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哲史研究会于1982年12月10日至13日在广州召开年会。主要讨论了马克思早期思想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问题。一、关于马克思早期思想。1.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一种意见认为,异化理论主要是马克思用来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们物质生活关系的一种理论,它是在马克思实现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从批判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开始,到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从其量上看,也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多到少的演变。这当中,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经过了“两次转折”而逐步发展到唯物史观。因此,那些把马克思异化思想混同于黑格尔的异化观;视之为马克思主义两个伟大发现的理论基础;把它无限扩大使用的做法和理论都是不对的。另一种意见则认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研究中,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同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过去,一些西方学者往往把它们彼此等同起来,借以歪曲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近年来,某些西方学者虽然不再把它们混为一谈,但仍不免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J·Feuerlicht在1978年出版的《异化:从过去到未来》中说:“异化概念从黑格尔经过费尔巴哈到马克思不断地在扩大”。把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仅仅看作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的不断扩大,实质上仍然曲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历史地考察马克思怎样逐步地批判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具体地分析马克思如何汲取其中的合理因素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思想资料,才能科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阐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孕育、产生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3.
朱丽君 《晋阳学刊》2002,36(6):45-49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思想,沙夫研究和整理了马克思的异化概念系统,分析和驳斥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异化理论的歪曲和误解,并联系前苏东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阶段仍然会出现异化的论点,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4.
王东  林锋 《江海学刊》2007,(3):22-28
长期以来,在异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上,流行着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代表,以下简称《手稿》)中的不成熟思想,他创立唯物史观之后就根本抛弃了这一思想,并用新的科学概念替代了“异化”概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早期《手稿》中的人本主义异化观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顶峰”,后来的唯物史观著作对异化问题的继续探索,是一个“创造力下降”的退化过程。这两种观点貌似合理,实际上都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根本曲解,它们都根本忽视了马克思后来的科学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及其手稿)对早期异化观基本思想的直接继承和重大发展。事实上,《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异化问题的新探索,与早期《手稿》异化观之间,绝不是“断裂”关系,而是继承创新关系。它们既直接继承了早期异化观的基本思想,也在《手稿》初步探索的基础上,立足于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赋予“异化”新的思想内容,填补了早期异化观的重大空白,使异化理论趋于完备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5.
异化理论贯穿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著作的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异化的论述,马克思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不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讲异化是站在客观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因此不能对异化作出科学的解释。马克思把异化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使异化理论成为科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劳动异化,劳动异化的结果又产生私有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是异化了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最发达,私有制最完备,异化达到了顶点,所以,它是高度异化的社会。无产阶级只有用革命手段消灭私有制,才能消灭异化,从异己的力量奴役下解放出来。无产阶级只有在全世界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彻底消除异化。  相似文献   

6.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异化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思考之中。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中心,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日益贫困的生活状况,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形式,提出了人的本质异化思想。异化劳动理论中折射出的人本思想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重温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异化这种历史现象,并不是马克思首先发现的,异化这个范畴,也不是马克思第一次提出的。人类思想史上的异化理论,并非始于马克思。马克思在异化理论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从生产和经济领域研究异化现象,提出异化劳动的理论,并把它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从而使人类思想史上的异化理论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以异化劳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研究人的理论的关键问题之一。黄枬森同志的《关于人的理论的若干问题》一文(载1983年4月6日《人民日报》。以下简称黄文),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不少误解,因此在阐述人的理论时,也有许多可商榷之处。本文仅就黄文中关于异化问题的论述,提几点不同意见,以就教于黄枬森同志。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否中断黄文在论述和评价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时,只孤立地考察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异化思想,既没有提到这以前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更不提这以后成熟的马克思著作对异化理论的丰富、发展和运用。这样就造成一个误解,仿佛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讲过异化理论之后就中断了,它在成熟的马克思著作中已被全面地抛弃了。黄枬森同志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当然不会不知道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他的早期著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并没有抛弃异化理论,而是把异化理解为一种社会与历史总体的异化,贯穿其理论的始终。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在总体的框架内展开的。总体性是马克思为了克服康德、黑格尔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二律背反难题所提出的范畴,这一范畴以实践为核心实现了对社会和历史的整体把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具有社会总体和历史总体两个向度。从社会总体来看,马克思是把劳动、消费、分配、交换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异化过程来加以理解的;从历史总体来看,马克思是以异化的逻辑来统摄人类社会三大形态的转变和过渡的。  相似文献   

