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王绩文集在历代文献著录中有三种版本,即五卷本、三卷本和二卷本。二卷本已佚;现存三种清钞五卷本来源相同,最为接近原编,但五卷本也曾经存在不同的系统;三卷本存在一般三卷本与孙星衍影宋本两个同中有异的版本,《唐文粹》、《全唐诗》所选王绩诗文均源于一般三卷本,《全唐文》则可能参考了两种版本。三种版本的关系上,三卷本很可能是上承五卷本的改编本,而非一般认为的删节本,它既可能脱胎于二卷本,并作了重大改编,也可能是与二卷本完全无关的一种新编本。  相似文献   

2.
商务版《说郛》卷六○有《五代新说》一书,无作者名.宛委山堂本《说郛》(?)五四署徐炫撰.按唐宋时书目多著录此书,《新唐书·艺文志》二作《五代新记》二卷,作张绚古撰(中华书局标点本误作“张绚《古五代新记》二卷”),《崇目总目》卷二作“《五代新说》二卷,张绚古撰”,《宋史·艺文志》二“别史类”有“张询古《五代新说》二卷”,“小说家类”又有“张说《五代新说》二卷”.《郡斋读书志》卷六著录,解题云:“右唐张询古撰.以梁、陈、北齐、周、隋君臣杂事,分三十门纂次.”是一书之作者,有徐炫、张绚古、张询古、张洵古、张说之异.  相似文献   

3.
《十翼后录》是黄以周经学研究的代表著作。综合诸家公私藏书、书目著录与有关著述之记载,《十翼后录》主要有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七卷本、唐文治所见八十卷本、国家图书馆藏二十四卷本等三种版本。清华藏本作为母本,具有重要的版本和学术价值,对其版本详细叙录,势必极大地推进学界对《十翼后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贾谊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贾谊五十八篇,贾谊赋七篇”;《隋书·经籍志》著录“贾子十卷;录一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贾子九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新书十卷”。应劭、颜师古、司马贞等称贾谊作品为《贾谊书》;《崇文总目》说:“本七十二篇,刘向删定为五十八篇”。这些材料说明,北宋以前贾谊的著作已有《贾谊书》、《贾子》、《新书》三种名称,9卷、10卷,10卷录1卷、72篇、58篇等记载。而《新书》的真伪问题,历来就存着怀疑和争论。  相似文献   

5.
清人朱溶及其所著《忠义录》一书,八卷。本文拟以较有特色之卷七《表忠录》为重点,兼及其他各卷,对其书、其人试作初步探讨。一、《忠义录》一书的版本、目录谢国桢说《忠义录》“记明季死节之士”,记“江南各地忠义之士,尤为详允”。朱溶其书“凡例”曰“是书悉记明末殉难诸公,一、二卷寇乱殉难者”,“三卷至八卷清兵殉难”;或其人“虽非殉难,而鞠躬尽瘁死于军中者,不可谓非忠义也,并采而著之。”这部书,见到三种清抄本: 1.南京图书馆藏“八千卷楼本”三册,以下简称“南本”;还有“天尺楼本”,仅抄“南本”两卷,并毛奇令序,以下简称毛序。2.浙江图书馆藏抄本,六册,简称“浙本”。  相似文献   

6.
今人张涤华《类书流别·存佚篇》著录了《彭氏类编杂说》一书①,庄芳荣《中国类书总目初稿·书名著者索引篇》因之②。《彭氏类编杂说》六卷,明彭好古辑。此书最先著录在《千顷堂书目》子部类书类,“彭好古《彭氏类编杂说》,六卷”③。《明史·艺文志》本于此④。然而有清一代重要的目录书,如……  相似文献   

