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个体主体     
个体主体问題是一个哲学问题,这是因为,第一,任何时代任何个人的实践不仅需有一定的对象意识,而且需要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我是什么?”这一问题终生纠缠着每个人;第二,人类主体由个体主体组成,人类的发展有赖于个体的发展,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有赖于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因此,哲学在解答世界之谜、人之谜和世界与人的关系之谜时,必然内在地包含着解答个人之谜。  相似文献   

2.
方燕 《天府新论》2000,1(4):85-90
汉魏之际社会的动荡迫使习经尊孔的士大夫在毁灭与生存中重新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政治上各种势力急剧地分化组合,使士大夫群体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嬗变;随着政治体制的崩溃,儒学的衰微、死亡的威胁,使士大夫的群体规范逐渐松弛下来,而追求独立人格和精神超越的个体自觉意识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
一 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 自我意识作为人的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的主体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自已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使人与动物分离开来。刚刚脱离动物的人,并未意识到自己与他物的根本区别,他们这时还是一种本能的人。正如人们对原始思维研究和皮亚杰对儿童个体的认识发生研究的成果所表明:这  相似文献   

4.
传统政治人格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人格包含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面的内容,中国传统的社会与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群体政治人格特征。随着传统社会的逐步解体,传统政治人格也开始了向现代政治人格演变的艰难过程,这是由臣民人格向公民型人格的过渡。由于是外力引发的非自然过度,传统文化的阴影始终存在。在不同的阶层群体中、人格的发展是非同步的,耐用变革主要发生在政治人格的意识层面上,无意识层面难以被触动,而个体的政治行为主要是由无意识的心理内容驱动的,因此,尽管一部分现代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已经确立,但是中国公众的政治行为模式并未发生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5.
魏晋是人的觉醒时期,文学的自觉时代,在这期间,士人的思想得到大解放,个性得到大解放,自我意识也逐步明确。人们更向往于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这些在当时的文学中都有自觉而鲜明的反映。陶渊明是魏晋风度最优秀的代表,研究他的自我意识,特别是作为他的最为核心又是最为突出的孤独意识,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与文学发展,了解当时部分土人的心态,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所谓孤独意识,是指人们埋在深层的一种心理意识,即某人向往合群,渴望被理解,力求与别人购通,而结果却不被理解,没能与别人沟通。因而内心产生寂寞的情…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社会动乱 ,人生无常 ,儒学衰微 ,玄风大盛 ,多种因素交互作用 ,引发了魏晋士人对人生的思考 ,促成了他们生命意识的觉醒。从《世说新语》所载材料可以看出 ,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觉醒 ,主要表现为确立自我意识 ,肯定自我存在 ,珍视生命 ,热爱生活 ,追求精神自由 ,完善自我理想。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意识的觉醒 ,注重人生的个体价值 ,忽视人生的社会价值 ,是一种畸形的、利弊并存的人生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建安正始时期,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险恶促使了士人群体自我价值意识和生命关怀意识开始觉醒.诗人突破两汉文学传统,以感物取象、隐喻自我的象喻性方式选择咏物题材,并确立主体诉求化的人本性理念的文学价值观,从而使这一时期的咏物诗歌在作家物象审美与抒怀忧郁的交融之中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在满足人类需要的生存实践中形成的,作为人类生存实践的产物,文化必须从属于人的生存需要以及满足这种需要的实践。人的生存需要为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内在的驱动力,同时又是现代文化发展的目标所在。个体的现代文化生成是通过个体自我意识的确证、个性自由的追求和现代文化的体认等环节实现的。随着文化的进步、个性的觉醒以及人的自我意识的增强,人的日常生活价值开始凸现。日常生活作为人类的家园和诞生地,滋生着每个人未来文化成长的各种潜能,陶冶着人的精神情操。但由于传统习俗的影响,当代中国公民的日常生活要想真正步入健康、文明、向上的现代生活,尚需来一场深刻的日常生活观念变革。  相似文献   

9.
由近代理性主义,经过现代非理性主义,进到马克思主义,构成鲁迅精神逻辑发展的历史全程。作为鲁迅精神历程的前半期,由近代型自由个体到现代型孤独个体,是其近代双重理想———基于近代理性觉醒的社会事功的社会理想和基于近代情感觉醒、近代人格觉醒的个人、家庭的人生理想———相继破灭的一个历史的精神苦果。假如说其人生理想的破灭使鲁迅痛切感受到封建宗法社会“吃人”的本质的话,那么,其社会理想的破灭则充分显示了近代理性主义文化思想在现代中国的客观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0.
人的自我意识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自我生成是借助于对象化活动即劳动实践来达到的。作为改造外部世界、创造人的生存环境的过程,对象化活动是人获取、丰富和展示自己本质力量的中介,亦是人意识自我、自我意识演化发展的中介。所以,对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演变,只能在对象化活动即劳动的基础上予以理解和把握。劳动实践的发展要经历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产品经济三个阶段,相应地,人的自我意识也依次经历着群体自我、个体自我和真正的自我三种形式。一群体自我意识人类最初的生产力发展形式即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此处的自然经济是在其广义上使用的,即指“直接地从自…  相似文献   

