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祎雯  班晴晴  张兵 《江海学刊》2024,(1):100-106+255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随着区域分工和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不仅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也导致了碳排放的转移。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分析结果显示,由于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结构差异,区域贸易引发了碳不平等问题,也影响了区域碳减排责任的划分。区域协同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路径包括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能源革命、协同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建立区域差异化碳减排责任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要素禀赋结构升级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以禀赋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却面临着利益不断被剥蚀的局面。而要增加利益分享就必须推动禀赋结构的升级。研究表明:在发挥自身禀赋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介入跨国公司全球化的分工体系,在“干中学”中不断积累内生的比较优势,并在某些关键产业环节和关键技术领域实行“逆比较优势”战略,能够全面提升制造业的要素禀赋结构。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功且最庞大的海洋国家,其海权由产生、发展直至确立的过程实际上伴随着绝佳的天时、地利以及人和的要素禀赋。其中,天时禀赋为其海上力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情势和持续性的有利契机。地利禀赋为其塑造了陆域岛国的独一优势属性,并将世界上最大的海域太平洋和大西洋完整且可供选择的呈现在其面前。人和禀赋则为其带来了移民国家的勃勃生气和朝朝活力,而层出不穷的机智领导人和理论大家也无疑是其勾勒海洋宏图的宝贵财富。美国海权崛起道路的具体内情也深刻表明,一国海洋战略的推行是以良好的国际环境、适宜的地缘特性以及凝聚的民族意志为重要前提的。  相似文献   

4.
全球不平衡发展的历史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解读全球不平衡问题,可以将全球不平衡定义为持续的、规模扩大的经常项目不均衡和金融项目不均衡。历史上出现过两次最大规模的全球不平衡,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界的不平衡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持续到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当代全球不平衡。持续的外部不均衡是由国家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全球经济制度体系和全球政治制度体系等重要的系统性因素造成的,它给全球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极大威胁,并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相似文献   

5.
自世界银行发起“东亚奇迹”的讨论以来,东亚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雁行假说”到产业内贸易,再到产品内分工,直至东亚生产网络,都试图对东亚贸易高速增长模式做出解释.基于要素禀赋分工的全球价值链刻画了后发工业国融入全球贸易格局的路径.然而,当前的东亚生产网络并非垂直分工的线性结构,而是复合了垂直一体化和水平一体化的网络结构.当生产工序分解后形成了碎片化生产,生产片段的再组织将打破原有的线性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多节点的、非线性的网络形态.跨国公司领导的企业间的契约合作是东亚生产网络的制度特征,也是东亚生产网络迅速成长的微观动力.推进和引导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应当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实现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必须理性考量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对于县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FDI和进出口总额对于江苏县域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而对于江苏县域技术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出口额和进口额对江苏县域技术效率变化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江苏县域技术变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出口额对江苏县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有负向影响,但并不显著,进口额对江苏县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江苏县域要在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同时,做好优化升级和自我提升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王春婷 《江海学刊》2020,(6):137-143
分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体制呈现出垂直不平衡的特征。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放开部分举债融资权限来填补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但地方政府利用转移支付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在举债融资许可期过度举债,政策收紧后又极力扩张隐性债务规模。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和近十年来举债融资政策变迁来看,除了政治晋升和财政激励以外,"生存"也是支配政府行为的主导逻辑之一。未来要突破地方"生存型"政府导向,必须厘清政府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间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行"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并重的晋升考核激励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建立全过程问责机制和官员终身问责制度,尝试引入"地方政府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8.
从NAFTA内美墨之间的不平衡看美洲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美、墨两国经济都将带来巨大利益。但是,对于两国而言,由于在贸易效应、竞争优势和权力分配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且这种不平衡有加剧的趋势,导致了它们加入NAFrA之后的收益也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决定了美国和拉美国家对未来的美洲自由贸易区所持的态度,因而也就必将影响美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得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9.
不平衡地理发展以空间形象表达着历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构成历史经验和历史叙事的基本问题。第二国际以来,不平衡发展一直是马克思主义解放议程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当代社会理论的焦点。在列斐伏尔和哈维等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史密斯对资本主义不平衡地理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试图为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情境中的政治突围提供知识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国家理性或国家理由,是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关键问题.这是涉及到国家是一个工具性的存在还是目的性存在的大问题.基于前者,导出了限制国家权力、促使其理性运作的国家理性论说;源于后者,引申出赋予国家权力、保证国家成为自证其理性、正当的国家理性言述.国家理性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从政治观念史和政治实践史两个角度可知,国家理性有两类论说.国家理性表现出现代国家建构中两个鲜明的路径,即威权主义国家和民主主义国家,这两条路径各自获得了界定它们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993年世界宗教大会发表的普世伦理宣言中明确指出 ,孔子思想是普世伦理基本原则的源头活水之一 ,但儒家的缺席实为一大遗憾。同年 ,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的构想 ,把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明相提并论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世界的对立面。在文化宗教领域内沉默而在经济政治领域中曝光 ,使儒家的优点黯然不彰而缺失则暴露无遗 ,这对新儒家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孔汉思深信宗教之间的相安无事是人类社群得以和平共存的先决条件 ,其普世伦理便是通过宗教对话而消解矛盾冲突的权法 ,但其淡化和削弱的诠释策略必然导致抽象的普世主义。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从西方 ,特别是美国的战略立场设思 ,有着浓郁的冷战情结 ,视儒家为权威主义和中国威胁论的理据。我们认为儒家具备关切政治 ,参与社会和重视文化三种属性。世界宗教集会领导小组曾提出持续性、进步、差异和了解四大议题作为构建全球伦理的基础。面对文明冲突的危险 ,我们务必强调对话的重要 ,通过文明对话来考虑生态环保、社群整合、文化多元及相互参照的可能 ,这比以抽象的普世主义为前提的伦理宣言更切合实际 ,这就是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  相似文献   

