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体现为:以人为本,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人们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而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对实现社会主义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发展目标、开放的分层结构以及社会协调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鉴于此,要把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作为政府执政的第一要务,并视为政府和社会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尤其要建立健全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社会分配制度,加大公平优先的二次分配力度。同时,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体现,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科学界定和合理划分弱势群体,是做好救助工作的基本前提.扶助社会弱势群体,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政府应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加大社会支持与保障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弱势群体问题是中国现阶段所存在的社会问题,是极易引发社会矛盾的一大因素,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民族地区的弱势群体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具有相对性和比较性特征的概念 ,该群体的成员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护的对象 ,并且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以浙江省为个案 ,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的地区也不能漠视弱势群体的存在 ,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随着弱势群体问题日益成为新世纪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的任务越来越紧迫。为此 ,作者以浙江为例 ,对弱势群体支持系统的构成与机制进行了分析 ,对弱势群体能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联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国内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已有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就其研究背景、理论预设和分类的社会支持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尝试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指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构建对弱势群体社会关怀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城镇新生贫困群体、残疾人群体、城市农民工、老年人群体和高校贫困生。由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加速 ,社会保障不健全 ,弱势群体的范围和数量不断扩大 ,他们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差距加大 ,其社会心理动荡强烈 ,社会离心倾向日益严重。因此 ,只有社会、政府、民众三方面共同出力 ,构建对弱势群体的以物质生活关怀、精神文化关怀和人文关怀为内容的社会关怀体系 ,才能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弱势群体是在社会经济利益和权力的分配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力相对下降,成为整个社会需要同情和关爱的对象群体。在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中国,他们的生活现状处于道德的尴尬状态。如果无视或漠视弱势群体的利益势必给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道德的危害。鉴于此,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执政道德理念;选择并设计好扶助弱势群体的道德制度;营造一个扶助弱势群体的道德大环境;增强弱势群体主体适应竞争社会的技能与信心。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分化和弱势群体的产生。城市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往往受到侵害,但救济机制的缺陷导致他们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应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应当从行为法学的角度分析弱势群体非理性行为的动机与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关注弱势群体,完善体育健身社会支持系统,必须建立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社会支持模式。本文围绕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目标,构建了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合的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社会支持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背景下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现状分析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存在主体自我意识发育程度不高,体制性的利益表达机制渠道不畅通,非体制性利益表达方式频繁发生,利益表达客体的回应机制效率低下等弊端,要改革和完善中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路径包括提高弱势群体的表达意识,扩大其政治参与、完善体制内利益表达机制,规范体制外表达机制以及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利益表达客体的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11.
发挥民间组织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五次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已经把解决城市弱势群体的问题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实际上,城市弱势群体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是主力军,但是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民间组织作为解决城市弱势群体问题的一支力量,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民间组织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优势何在?目前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主要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本文作者就这两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过程中,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否会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公共权力能否干涉弱势群体的权利?救助弱势群体是否只是社会的责任?在宪政法治条件下是否需要法制强权?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时代背景,正确处理弱势群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弱势群体权利与公共权力的关系;自我救助与社会救助的关系;宪政法治与法制强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在弱势群体的救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弱势群体的存在又促进了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社会工作在救助弱势群体领域有着无法比拟的先天优越性,因此我们应当在借鉴西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完善以社会组织和个人为主的社会支持系统,使我国社会工作在弱势群体救助领域沿着更加科学更加专业的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17.
我国弱势群体的形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弱势群体的界定 ,认为经济体制的转轨、不公平的社会结构、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导致了弱势群体的产生 ,进一步分析了其对社会的影响 ,并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弱势群体是在资源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阶层。改革进程中的城市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下岗、失业引发的贫困者和农民工。他们是体制转轨引发产权流动的客观结果,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与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撞的客观结果,是分配制度的变革与失范的客观结果。而就业形势的严峻、社会保障制度的脆弱与相关制度的缺失,使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还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迫切需要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调整改革模式、保护新生的产业军、开辟边缘就业新渠道以及对制度进行重新安排等政策组合,来保障弱者的基本生存权、发展权,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老年人逐渐丧失传统社会尊者优势地位而逐渐沦为社会弱势群体.依据社会支持理论,弱势群体问题不是因其自身原因所造成,而恰是其缺乏必要社会支持的表现.社会支持理论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境遇.因此,建立和完善农业大专院校以及专家学者对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的专业性正式社会支持的长效机制;发挥社会工作者及青年志愿者在农村老年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以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为基础的非正式支持,以及增强农村老年人的自养能力,是建构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社会法作为兼具公法与私法双重属性的第三法域,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最佳的保护。我国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仍存在不足,应进一步完善社会法,向弱势群体倾斜,保障和促进弱势群体享有劳动权、社会保障权、结社权等各项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