11.
五四启蒙开启了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新阶段:从技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问题层层递进,达到了"吾人最后之觉悟";从鸦片战争时期少数先驱者个体觉醒,到甲午战败后士大夫阶层"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再发展到五四时期实现"全面觉醒";从近代初期少数先驱者的被动惊醒,发展到五四时期对民族命运的自觉反省与对唤醒民众使命的自觉承担。时人对"觉悟"的定义包括:启蒙者的主动"自觉""自己觉悟"与启蒙者唤起工农的"觉人""人人觉悟",科学(学术)觉悟、"政治的觉悟"与"伦理的觉悟"(傅斯年等人还提到了"社会的觉悟"),对外不许列强侵害主权的民族主义觉悟与对内不许军阀把持政权的民主主义觉悟,个体意识的觉悟与群体意识的觉悟,从一般倡导"国民觉悟"到重点启发"阶级觉悟"。通过创办报刊进行启蒙宣传是五四思想家非常重视的传播渠道、觉悟途径,《民国日报·觉悟》《觉悟》等报刊在实现"第一次全面觉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现代作家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其标志是生命意识的觉醒和理性精神的张扬.生命意识的觉醒,使现代作家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表达和个性解放,提倡“人的文学”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出现了富有现代生命意识的五四新人形象;理性精神的张扬,使现代作家肩负起启蒙与救国的双重历史使命,追求个体与社会的统一.考察五四现代作家独立意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冯庆想 《天府新论》2016,(5):114-119
从共时态来看,香港本土主义包含三重逻辑:首先是以文化主体性的觉醒与“自我——他者”二元分化结构的确立为核心的文化认同逻辑;其次是以特定历史时期的巨大经济成就以及其所衍生的社会认同意识为基础的经济社会认同逻辑;最后是以政治主体性的裂变与政治价值的自觉建构为要旨的政治认同逻辑。从历时态来看,香港本土主义包含一种先后的历史演变逻辑,它的三重内在逻辑分别形成和发展于特定的香港社会历史阶段,交汇于“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价值观念形态中,呈现出一定的“文化认同——经济社会认同——政治认同”的逻辑序列变化,显示出当代香港本土主义的内在逻辑与历史演变的整体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六朝文化以其鲜明的特色占据重要一页,无论哲学、文学、艺术、美学、宗教,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主体意识作为六朝文化的鲜明特色之一,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生命意识、觉醒的自我意识和独特的个性意识.如果我们把文化从广义上理解为人的生存方式问题,那么文化的主体意识则是人对自身价值及其生存意义的一种自觉认识与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5.
启蒙、救亡与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桂起 《东岳论丛》2011,32(5):108-113
启蒙与救亡是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建构的重要驱动力。启蒙意识的确立是近代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独立社会力量登上中国社会及文化变革舞台,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它带来了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引导他们走向了争取新的人生价值与人格独立的道路。救亡意识在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转型过程中既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又成为建构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独特性的重要因素。它促成了知识分子精神内涵与文化心理结构的变化。启蒙与救亡的双向运动,共同培育了近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6.
建安正始时期,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险恶促使士人群体自我价值意识和生命关怀意识开始觉醒.诗人突破两汉文学传统,以感物取象、隐喻自我的象喻性方式选择咏物题材,并确立主体诉求化的人本性理念的文学价值观,从而使这一时期的咏物诗歌在作家物象审美与抒怀忧郁的交融之中,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个性色彩,并且对后续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庆五 《文史哲》2003,(2):55-61
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文化赖以滋生和成长的文化土壤 ,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主体地位的倒置。它没有在原始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中 ,把人作为主体逐渐地从原始混沌体中解放出来 ,没有把人作为个体从原始的群体中分离出来 ,而是始终将人的主体性淹没在中国文化进化路途的泥淖之中 ,一直使作为个体的人消失在群体的阴影背后。臣服型政治文化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经深深浸透于国民的灵魂 ,浸透于国民灵魂深层的思维、意识、认知和情感。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的国家制度,是绝大多数人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文化的一切权力的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是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取向。商品经济与经济民主的发展与完善,对利益集团的客观存在的认可及其政治地位的确认,政治文化的转轨及大众民主意识的觉醒,传统家庭观念向现代家庭观念的转变,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当然前提;而确立社会团体独立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的法律地位与政治决策过程的公开化,则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初始步骤。  相似文献   

19.
晚明专制统治出现一定的松动,通俗文化与主流文化双向互动,世态民心与传统观念激烈碰撞,社会主流文化发生嬗变,新思想从旧体制中潜滋暗长。晚明社会文化变迁与科举制官僚政治体制息息相关,科举社会的成熟发展,塑造了主导社会文化的文人阶层,看透科举官场病态角逐的知识分子,动摇了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社会内部思想震荡溢出传统政治秩序的藩篱。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阳明心学的广泛流播,使科举制下知识人群体的主体意识觉醒,营造出影响国家权力运作的舆论场域,在社会诸多层面形成对传统政治秩序的叛离。伴随西学东渐的影响,开明的官僚士大夫掀起思想解放潮流,早期政治伦理启蒙冲击着传统政治秩序,客观上助推了晚明社会政治的变局。  相似文献   

20.
女性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女性的自由发展则为社会的前进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现在女性的地位和待遇都比之前有所提高。但女性的解放不仅仅是社会问题还要求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在获得生存的基本权利后,女性要思考的是怎样从父权制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该文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出发分析现代女性主体意识的现状,试图为女性自我觉醒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