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芳 《可乐》2011,(9):43-43
亨利·沃德·比彻还是小男孩时,一天,老师把他叫到讲台前,要他将新学的课文背诵一遍。比彻是个勤奋的学生,背诵一篇课文并不是什么难事。他满怀信心地清清嗓子,张口就开始背诵。才背了个开头,比彻就听到身旁的老师重重地对他说了一个字——“不”。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经过两省一市的试验后 ,面向全国使用 (以下称这套教材为新教材 )。新教材是按照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进行编写的 ,语文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普遍感到吃力。探其因 ,是教材的变动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教材课文包括两类 :一是选文———名家名篇、优秀时文等 ;二是基础知识训练的短文。就选文而言 ,较之传统教材 ,新教材的选文变动很大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增大了文学作品的比例 ;二是编写了《语文读本》。因为这两方面的变化 ,客观上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新编中学语文教材在课文比例上作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深入进行,一批“面向21世纪力学课程教材”面世了。这些新教材中,有些教材很有特点,对传统的体系进行了改造。如何用好这些教材,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新问题。作者就范钦珊教授主编的《工程力学教程》,谈了如何用好新教材的体会,以及该教材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背诵与默写白守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初中阶段,同学们要“熟读、背诵基本课文的一些篇或段”。注重背诵与默写这一教学内容,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教师必须下水对于要求背诵与默写的篇或段,教师应该首先做到,背诵能滚...  相似文献   

5.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是一篇说明文阅读教材。这种样式的文章,具有科学性和文学形象性,是学生扩展地理知识面的一篇好教材,也是学习写作的一个好范例。 怎样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应凭借“思考和练习”,环绕重点,抓住特点,从训练能力着眼,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分析、研究,体会。教师的指导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重点点拨,启发引导。以提示、自读、讨论为主要环节,组成一个严密的阅读课教学程序。  相似文献   

6.
教了十几年的语文,发现学生学了这么多的课文,可是写起作文来,却总是害怕。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现状,关键的原因是由于课文中的“范文”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往往是为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学生在学完范文后所进行的的练笔太少了的缘故。正好,我有幸参与南平市教研室开展“凭借课文的例子,选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的课题研究,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实现“一课一得”甚至“一课几得”,尽量使教材能被较大程度地利用起来。下面,我就结合《威尼斯的小艇》这一篇课文,具体谈谈我是如何“用好教材”的。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一语文新教材最大的特色就在于阅读量极大,各类必修与选修材料加到一起约有一百四五十篇,高一语文教师一个学期使用下来的感受均为教材量太大、授课时数太少(大纲规定4课时/周),很难用完课本材料,为此都对新教材阅读量与大纲规定的授课时数的矛盾显得无可奈何。到底有没有好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个矛盾呢,人教版教材编委一贯的审慎作风使我们确信一定有科学的教材教法来解决这个矛盾。本学期开学前两天,我们看到了蕾先科娃的超前学习教学法的相关材料,认为不失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好办法,于是在开学初的两周内我们作了一个小…  相似文献   

8.
部编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编排了两篇写景状物的散文:朱自清的《春》和峻青的《瑞雪图》(节选),前一篇写春景,后一篇写雪景。怎样引导初一学生学习这两篇课文,我们试作如下尝试。 (一)反复朗读并背诵全文,用心学习语言特色。 这两篇散文,短小精悍,便于背诵。它们在语言的运用上有其共同特点:诗的语言。所谓诗的语言,主要指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精确性。诗情画意,情景交融,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细细咀嚼,体会美感,而对它的思想内容也会在“读书百遍”中“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9.
还语文学习之灵性 语文教材与其它学科教材相比,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特别是入选作为教材的课文,一篇篇课文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首首诗歌如一张张美丽的画卷,一幅幅色彩明艳的插图似一片片引人的动画,因为教材中潜在着这许多美好的人文因素,满足了阅读水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因而孩子喜欢“语文”。然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老师过细的分析,那些对孩子来说本感到鲜美的东西却渐渐地模糊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法,从微观角度就高一化学新教材进行分析,为使用好新教材作了有益的探索和更实际的铺垫。分析好一节教材的前提之一,是对新教材内容的全面掌握与初步分析;前提之二,是作好所在章的教材分析;前提之三,是掌握正确全面划分知识点的方法,最后是教材分析的内容与程序。  相似文献   

