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小说发展到宋代,出现了新的飞跃。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伴随着具有鲜明的商业文化、娱乐文化性质的“说话”艺术的兴盛,一种新型的小说———“话本小说”应运而生,它的产生,使中国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它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正由于如此,宋代话本小说及与之相关的宋代说话伎艺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回顾百余年的通俗小说研究,可谓学人辈出,著述丰富,多有创…  相似文献   

2.
先秦是中国文明发生、发展及形成第一座文明高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伴随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神人一统的宗法性宗教及其思想,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未曾把握、不能支配的幻想的超自然力量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自然崇拜、巫术和祖先崇拜等。  相似文献   

3.
海美灵 《生存》2020,(6):0201-0201,0200
宋代集会、结社之风盛行,是文学会社发展的成熟期,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而宋代文学的辉煌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貌,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的。浅谈宋代文学的文化地位、文化发展,以及文化文学繁荣的原因和研究的现状。以及苏辛两位豪放派词人的词之异同与原因。  相似文献   

4.
南宋商品经济发达原因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南宋王朝政治上无所作为,但其商品经济却因上承盛唐、北宋的经济繁荣,形成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兴盛发达的高峰阶段。南宋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种类繁多,商品经济发达的原因既有国内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缘由,也有对外交流的促进作用;既有统治者对商品生产的容纳,也不能忽视南宋时期功利之学的兴起,功利之学的兴起对千百年形成的“重义轻利”、“重本抑末”的传统思想产生冲击,这不能不视为商品经济发达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古代的“九品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品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特有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以“九”为模式的文化源远流长.大量史料说明,“九品文化”发端于远古夏禹时代.“九州”的划分不仅仅是地理概念,也使“九”深深植根于华夏民族思想意识中。班固以九品叙录古人,陈群立九品官人法,“九品模式”开始形成强大的辐射力,影响涉及中国古代文化、文学、政治等各个层面,形成了中国古代以“九”为大.以“九”为最的“九品文化”。  相似文献   

6.
毕蓬 《探求》2001,(4):76-77
季晓燕(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葛彬(广州市委党校语文教研室副教授)所著的《宋代女性文化》一书可视为断代女性文化研究的开拓性著作。作为宋代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种 ,本书以“女性文化”这一特定的视域 ,展示了中国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实践意义 ,由此而探索了这种实践意义所体现的社会价值 ;并通过宋代女性文化这一范本 ,论证了“人创造文化 ,文化创造人”这一具有辩证意义的命题。本书认为 ,女性文化是以性别文化形态为基础 ,以女性的特殊心理为特征 ,以女性的价值观念为核心所构成的一种性别文化。女性文化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7.
肖瑛 《唐都学刊》2003,19(2):87-91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结构是“求均求稳”。这种文化模式在历史过程中形成 ,反过来又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基本进路 ,演绎出我国历史运作的圆圈律特质和持续沦落的社会经济史。马克思主义入主中国为中华民族走出古旧的历史围城、实现复兴创造了契机 ,但真正带领国人走上不断进步的历史轨道的则是邓小平  相似文献   

8.
杨剑锋 《社科纵横》2009,24(10):104-106,115
陈三立、陈寅恪父子对严重的民族文化危机有着清醒而又极其痛苦的认识。陈寅恪秉承陈三立以传承、保存中华文化为己任的历史重负,处处维护中华本位的传统文化,对全盘西化之思潮持抵制态度。同时,陈三立的气节也对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著名观点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父子二人共同承担起中国文化“托命人”的历史重担。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繁胜录》《梦粱录》和《武林旧事》等宋代史料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管窥到宋代都市休闲体育文化活动繁荣发展的状况,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高峰时期都市休闲体育发展繁盛的主要动因。在当今愈来愈强劲的全民健身浪潮中,如何在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寻求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李时人 《求是学刊》2002,29(4):90-96
文章从成书、精神蕴含和数百年来对民族文化的巨大影响等方面论述《三国演义》是一部“史诗”性质的作品 ,是一部代表我们民族一定历史时期“文化精神”的“文化经典”。《三国演义》凝聚了中古以来中国广大民众的历史观、伦理观和道德观 ,反映着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观念意识的折衷 ,尤其是在继承传统“经典文化”的同时 ,又对其道德伦理观念进行了解构和新的阐释 ,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这正是其作为民族文化“亚经典”存在的根据和为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所接受的原因。而作为比较近古的民族文化“经典” ,《三国演义》的成书、传播及其巨大的影响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精神现象 ,仅仅将《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 ,或仅以文学批评的方式来研究、解读《三国演义》是远远不够、甚至是不得要领的  相似文献   