13.
政治合法性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法律规范、意识形态、治理绩效和认同机制。法律规范既是建构合法性的对象和内容,又是评价合法性的标准和依据。意识形态能为合法性提供道义诠释和正当说明,将政治权力转换成权威和影响力,实现社会共同政治理想与价值信念的重建,但意识形态对合法性的支撑受经济基础的制约,意识形态"祛魅"的进程也在加速。治理绩效是统治集团获取民众认同和支持的重要手段,持久的治理绩效可以巩固和提升政治合法性,但治理绩效不能取代其他因素,更不能等同于政治合法性。认同机制是统治集团与民众之间进行政治沟通和政治对话的一种制度设计,政治合法性的切实巩固和有效提升,有赖于认同机制的逐步完善和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和试图贯通中西文化是张申府思想的基本特点,也是其女权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男女平等和性自由出发,张申府对于传统婚姻和家庭及其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倡导妇女的各种基本权利,主张从男女交往自由和婚姻家庭制度改革入手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造。注重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结合,融汇科学、逻辑和传统,不遗余力地强调妇女的现代意识自觉,构成了张申府女权主义思想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实证分析了品牌资产形成诸因素及其内在联系,通过分析世界品牌和我国品牌的发展,在比较中提出了我国品牌发展的不足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荀子人性论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荀子的人性论与孔孟有差别,他以性恶论作为基础,强调礼义之“伪”。而“伪”是加于“性”才能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性伪合”。以“性伪合”的主张做起点,荀子设定了两个目标,即“成圣人之名”和“一天下之功”。但是局限于理论的建构,荀子其实是偏向外王事功上作论的,荀子的礼法思想是其理论学说的重心,而礼法的主张受人性论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未能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竞争和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和不平等日益加剧,全球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长期累积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世界经济因此面临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治理全球性经济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迫切议题。由于全球经济治理主体利益分化、治理客体挑战加大以及治理机制存在的各种弊端和缺陷,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民主赤字、责任赤字和效用赤字更加凸显,并对世界各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行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历史阶段,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这既有利于推动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也是摆脱全球经济治理困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连锁经营的经济解析:沃尔玛的成功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加入WTO以来 ,国外零售商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这将对我国业已形成的零售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 ,但同时也为我国的零售企业带来了极好的学习机会。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对美国零售连锁业巨头沃尔玛的成功之道作一初步的探析 ,为那些正在市场中殊死搏斗的我国零售企业整理几条竞争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西学注经"是民国经学的一个特殊现象.<中庸>宣扬育化万物、赞天地化育,进化论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二者于人类生存问题上有共同议题,促成中、西之间的对话契机.陈柱的经学论著,尤其是对<中庸>经义的阐释,涉及到神造论与进化论、物竞与互助、伦理进化与历史进化等相关话题,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经学在西学影响下的变动.在生命起源上,陈柱相信儒家的鬼神好比西方造物主,后来避免与进化论出现抵触,认为鬼神的有无不能一概而论,以便袭用西方力学解释<周易>中宇宙的生成.在生存方式上,陈柱采用"互助"取缔"竞争",挪用<孝经>中的伦理规范印证互助的必然性.在人类进化上,陈柱认为伦理进化是人类进化的必要途径,二者同步并行.陈柱对西学抱着实事求是的包容态度,但在与进化论相关的经学阐释中,他的儒家本位思想没有因此动摇,那就是强调人伦教化和生生之德.  相似文献   

20.
冉凌宇 《西部论坛》2019,29(3):14-25
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全球化进入了新阶段。后世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援引《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全球化问题时,因缺乏超越论视野,总是将研究集中在生产领域而忽视了流通领域,这将直接导致研究停留在表象层面。基于超越论视野,我们能看到马克思早已从剩余价值在流通领域的实现中揭示出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本质,即在共同体的差异中追求剩余价值的实现。通过对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构成元素——资本、民族、国家进行分析,还能发现导致当代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根本原因是,资本无法实现对资本、民族、国家三位一体结构的超越而引发的历史的反复。基于上述研究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野用以解释民主社会主义、区域经济体、民粹主义和分配正义等现象,进而对基于流通领域社会主义应该如何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