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坛活跃着三个作家群体:顽强坚守文学精神的50、60后作家群、执著于都市青春物语的70后作家群以及喧嚣地游走在文学边缘的80后作家群,他们在新世纪大众文化生态环境中各自的文学选择以及呈现出的风貌,使新世纪文坛尽显声色.但需要指出的是,新世纪中国作家的精神资源亟待补充与提高,作家们更需保持清醒独立并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这才是新世纪文学繁荣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
从民俗叙事角度来看,"东北作家群"小说呈现出共时性复合叙事的形态特征.多形态叙事在不同作家身上具有鲜明的侧重点.概括起来讲,萧红主要以启蒙叙事见长;萧军重在凸显民间叙事风格;而端木蕻良则是典型的"社会分析"叙事.  相似文献   

3.
颠覆的意义——关于断裂作家群的精神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考察当下文坛的叙事危机入手,对文革以后20年内知识分子角色转换,文学话语转型大背景下断裂作家群的文学创作、理论实践及其与先锋作家、"七十年代以后"作家的比较进行探究,以发掘他们写作的现实条件、心理根源及意义和价值指向;从而切入具体作品的主题解析,并由此逐渐揭示出断裂作家群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所提供的启示性即解决经典历史叙事危机的某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70年代后的中国大陆文坛有两个作家群极其引人瞩目,那就是右派作家群和知青作家群。它们都是中国当代政治运动的产物。右派作家群中的大部分作家在50年代就已崭露头角,文化大革命后,他们“重新拿起笔”,吟唱“归来的歌”,70年代末出版的一部作品集《重放的鲜花》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作家群体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30年代在<现代>杂志周围聚集的一个作家群体,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派"创作群体.这个作家群由同属"吴越文化"圈的浙江作家为主体构成,便显示出与地域文化的诸多精神牵连."面海"区域的开放性、包容性,使其勇于外向拓展,接纳外来思潮,重视对现代主义的探求;而吴越"水文化"气质的渲染,又使其"现代"探索具有更多本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桂西北是世界白裤瑶聚居中心,白裤瑶服饰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是品住极高的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白裤瑶服饰文化旅游,可以满足游客求知求新求乐等方面的需求,有利于民族旅游资源的保护传承,对桂西北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神话的发展从源头上就具有差异性,在被重述的当代,也因为文化背景、时代潮流以及作家的性别立场、创作理念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如果说西方"重述神话"的参与者表现的是对"过去历史"的改造与重建,那么,中国的作家们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对历史记忆的依赖.本文试以文学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为例,探究中西思维的差异性,及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白马湖作家群的出版理念及其编辑实践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马湖作家群的出版活动,大约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由白马湖作家群自己创办或发动的出版物:<春晖>半月刊、<立达>季刊、<一般>月刊;二是以白马湖作家群为核心主持编务的出版机构或出版物:开明书店及其出版物如<中学生>杂志;三是以部分白马湖作家为核心而出版的纯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我们的六月><诗>月刊等.这些出版物体现着白马湖作家群的出版理念,一种五四以来知识分子所拥有的精英理念,其核心内容是:出版工作须以"传达文化,供给精神食粮为职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国汉学界有关东北作家群的研究呈现出异军突起之势,进而逐渐赢得了中外学界的普遍认同.综观美国本土学者与华人学者有关东北作家群的研究,其考察视域展现出传记批评视域、历史文化视域与性别政治视域等多重维度与复杂流变,从而体现出西方现代汉学领域在范式转换与发展态势等层面所体现出的诸种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留日作家群是现代文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作家群体,它是由近代轰轰烈烈的"留日热"直接催生的.这一群体有着鲜明的"仇日"心理、爱国情感和革命倾向等创作心理.这种特殊的创作心理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反抗情绪以及关注现实和底层、对种族歧视的强烈不满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