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朝鲜遭受了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长达36年之久, 它是典型的殖民地农业国。 1945年“ 8· 15”解放后,朝鲜分裂为南北两个部 分。战后美国直接控制的南朝鲜,又经过三年的朝鲜战争,整个经济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直到1958年才恢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40年)的水平。 1961年朴正熙集团上台后,政府开始对经济进行全面的干预,推行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实行了综合经济开发的“六个”五年计划,使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60年代以后,南朝鲜的经济起飞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尤其是近 2 0年的改革开放证明了开放战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国加入WTO ,我国对外开放也将出现新的趋势 ,同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经济取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只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就使日本从一个自称为二流半的资本主义后进国,一跃而成为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4.
上海经济发展战略在80年代开始了重要的战略转变。进入90年代,上海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历史性机会,既有80年代的发展经验可供借鉴,特别又有中央关于开放和开发浦东的重大决策。上海除了依靠原有的经济基础之外,可以充分利用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上海的优势和潜力,进一步推进上海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变,大幅度地解放上海的生产力。在具体战略选择上:(1)把上海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到第三产业上,使上海真正成为金融、贸易和工业协调发展的多功能经济中心;(2)对工业进行更深层次的结构改造,并使上海工业形成市区、市郊、长江三角洲和内地各地区多层次的合理布局,为上海工业寻找新的空间;(3)浦东开放同样应把第三产业放在突出地位上,并更多地利用市场和政策的作用;(4)上海企业应重视市场的开拓,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布局的特点和形式是历史地形成的,并同社会制度有关。研究苏联早期生产力布局的情况,对于正确了解苏联当前的生产力布局,并预测今后的发展变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生产力布局地区的二分法生产力布局是指生产力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与组合。1918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会议——国家经济政策委员会全面研究了全国经济区划和生产力布局的重大问题,研究了各区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6.
日本作为资源贫乏、国土狭小的岛国和加工贸易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在其国家战略系统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格局的变化,日本的整个发展战略正面临重大调整,其90年代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已日渐明朗。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这两大系统地缘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差异,并从地理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历史经济联系和地缘经济的发展模式等四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从而揭示并证明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缘经济的发展将对21世纪的中国经济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对90年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作了较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在分析甘肃省地形地貌特点和经济空间结构现状的基础上 ,首次从空间意义上提出了甘肃经济发展的“哑铃战略” ,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阐释 ,最后又对实施该战略的制约因素与战略重点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如何利用这一资源优势 ,推动经济的发展 ?文章在对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着重对我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几点战略思考。其中 ,既包括我省旅游业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也包括作者对改变这些问题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1.
由原有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因此,一些专家学者倡导建立一门“过渡学”,来研究原有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拟就市场经济的模式确定、市场经济的过渡成本、市场经济的企业改革这三个重要的问题作简要阐述。一、模式确定论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的转换,及时地对科技战略、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革。本文简要介绍其背景,并对变革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较详细的分析。 一、80年代日本科技战略和政策变革的背景 战后初期至70年代,日本采取了“吸收型”科技战略。  相似文献   

13.
14.
1.70年代末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使中国经济系统中长期被传统体制压抑的潜能得到迅速释放,国民经济呈现加速增长的势头。与80年代持续近十年的超常规高速增长相伴的是,中国的产业结构也有力地冲破重工业为中心自我循环的格局,形成最终消费需求牵引的结构变动程式。支撑这种发展格局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体制变革。2.但是,当时间推移到80年代末,高速增长似引起负载沉重、资源紧张;结构演进则导致“瓶颈”产业变窄,结构失衡严重。治理、整顿被迫推出,接踵而来的是,市场一反常态,出现长时间疲软;超速增长骤然转入低速徘徊,回升乏力;结构变动突然失去最终消费需求结构跃迁拉力,优化调整极其艰难;体制转换则出现疑虑、问题、困难和岐见。面对这些戏剧性变化,如何判断现在和推断未来,是不容我们回避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家传播他们的思想,最重要的两个渠道便是通过教科书和期刊.霍罗维茨曾提醒我们说:"教科书毕竟不是文学作品.但在美国800多万高等院校的学生中,大多数都接触过正规的社会学."他还指出:"在思想水平上,任何一个时期,教科书  相似文献   

16.
17.
一、日本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经济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战略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即由出口主导型经济结构转化为内需主导国际协调型经济结构。这次日本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在对外经济关系上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美国90年代的信息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政府将信息战略作为其工作重点,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下一代网络计划和因特网Ⅱ计划。其大政方针和运行方式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过渡这个词所包含的意思是指在一个长时期中起作用的发展过程,而不是指使社会突然从一种生产方式转变为另一种生产方式的某个重大变动的事件。过渡时期中包含很多先前社会的因素,以及为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所作出的承诺而采取的初步措施。劳资双方在多种经济中继续处于互相对立的地位——各自作出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二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实施的是赶超战略,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重积累轻消费。第二个阶段实施的是脱贫战略,其特点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区域非均衡发展。两大战略的实施,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