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新农村建设又提出了新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可见,新农村建设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2.
协调发展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拓展。它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科学而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不仅明确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也为我们制定了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具体计划。目前,全国各族人民都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这个重大决策,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湖北省洪湖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和谐发展的社会.政治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提高公民政治社会化水平的对策,旨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词典和党的文献中并没有“社会建设”的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变迁加剧,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因此,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社会建设”的概念随之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社会建设作为我们的四大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主题之一,强调耍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那么,什么是社会建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又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本文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党的十七大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民族关系是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进一步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新牧区建设是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是全国第二大牧区。从人口所占比重或从所辖面积,以及独特的地理区位、生态地位和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来看,都说明了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全疆的发展举足轻重。因此,加快牧区建设步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突破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郑重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历史飞跃.然而,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解决目前客观存在而仍有扩大趋势的贫富差距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有一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民族地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民族和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探析廉政文化的理论内涵、廉政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有助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而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本质和重要目标.本文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阐述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是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的法律保障,为道教在内的湖北五大宗教能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营造了适宜的发展空间,为弘扬宗教文化的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较好的制度平台。自2005年3月《条例》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北省道教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投身于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赢得了社会的肯定。特别是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批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六个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问题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和现代化发展。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如何妥善应对和及时处理好民族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向前发展,是一个必须努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民族关系所体现的平等、团结、互助就是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平等的民族关系体现了各民族间地位和权利的同等性,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平等地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各种公民权,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是和谐社会所要求的诚信友爱的体现。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族人民增进了解、互相帮助,营造和睦的社会氛围。因此,我们要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与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统一起来,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问题是社会问题的组成部分,是事关革命和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只有民族地区建成了和谐社会,全国的和谐社会才有基础和保证。发展民族经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推进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培养民族干部,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廉政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教育、制度和监督的长效机制,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思想文化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共建和谐世界的概念,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共建和谐世界的发展,体现了我们党长期以来一直倡导的各民族和而不同的发展观,在尊重、继承和弘扬本国的传统文化,保存民族文化的完整性,促进民族文化的可持性发展的同时,主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张彼此互相借鉴,求同存异,促进世界各民族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的各民主党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它具有强大的政治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民主政治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民族和谐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党在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激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济功能,以民族和谐促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新疆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也促使社会利益关系的布局更加复杂化。据统计,2009年末新疆总人口为2158.63万,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2.85%。正确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妥善处理和化解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纠纷,是维护新疆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