10.
异化是马克思一生理论思考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发展中 ,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视角转换 ,即从青年马克思的“道德评价优先”转向成熟时期马克思的“历史评价优先” ,而这一视角转换的前提则是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由于这一实质性的视角转换未被揭示 ,把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等同于整个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误解则不可避免 ,从而埋没了成熟时期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大价值。本文认为 ,惟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 ,认真地解读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著作 ,才能发现其异化概念发展中出现的这一视角转换 ,从而全面地、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以及它在整个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有学者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的不成熟思想,后期则抛弃了这一思想;很明显,这一观点忽视了马克思<资本论>对早期异化观基本思想的直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立足于唯物史现、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对异化进行了深刻阐述,并从四个方面对异化加以规定,形成了著名的劳动异化理论,至今仍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有可鉴之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当今中国,出现了一些公共权力异化的现象,公共权力异化是当前社会腐败现象滋生的根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于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向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异化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如果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发表算起,关于异化问题的争论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学者大谈异化问题,出现了"异化热".最近几年,我国理论界也开始讨论异化问题.从发表的有关文章和著作来看,争论的焦点始终集中在"异化"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这个问题上.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异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甚至有人进一步把异化理论运用于社会主义,从而得出社会主义也象资本主义一样产生异化的结论.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缺乏事实和理论根据的."异化"一词是英文"alienation"、法文"aIiénation"、德文"Entfremdug"的中文翻译.在外文百科全书和词典里,这三个词都是一词多义.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与我国学界的流行观点认为,异化观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他后来根本抛弃了这一思想及“异化”概念,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点、科学范畴取而代之.这种流行观点不符合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根据表明,“异化”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概念,异化观是马克思哲学中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马克思“成熟著作”的异化现与其早期异化观之间并无实质性、根本性的对立关系,恰恰相反,前者对后者存在直接的理论继承关系.澄清上述事实,有助于恢复马克思早期异化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应有之历史地位,更加全面、透彻地领会马克思乃至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异化理论新探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提法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提法大体有三种:异化概念、异化劳动理论、异化理论。我认为,前两种提法不够妥当,应该提异化理论。这是因为: 异化概念的提法,不能反映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丰富内容。黑格尔曾运用异化概念建立他的辩证哲学,费尔巴哈曾运用异化概念批判宗教,在他们那里异化起着哲学拐棍和杠杆的作用,是一个缺乏实际内容的空洞概念。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学者,是把异化作为社会问题提出来的,但其社会内容却很模糊。德国左翼黑格尔派,在批判普鲁士国家的时候,把异化问  相似文献   

16.
毋庸置疑,异化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理论更是跃升为一种主导的批判话语,具有理论总纲的性质。实际上,马克思最初有关分工的论述也都是在异化这一总体框架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异化构成了马克思分工思想初始论域。总体上看,在这一论域中,马克思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在追问异化劳动的根源时发现了分工;另一件是在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中阐明了分工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哲学思想,这一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做了准备。历史地、全面地分析和把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正确认识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形成和运用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索。 一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在完成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转变过程中创立的。1841年至1843年,马克思在《莱茵报》任主编期间,就当时莱茵省议会关于出版自由问题和林木盗窃问题发表了几篇著名论文。他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上,维护贫苦农民的利益,维护出版自由,  相似文献   

18.
郑悦 《理论界》2010,(7):28-29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与三本著作有密切的关系,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在理论界一般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但从整体上来讲,三本著作标志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贯穿于三本著作的异化理论由于其不成熟性,与马克思确定的唯物史观有很多的不一致之处,但异化理论作为当时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基础,马克思从这个角度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取得了很多对于唯物史观形成有阶段意义的成果。分析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对认识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本文欲从哲学史及文本角度对异化进行比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异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先是由匈牙利哲学家G.卢卡奇在二十年代提出来的。一九三二年,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发表,研究异化成了西方理论界的一个热门。 一、对异化在马克思学说中地位的争论 西方各派“马克思学”研究者普遍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但也有人说马克思思想  相似文献   

20.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主体内容,是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向唯物史观过渡的一次重大突破,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无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它还受着费尔巴啥人本主义的一定影响,还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的科学理论。有人认为异化劳动理论从物质生产、经济事实出发,研究、论证私有制的历史必然性和暂时性,是唯物史观形成或基本形成了的理论,因而,《手稿》是一篇成熟的著作。笔者不敢苟同这种看法,就此谈一点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