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川端康成《雪国》中“憧憬的失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当代文学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雪国》,可谓站在巅峰的作品。它承继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的精神,又结合了西方文艺的创作手法,精准地表达了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综观《雪国》,流淌于其中的,是一种不断的憧憬,以及随之而来的虚空,营造了悲美的氛围。拟从"憧憬的失落"这一点,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老人与海》和《雪国》分别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和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性作品。看似毫不相干的两部作品,实际上却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这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有着曲折而传奇的人生经历,并且都以非常规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两部作品都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都有着简洁的写作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象征手法的使用也使人们对这两部作品的解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从《雪国》的叙事技巧出发重新审视叶子形象,根据其主观性叙事、利用视角同情进行双重编码、设置不可靠叙事和潜故事等特征,可以发现文本中叶子的社会角色身份是一个关键性设定,此设定导致文本语义的高度复杂化。目前一般批评对该形象所包含的所谓虚无和死亡之美的激赏,往往忽略了叶子的真实身份所导致的岛村主观视角的转换,以及通过岛村主观视角曲折表现出来的表层叙事的潜故事的悲剧性内涵。  相似文献   

4.
《雪国》是一首美丽而有充满忧伤的梦幻曲。冷艳、虚无、缥缈的超现实的美集中反映了川端康成对美的执著追求。倘若将《雪国》看成一支凄凉、感伤的乐曲,那么虚无就是它的主旋律。幽玄理念与日本传统文化是形成其虚无思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物哀”这一审美意识已经渗入到日本人的感情世界,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文章以川端康成的《雪国》为研究对象,从中看川端康成对“物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进而探究“物哀”在日本民族各个方面的表现,同时也分析“物哀”意识对整个日本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以深邃的文化理念和别具一格的观察视角营造了一个自然世界,其中涉及到的动物多达22种。《雪国》中对动物的描写,暗含了主人公命运的变化。叶子的消亡、驹子的悲惨命运以及岛村灵魂的净化与升华,都暗含在对动物形象的描绘之中。川端康成正是透过它们感受到了人类死亡的永恒意义,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  相似文献   

7.
在《雪国》这部小说中,川端康成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整部作品贯穿着纤细、含蓄、感伤、清淡的格调,悲与美融合在一起,使美在悲伤和痛苦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的实质可以概括为东方式的虚无 ,即人生无常 ,万事皆空 ,灭我为无 ,无中生有 ,这种思想一方面具有万物一如、真美求存的清澈畅达 ,另一方面又散发着自我悲怜、感物伤怀的哀愁。这种虚无思想构筑了川端的代表作《雪国》的思想灵魂 ,也形成了小说中具有浓郁虚无色彩的艺术之美 ,即物哀之美、悲美和川端式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9.
《高野圣僧》与《雪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镜花和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高野圣僧》与《雪国》都以“情趣与虚幻美”这种表现手法成功地展示了日本的传统之美。这是浓缩了近代表现形式和效果的“日本式”创作手法。泉镜花是这一艺术形式的开创者,而川端则赋予了其川端式的表现内涵。“典雅、悲凉和幽玄”是二者的表现共性。同时,与“神秘、怪诞”的“镜花式”的表现特性相比,川端的“梦幻天堂”中潜藏的则是“虚无”的基调。二者以此丰富并影响了日本文学。  相似文献   

10.
川端康成《雪国》的双重叙事声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国》叙事上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叙述者赋予了形式叙述者双重的叙事声音,或曰对形式叙述者的事后性话语进行了双重编码。双重叙事声音互相矛盾,在维系和暴露文本表层的不可靠叙事时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这种矛盾和平衡诱导着充满含混矛盾印象的阅读去面对语义和情节的复杂性,特别是潜故事形态的复杂性,极大地增加了文本中情感和思想的容量。  相似文献   

11.
在《雪国》中,"雪"和"火"是两个重要的意象。"雪"、"火"与两位女主人公——叶子和驹子的性格、生存状况以及小说的主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川端康成首先追寻了一个雪火共存的生存之境,随后发现雪火不容的现实困境,最后在雪中火事中对失落的理想和现实的困境进行拯救。雪火之境是川端康成这个天涯孤儿对生存的深刻体验。  相似文献   

12.
爱情作为人类亘古不变的精神追求拥有着永无定律的内涵。川端康成的《雪国》与中国古代六朝志怪冥婚小说以不同的笔法各自叙写了其不同的虚幻爱情故事,共同表现了人们对爱情的一种超现实的憧憬,却又以其不尽相同的爱情故事,分别演绎了绝望的纯真之爱情与希望的世俗之爱情。  相似文献   

13.
《边城》中以“水”为中心的意象系统传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道家精神和生命的意义,由此可窥见作家沈从文在小说中欲探索的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所包孕的文化内涵;而《雪国》中以“雪”为中心的意象系统则彰显了日本民族文化中的禅宗思想,濡染了日本文化所独有的“物哀”、“幽玄”的美学风格,显示出川端康成对生命的独特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为立足点,深入挖掘两部作品中艺妓的形象。首先,分析两部作品中艺妓形象的设定与作者自身经历的关系;其次,论述两部作品中艺妓形象的联系;最后,阐述川端康成描写艺妓的思想动机,希望可以为川端文学的爱好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其作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华人文化诗学"意味着华文文学批评重心的转移,即从重视中国文化/文学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到突出华人与华文文学主体性的转移,从中国视域为主导的批评范式转向以华人为中心的"共同诗学"与"地方知识"双重视域的整合."华人文化诗学"主张从纯审美研究视域转向文化政治阐释.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华裔的族裔身份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裔的族裔身份(Identity)是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在华裔族裔身份定位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中国文化对于美国华裔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中国文化是理解美国华裔族裔身份衍变和现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 ,君主专制的现实决定了“家天下”为君、臣、民共同认可的观念。作为中国政治文化的特征 ,历史上对它的指责代有其人 ,但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批判是明清之际启蒙学者。其中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的主张最具代表性 ,他们的批判达到了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同时代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从古人数的概念的形成,探讨"五"的起源及演化为文化哲学符号的文化理据,并试图揭示以"五行"为代表的有关"五"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