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从文学史角度来看,汪曾祺小说文体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促进了新时期小说观念的更新;从文化学角度来看,汪曾祺小说文体破除了传统的审美认知模式,表征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汪曾祺小说文体贡献无疑是独特而巨大的,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2.
文体是文学翻译评估,尤其是文体内涵丰富的小说翻译评估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小说语言的文体意义有两种文体表征形式,一为显性文体表征,以英语小说语言为典型;二为隐性文体表征,以汉语小说语言为典型。当评估从“显”到“隐”的小说翻译时,适合主要采用原文文体导向型评估方式;而当评估从“隐”到“显”的小说翻译时,适合主要采用译文文体导向型评估方式。前者重在考察原文显性文体表征在译文中的忠实传递,而后者重视译文直接面对原文文体意义而作的创造性再现。当前学界在评估小说翻译时,主要采用原文文体导向型方法,对隐性文体的考察还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3.
萧红跨文体写作打破传统小说学的限制,融合多种文体与非文学因素,注重场景的象征性铆接、风俗的审美性表现和氛围的艺术性营造。跨文体写作和小说文体的融合能力、接受主体的审美需求以及萧红的文化心理结构有关。萧红跨文体写作开创了现代小说诗学的新路向,创造了小说的新形式,促进了小说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对外国优秀文学研读、译介的同时,博采众家,取其所长,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小说文体。本文从《呐喊》小说文体的诗歌性、散文性和戏剧性三个方面透视外国文学对鲁迅的影响和启迪,并指出鲁迅小说文体的创造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5.
"小说观念"以小说文体为中心,研究与小说相关的创作观念、价值观念等.小说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性,通过对小说观念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和批评状况,同时也可以深入地解析民族的和时代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唐传奇文体的独立,既有社会文化的原因,也有小说文体自身演进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唐代小说观念发展这一内部原因。唐代小说观的发展体现在二个方面,首先是纳小说于王官系统,与《诗》、《传》并提,从而导致对小说叙事本性的张扬;其次是唐士人文化消解了小说的史性及确立了小说的本体性,在此基础上唐传奇文体独立了。  相似文献   

7.
作为文化产品的小说文体在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又由于新的文化场的出现而发生变迁.历史叙事与说书艺术孕育和制约着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文体的建构,在语言表述、叙事方式等诸多方面形成与西方小说文体迥异的语体和体制,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当代性写作与汪曾祺的小说文体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曾祺对小说文体的认识体现了他对当代性写作的追求,主要表现为在对传统小说文体观念批判的基础上,追求一种直觉的表象的真实;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小说与其它艺术门类、中外古今文学传统及作者和读者关系;在题材、结构、人物塑造和小说语言四个方面的小说文体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9.
电影时代作为一个大背景既是文学的敌人,又是文学的母体。美国现代小说家为好莱坞编写电影剧本的经历有助于丰富小说的表现技巧,实现小说和电影剧本的互动,但同时对小说文体的严肃性和纯洁性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著名小说家福克纳与电影的互动、电影化小说之戏剧性叙事和立体审间义体以及跨文体写作对文学崇高性的解构等方面入手,探讨了电影对美国现代小说的文体冲击以及由此在作家身上产牛的心灵羁绊。  相似文献   