11.
△每一篇课文后面的“练习”,不就是教材所集中体现的教学内容吗?如果教师都能够指导学生完成这些“练习”,不是就算达到了教学目标了吗?▼对这个问题,必须做一点分析。过去教材经过编撰者精心设计的“练习”,编得好的,能有效发挥辅读作用,当然不能随意弃置不用。可是它的功能,也仅是帮助教师提炼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要点。至于在读懂了“这一篇”的同时,是否也寓有启发指导阅读的习惯、方法、技巧、策略等等相关的“语文意识”或“语文知识”于其中,好像从来不在编撰者的考虑之内,因此课标所规定的年级阶段目标,通常就不可能通过教材…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进行初步英语交际的能力…….教材第一册的内容多半是听和说,比较简单.但随着第二、第三册学习内容的增加,难度加深,课文教学越来越重要.本人感到对课文采用整体教学方法收效甚好,它强调信息的整体灌输和整体接收,是实施言语技能训练的良好形式.新教材已为我们编好了教学进度,要在45分钟内完成一篇课文,课前老师就得根据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13.
重新编写的初中地理教材获得了“教”与“学”的一致好评。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有了相当的改进。本文主要从“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教学顺序问题”、“世界地理知识结构的变化”、“中国地理知识结构的变化”、“教材知识结构表现形式的改进”四个方面来分析和评价新教材结构的利与弊,肯定了新教材的知识结构是融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趣味性、活泼性于一体的好结构。  相似文献   

14.
宋海莲 《新天地》2011,(7):42-42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被一位名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我暗暗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辽阔美、动态美、静寂美、人情美、风俗美等美呢?回来后,  相似文献   

16.
下笔伊始,先提一个问题:是教学生读一百篇文章,而学生对一百篇以外的文章就束手无策好呢,还是教学生读一百篇文章,从此他就能穷尽天下的文章好呢?答案显然是后者。怎样才能进入后者这样的理想境界呢?我想谈谈自己的浅见。一、语文教材只是一批例子。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文教材有一本质的见解:“语文教材无非是一批例子”。这就是说,语文教材无论是按什么体例编写的,总离不开文章汇编这一基本形式,所选范文只是古今中外文学与文章宝库中极其有限的一批例子。它们是优秀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然而又是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篇幅较长,一般的十多页,四、五千字;有的长达20多页,上万字。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碰到的一个具体问题是:课文多、篇幅长、课时少,如何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怎样解决好这个突出的矛盾?怎样在教学中做到“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出路只有一条,改革语文教学。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在改革长课文教学的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现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湖北有个叫黄立的五年级小学生,他几乎能背诵所有学过的语文课文。他父亲认为学好语文就得背书,像古人那样,一字不落地背会。起初,黄立是因为父亲的要求被动地背,后来背习惯了,每学完一篇课文,他都会主动去背。这样背书的绝不止黄立同学一个人,在小学生中应该占有很大比例。长期以来,不少家长和老师也都是这样要求学生的。那么,用背书这种中国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安徽省铜陵市长江路小学的同学和师长们的说法吧。  相似文献   

19.
现行语文教材的编排系统,一个显著特点,是把每册同一文体的几篇课文组织在同一单元。这为我们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了方便。如果把单元教学比作一次有目的有计划的战役,那么,教学每篇课文,就是服从于这次战役总的目的、任务的一场场具体的战斗。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从总体上研究和设计好每一单元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加强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主编的《科学》(7—9)年级教材,在知识体系、内容特点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色。教材以科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为主要依据,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的原则。本文以浙教版《科学》教材为依据,探讨了《科学》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新教材的编写精神、用好教材,掌握《科学》新课程的结构特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