),对王维被贬,《上张令公》诗,王维何时离开济洲,何时在嵩山隐居等等,都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读后颇有启发,不少论断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其中个别问题仍有值得质疑之处。  相似文献   

8.
<正> 齐、鲁是西周时代分封于东方的两个大国,在山东地方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齐鲁考辨》(简称《考辨》)一文先后在《大众日报》(1979年7月10日四版)、《齐鲁学刊》(1980年5期)发表,对齐鲁两国国名来历,先住民族及其生业等问题提出不少新颖见解。读后颇受启发,但也不无可商之处。我已在《关于齐国建国史的几个问题》(《东岳论丛》1981年4期)一文中对《考辨》有关齐国建国史的新说提出讨论,现再就有关鲁国的两个新说进行商榷,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研究》1979年第3期发表了王滋源《杜甫<喜雨>诗是反对农民起义的吗?》的文章,认为,郭老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喜雨》诗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杜甫所言之“洗”,“是‘雨洗娟娟静’之洗,是‘一洗苍生忧’之洗,而不是清洗什么‘盗贼’”。愚见以为,王滋源的看法却恰是“站不住脚的”,而郭老认为“滂沱洗吴越”就是杜甫希望痛洗农民起义军的意见才是正确的。何以见得呢?王滋源首先是从农民起义的范围,对郭老的解释进行反驳的。他对“吴越”的理解太拘泥了。所谓“吴”或“越”,在诗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于2014年11月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齐鲁学刊》入选该评价体系核心期刊,位列综合性人文社科类期刊第70位。这是2014年《齐鲁学刊》在荣获"全国髙校精品社科期刊"称号  相似文献   

11.
王维《使至塞上》一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曰“爱国热忱”,一曰“自豪”感。陈贻焮先生在《山水诗人王维》一文主前说,(《唐诗论丛》第89页)他是指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自凉州南率众入吐蕃界二千余里”,“大破之,斩首二千余  相似文献   

12.
《硕鼠》并非祈鼠的祝词──与陈建生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硕鼠》并非祈鼠的祝词──与陈建生同志商榷李金坤陈建生同志《<硕鼠>是一篇祈鼠的祝词》一文(《晋阳学刊》1993年第6期,以下称“陈文”),将《毛诗序》以来“各种注释、评介无不认为‘硕鼠’是‘比喻剥削者’”的定论一笔抹倒,而提出了“《硕鼠》是一篇祈鼠...  相似文献   

13.
<正> 《齐鲁学刊》1980年第1期刊登的《现代化与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一文,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同小资产阶级所憧憬的那种假社会主义进行必要的斗争。但是,什么是本来意义上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及其本质特征呢?巴贝夫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一位“代表”?“早期”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派别是“后期”同派别的先辈,还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简论李白的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李白的山水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理由如下: 一、描绘中国大好河山,表现大自然无穷景物之美是李白平生一大抱负。李白自幼喜爱山水,他在青年时代写的《大鹏赋》借大鹏的视力扫描祖国辽阔壮丽的河山。大鹏是李白的化身,他要实现他那伟大政治抱负,使祖国更加兴盛。他那“视三山”、“观五湖”、“抚四海”、“吞八荒”的魄力,既表现出他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又表现出他对祖国辽阔疆土无比热爱的激情。李白把祖国雄伟壮丽的河山,视为主体,作为审美对象加以审视,而且要以新的视角、新的色彩、新的声音、新的气势写出前人和同时代人  相似文献   

15.
<正> 余志群同志《否“乾隆公主嫁孔府”说》(载《齐鲁学刊》1985年第五期)一文,用许多史料得出乾隆皇帝并无一女嫁到孔府的结论,引起了人们对此问题的注意。文中对《孔府内宅轶事》有关乾隆公主下嫁孔府具体细节描写的否定是有些道理的,但仔细思考一下,似也有偏颇之处,本文拟谈两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阴山学刊》主编、包头师范学院院长刘振洪发表在《阴山学刊》1999年第 3期的论文《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主权与人权问题》 ,被中国人权研究会 (挂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编辑、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论人权与主权》一书全文收录 ;发表在《阴山学刊》2 0 0 0年第 3期的论文《平等与不平等 :政治参与的困惑》 ,被国家教育部主办、上海师大承办的《中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 0 0 0年第 6期“学术卡片”首篇摘编 ;发表在《内蒙古师大学报》2 0 0 0年第 6期的论文《论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地缘战略选择》 ,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 0 0 1年第 4期…  相似文献   

17.
<正>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祝贵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华东地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愿《齐鲁学刊》继续在发掘和发扬齐鲁文化上发挥主阵地作用。山东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  相似文献   

18.
《庄子》与齐——对《庄子》文化归属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拙文《老庄故里及文化归属考辨》一文发表后,承蒙刘绍瑾先生关注,他在1997年第11期的《学术研究》上对拙文提出了一些商榷的意见,引起我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一、再谈《庄子》的文化归属问题拙文《老庄故里及文化归属考辨》一文的写作,是缘于对不少文章将老...  相似文献   

19.
则鸣同志的《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载《社会科学》80年第2期)反对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指责它导致唯心主义的产生,其论据是不足的。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这个命题是否正确?我们的观点是和《驳文》截然相反的。关于什么是实践,《驳文》说:“有人要我们来回答什么是实践,如同要我们来回答‘什么是吃饭’,‘什么是穿衣’一样地  相似文献   

20.
曾永寿同志在《广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发表《也谈“月亮问题”——兼与李振伦等同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曾文”),与拙文《量子力学和哲学基本问题》(载《哲学研究》1992年第11期)中的某些观点提出商讨意见。读过曾文之后,感到在关于“哲学实证化是否可能”这一问题上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讨论。拙文在“哲学实证化是可能的吗?”这一标题下所讨论的问题是很明确的,中心思想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