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来看,我国城市人口比例(20.6%)不仅显著低于世界水平(38.6%),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26.8%),更不能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77%)相比。由此可映示出我国科技、经济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人口史看人口压力流动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流动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的流动按是否有组织划分,可分为有组织的集体流动和自发的个别流动.人口流动按流动速度可划分为快速流动和慢速流动.人口流动按流动方向可划分为向心流动、离心流动和回环流动.人口学家仿照物理学家求物理重心的方法,把一个地点的人口数比拟为一个质点的重力,求出所有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即人口重心点.人口流动起点与这个重心点的距离比流动终点与重心点距离更远的叫向心流动,反之则叫离心流动.以重心点为圆心画出许多同心圆,如果人口流动的起点和终点都大体在某一同心圆上,则叫回环流动.  相似文献   

3.
人口和经济,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经济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不同的人口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见《马恩选集》第2卷第82页)马克思主义在强调经济对人口发展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丝毫没有忽视人口对经济,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人口作为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规模较大的商品生产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性变过程之中。这一转变的突出标志就是从事农、工、商各业的专业户成批涌现,蓬勃发展。专业户是近几年农村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的先行者。他们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农民的优良传统,又开始具备了社  相似文献   

5.
《统计》杂志1983年第2期刊登赵忠秀探索我国经济和人口增长关系的论文。论文以1964和1982年两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1964至1981年我国18年间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作者分三个阶段进行论述。第一阶段,即1964至1966年,作者认为,这是建国以来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关系比较协调的时期。这个阶段,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粮食和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6.8%、18.4%、8%和2.4%,四者增长速度的比例为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堪称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太多,自然资源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大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人均占有土地为世界平均数的30%,人均占有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数的27%,人均占有森林不到世界平均数的12%。这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态学一反经典生态学的巢臼,展现了更新情况下的多学科特征。社会学和经济学渗入生态学,从而产生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远缘杂交”学科——年轻的社会经济生态学这门生态学分支。早在本世纪初期,就有人提出了社会经济生态学的概念。认为不仅在人类中有社会行为,而且在动植物界也同样存在着“社会行为”;况且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也是地球上生物界的一个成员。同时还认为,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因而人类在自己精确的经济学分析中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自己所处在的生态系统及其经济活动的生态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人口分布问题是近几年来人口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着人口分布的定义、影响因素、中国人口分布的现状、特点及未来人口分布的预测等重要课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现将主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今天的人口是我国历史人口的继续。研究当前人口问题,现实而重要,但也不能忽视过去。可惜,至今在这方面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国的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保存着世界历史上少有的丰富的人口资料。自西汉起,代代相传,连绵不断。整理这些资料,去伪存真,剔粗取精,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对于了解我国国情和加深对人口学的研究很有意义。这里首先碰到一个问题,是怎样看待我国历史文献的人口资料。几十年来在这个问题上看法不一。有的人基本否定,有的人基本肯定。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中部和宁夏南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十分落后,自然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人畜失去生存条件,温饱不得解决,素有“陇中苦甲天下”之称。剖析该地区贫困、不发达诸多因素,人口急剧膨胀是重要原因之一。 宁夏南部山区八个县1984年末人口175.8万,其中回族人口83.6万, 占全自治区回族人口的63.4%,回族人口数量多且集中是这一地区人口结构的特点。解放以来,宁南山区人口急剧膨胀。1949至1984年,35年间人口总数增长2.29倍,年递增率为3.49%,大大超过同期全国人口增长89%和年递增18‰的速度。近年来人口增长大有加快的趋势。但是,这个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则远远落在全国平均数的后面。1984年,全国人均工农业总产值1025.7元,这个地区是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任何社会都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人口和经济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决定人口的状况,而人口的状况对经济发展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人口的再生产,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从人口受教育程度看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文化素质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振  周春山 《西北人口》2003,(2):32-34,37
本文以人口普查的资料为依据,对中国东西部人口各种受教育程度指标进行了大致的分析,进而比较了这两个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的具体差异,同时提出了缩短两地人口文化素质差距,提高西部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海人口负增长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人口负增长现象的范例和机会。人类今天正在为减级人口增长并为早日实现零增长而努力。上海的事例说明,人口要达到零增长或负增长,从人口因素来说,要满足生育率下降和人口结构老化两个条件;从非人口因素来说,要求社会经济的发达和计划生育的努力。另一方面,人口零增长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一个社会人口问题的终结,而是变得更为复杂了。  相似文献   

14.
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它所阐明的关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观点、生态平衡的规律等等,使人们意识到了在自然界中,的确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因果链和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机制,同时,也使人们明确地看到,人口的增长已经强烈地影响到了自然界的因果链,使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受到巨大的扰动与破坏,  相似文献   

15.
1949年,我国有5.4亿人口,1990年,我国大陆人口增长到11.33亿,41年间增长了1.1倍。由于增长速度过快,导致人口问题成为困扰当代中国的一个重大难题。在影响人口增长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四十一年来经济因素是怎样诱发和决定着人口的剧增呢?解放后,经过50年代初的土改,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户,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但是也带来了小农经济一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各个地区的人口城乡分布 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看,我国城镇人口为20,659万人,占总人口的20.6%,比1964年的18.4%提高了2.2%,比1953年的13.3%提高了7.3%。也就是说,目前我国人口城乡分布状况是:20%的人口生活在城镇,80%的人口生活在乡村。1949—1982年我国城乡分布图于下:  相似文献   

17.
郑真真 《人口研究》2023,47(2):3-10
全球人口在近一个世纪中先后经历了死亡率下降、规模高速增长、生育率下降、规模增速减缓等不同发展阶段。中国人口变化与全球人口变化大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历程在时间上大大压缩,在人口规模达到峰值前后,快步进入老龄社会。低生育率、人口低增长或负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并不是中国的特有现象,而是全球在21世纪将要共同面对的挑战。中国需要尽快适应人口新变化,并积极应对其带来的各种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正> 人类的婚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当代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婚姻关系出现了许多引人关注的新问题。目前,中国人口的婚姻状况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这在过去是无法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作出回答的。原因很简单:缺乏有关人口婚姻状况的国情资料。对十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无疑是件遗憾的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填补了这一空白,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除外)15岁以上人口的婚姻状况也列为项目之一,作了全面调查统计,这不仅是前两次人口普查所没有的,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也还是第一次;与此同时,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全国千分之一人口的生育率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也涉及了育龄妇女的婚姻状况;再加上自1978年以来,国家民政部恢复了婚姻统计制度,使每年的婚姻变化情况都有了记载。近年内所进行的这些普查、调查和社会统计,获得了极为珍贵的材料,这些材料成为分析研究我国婚姻现状的重要依据。本文的分析就是从这些基本的事实出发的。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华国锋总理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控制人口的增长”是打好四个现代化第一个战役,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必须抓好的十项工作之一;并号召全国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1985年要达到5‰左右。这对于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增进整个民族健康与福利,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竭诚拥护这一关系到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四个现代化早日实现,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子孙万世健康繁衍的伟大决策。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引起有关各界的广泛注意.第四次人口普查的资料表明,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由解放初的3500多万增加到1990年的9000多万,净增1.6倍.特别是从70年代后开始,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已经明显快于汉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