10.
小说文体有它独特的本质的规定性,但小说家在进行小说创作的时候往往偏离这种规定性,造成非文体化,而这正是小说文体审美张力的重要体现。小说家对于“第二视野”的描绘和20世纪影视艺术的发达是造成非文体化的主要原因。非文体化主要表现为小说的诗化和散文化、小说的戏剧化、小说的绘画化、小说的音乐化等,它拓展了小说的文体空间,而读者和批评者对非文体化小说进行接受和批评的观念亦要转变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学的视角对《马桥词典》等词典体小说的文体意义进行了论述。分别从词典的"大"与"实"和小说的"小"与"虚"之间的张力,论述了词典体小说文体的本体论意义;从文体形式的散文化倾向和文本内容的边缘书写这一角度论述了文体形式和文本内容的同构性;从人类学展演理论的视角重新探讨了词典体小说文本重构性和再创造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韩少功小说的文体特点具有清晰的发展轨迹,体现了作家自觉的文体意识。"伤痕"、"反思"文学阶段,韩少功小说文体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再现生活真实的叙述视点、以典型环境塑造人物的模式、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方式这三个方面。"寻根"文学阶段,其小说文体以非理性的话语模式、寓言化的人物塑造、非常人的叙述视角为特色。"词典体"小说创作阶段,混沌态的时空观、"碎片状"的结构模式、民间性的叙述话语共同构成了此时期的小说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3.
徐訏小说打破了各种文体之间的壁垒,扩大了文体的张力,真正实现了不同文体之间的互渗互融,互利互惠。从这个意义上说,徐訏小说的文体渗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意义重大。它不但继承了“五四”以来已有的文体渗透传统和经验,而且将文体渗透向纵深方向发展。其成功的文体渗透经验,必将成为后世小说发展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现代作家废名拥有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特感悟。他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不断探求适于表达自己独具个性的审美艺术形式,在诗化的艺术追求中执著探索与创建现代小说文体。论文从文体要素的具体构建论述废名小说文体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和艺术的创造,并进一步从文体构建的审美效果寻绎和阐释小说文本和谐的文化想象蕴涵。  相似文献   

15.
中土小说植根于悠久的案头文学传统,它的渊源、概念内涵和文体特性,均与源于口述传统的西洋小说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近世西学东渐,它在叙事文学中原本所有的地位和光芒反而遭到遮蔽.文章试图辨别小说一词在源头言说中的含义;对小说兴起的文化环境作大致的梳理;探讨小说既是一鳞半爪又包罗万有的文体特性;为别具一格的案头小说在叙事文学中的正当性与地位作适当的辩护.  相似文献   

16.
经过几十年的发育,小城镇叙事小说于20世纪90年代末显现出稳定的文体形态,分蘖为一种文体亚类。小城镇叙事小说文体的成熟有着明显的标志物。文体成熟的内在标志物是:在政治、历史、文化等三大领域内确立了特定的叙事板块,塑造个性独特的"小镇人"或"小城人",演绎小城镇变迁史以表达独特的主旨。文体成熟的外在标志物是:小城镇叙事拥有相对稳定的"核心作家"群体,出现了大批以小城镇为直接审视对象的作品。小城镇自身的发展和叙事主体的小城镇意识的深化,促进了小城镇叙事小说文体的成熟。学界忽视了小城镇叙事小说的文体归属和文体成型。  相似文献   

17.
现代小说文体变迁的形式及其文化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小说文体变迁是小说史研究的核心 ,大致有三种形式 :文体的承传与变异、文体的交融互渗和支配性规范的移位 ,每一种变迁形式都联系着特定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8.
在米兰·昆德拉的"复调小说"观念体系中,"文体的复调"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在理论上对"文体的复调"的标举以及创作上对不同文体杂糅的实践,既遵循了其自身艺术的内在逻辑,也映现了当代小说写作的一个潮流──跨体写作倾向,从中还可发现昆德拉这位自觉的文体革新者对小说历史渊源及未来走向的认识。昆德拉在"小说文体复调"方面的实践,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当前文学创作中文体形式的嬗变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五四小说文体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代是文体自觉的时代。“杂异”是五四小说文体独特的审美形态。这种小说文体的建构,蕴含着颇为典型的文化精神和试验意义,深刻反映了中国文学、文体发展的内在要求。五四“杂异”体小说。为传统小说的现代化,为中国小说的世界化,所尽的那一份历史责任,是功不可没的,也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文体的叙述特征和叙述模式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危机、战争和革命的文化语境中以及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西方传统小说叙事予以了全面、彻底的否定和变革,它转变了小说观念、审美价值取向,更新了叙述方式和方法,改革了小说的形态、作用方式和读者的接受方式,呈现出与传统小说迥异的“现代性”。本文着重探讨20世纪西方小说文体叙述特征的转变及其原因,以及在不同作家的创作中,现代主义小说文体根据不同的叙述特征形成的象征性、意绪性、客观物化等较典型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