11.
诗画是否一律,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不同于目前流行的诸家理论,通过比较研究,论证了中国“诗画一律”说的哲学基础及其在艺术思维上的趋同性;认为中国画史上的南北分宗与诗歌中的神韵派、非神韵派的客观存在并非不一律;而中西方对“书画同源”的看法实际上又存在着不同的内涵。文章指出中国的“诗画一律”并非始于宋代,其缘起可上推至“庄禅合一”的源头,真正形成则在唐宋之际。“诗画一律”是由于“诗画禅”的特殊“历史遇合”所致,尤其是禅思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创作和理论。直觉体认、线式递进和心与境的冥合正是中国“诗画一律”有别于西方“诗画合一”说之根本。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文化”、“名”三方面论证了广州可谓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世界商埠文化名城,拥有海丝文化、华侨文化、革命文化、改革文化、岭南文化等个性特色,是当代中国海洋文化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当代海洋文化必将对中国文化母体本身的发展与创新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广州依靠商埠文化城市的优势,跻身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列,应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余英时先生的《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以下简称《朱熹》)①出版已三年有余。三年来围绕该书已经形成多篇书评,②也有知名的学术机构召开专门的座谈会。③《朱熹》一书极大地推动了宋代政治文化史的研究,不过余先生是从哲学思想史的语境中提出论点的,之前的多篇书评也主要来自思想史领域,与历史学的观察角度不无隔阂。余先生讨论的问题有着非常复杂的学术史背景,而先生是抱着明显的“士大夫情结”撰成此文的,因此《朱熹》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学术旨趣。本文试图从近代中国史学学术旨趣演变的角度来分析《朱熹》的学术…  相似文献   

14.
崔炼农 《唐都学刊》2001,17(4):51-55
宋代社会,三教合一的影响达到了空前的盛况,它直接深入文人文化心理素质层,对文人心胸涵养、思维模式的扩展和变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审美主体意识的强化,审美执著的破除,审美域限进一步扩大,美的本质得到深入的发掘,导致审美形式创造的充分自觉及其有效的灵活性把握。同时因心性修养削平情感的高峰,重理节情的体貌,沉稳平淡的意境,标志着审美情趣的翻新。宋代文学在此基础上得以灿烂辉煌,盛极而变。王水照先生主编的《宋代文学通论》,从文化的角度切入文学领域,重视文化对文学影响的层次性问题,辩证地历史地把握其过程,作深入细致的动态研究,进而提出创作主体心理结构问题以及文化影响文学的美学中介问题,对当前文学史研究观念的调整、视角的更新、思路的开拓无疑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移民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民是决定人口地理分布及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社会史的意义上说,移民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着发酵和催化的作用,本文首先以中国的移民发展历史充分地论证了这个作用。文章还着重论述了移民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它不仅促使中国近代的社会结构从血缘社会向地域社会发展,从而导致了近代市民的形成、家族组织的分解和宗族关系的疏远;而且由于移民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逐步成为我国近代社会组织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的先兆。同时,移民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又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及习俗的变化和发展,并为形成“海派”文化奠定了基础。本文还论及了当代移民的特点及“内移外补”的移民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一、历史回顾与现状中西文化的接触和交流古已有之,大家公认在明清之际就已形成开启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发展与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所谓“西学东渐”有密切联系。起初,中国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一方面指政治与经济的现代化,同时也指文化的现代化。文化,中国传统所指是“经史子集”,故如学界已形成的共识,探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无法绕开的史学现代化这个重要课题。通常,人们习惯将“五四”视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起始,其实2...  相似文献   

18.
韩星 《唐都学刊》2006,22(4):70-73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浸透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和”观念的起源很早,先秦“和同之辨”推崇“和”而贬损“同”。中华文明发展历史就体现了“和”的精神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多民族不断融合的结果,中华文化的发展是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结果,中国思想文化自身也以“和”的精神进行自我整合。“和”的思想观念和实践经验对中华文明在21世纪的前途和世界文明的未来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原型,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尚圆”传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圆文化是最具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之一。经过数千年的社会发展与历史积淀,圆文化不仅以其“圆”的表征寓形于物,还以其“圆”的思维寓意于形,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祭祀圆文化、舞蹈圆文化、建筑圆文化、信仰圆文化、理念圆文化。从文化的结构层次来看,不仅有祭坛、土圆楼等物质层面(表层)的圆文化,还有舞蹈、仪式等行为层面(中层)的圆文化,更有思维模式与思想观念等精神层面(深层)的圆文化。对中国圆文化的表现类型进行考察、对圆文化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探究,既有利于全面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也有利于推动当代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宇红 《社科纵横》2005,20(5):130-132
西夏王陵和西夏历史文化是人们向往探索的旅游胜地和文化宝库,本文通过分析论证西夏王朝历史、文化的所谓“神秘”和“神秘论”的真正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如何探索、挖掘和利用西夏文化来发展旅游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