7.
剑溪堂刻本《书经》为近年在徽州地区发现的一种《尚书》新版本。根据其书口、版式、字体、用纸、内封面以及避讳等情况综合判断,该书刊行于明神宗万历年间,与北图藏元明间宗文书堂刻本《书集传音释六卷》同出一个版本系统。它的出现对于认识《书经》乃至整个《尚书》的流变史有其重要意义。在蔡沈集传《书经》普遍流行六册、七册线装本的情况下,三册毛装本无疑还具有较强的版本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8.
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晋书》本传说他:“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玄晏春秋》,并重於世”。《隋书·经籍志》除于上列皇甫谧的撰述注明卷数外,又著录了“《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阴阳历术》一卷,皇甫谧撰”,“晋徵士《皇甫谧集》二卷,录一卷”。关于皇甫谧的医学著述,《太平御览》卷七二二引《晋书》曰:“(谧)日后得风痹疾,因而学医,习览经方,手不辍卷,遂尽其妙。”《三国志》卷二十《东平灵王曹徽传》裴注引“(曹)翕撰《解寒食散方》与皇甫谧所撰并行於世。”《隋志三》有“《皇甫士安依诸方撰》一卷”。至于皇甫谧的名著《甲乙经》,《宋史·艺文志》加以著录。  相似文献   

9.
<春秋摘微>是中唐诗人卢仝精研<春秋>之著作,但对其流传与著录情况长期以来失于系统研究.据现有文献考证,<春秋摘微>唐代即有流传,但不见著录.宋著录有四卷本、不分卷本和一卷本三种情况;元著录有四卷本和一卷本两种情况;明<永乐大典>中间接收录<春秋摘微>六十二事;清李邦黻从中辑出编为一卷.是知历经朝代更迭,<春秋摘微>之四卷本、不分卷本和一卷本系统,先后不传,所存者唯清李氏辑本.  相似文献   

10.
冯梦龙在编纂“三言”的过程中,对旧话本小说的改造,应当是比较全面的.但由于宋、元、明的旧话本小说保存至今者并不太多,故而影响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全面、系统的评价.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与“三言”中作品有对应关系的旧话本小说至少有如下篇目:一、《清平山堂话本》中十一篇:1.《柳耆卿诗酒翫楼记》(《古今小说》卷十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2.《简帖和尚》(《古今小说》卷三十五《简帖僧巧骗皇甫妻》.3.《风月瑞仙亭》(兼善堂本《警世通言》卷六《俞仲举题诗题上皇》之头回.又,三桂堂本《警世通言》以之取代兼善堂本卷二十四《玉堂春落难逢夫》,题作《卓文君慧眼识相  相似文献   

11.
新发现的华中新华书店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本,是一个新的版本?还是哪一个出版社的翻版本?有作者推断其是“继晋察冀日报社版和苏中版《毛泽东选集》之后的又一个(第三个)独具特色的重要版本”。运用所掌握的第一手文献史料来说明这一“推断”是错误的。新发现的华中新华书店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本是晋察冀日报社版的翻版和补遗。  相似文献   

12.
宋刊闽浙二本《朱熹文集》关系考论郭齐尹波大约在宋宁宗末、理宗初,朱熹文集最后定型为一百卷。百卷本《文集》问世以后,经过宋末几十年的翻刻订补,形成了闽、浙两个版本系统,历代版本目录学家分别称之为“闽本”、“浙本”。闽、浙二本今天皆有残本流传下来。关于它...  相似文献   

13.
《海潮音》传奇,明末清初“苏州派”重要戏曲家张大复所作,今有《古本戏曲丛刊》第三集影印“程氏玉霜簃藏旧抄行本”行世。庄一拂先生《古典戏曲存目汇考》①中“《海潮音》条”云:“《今乐考证》著录。抄本,《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本。《新传奇品》、《曲考》、《曲海目》、《曲录》并见著录。凡二卷二十八出。演观世音事。据《香山宝卷观音大士修道因缘》敷衍,与阙名《香山记》传奇,大略相同”。近日偶读  相似文献   

14.
李侗著作的版本,大致可分为《延平答问》版本、《李延平先生文集》版本和拾遗三个系统。基于《延平答问》的宋刻本、明刻本、清刻本和朝鲜、日本刻本,以及《延平文集》的版本,以及后人所编拾遗部分,通过前人的著录、史志以及罕见的李氏家谱的珍贵史料,进行了详尽的考证。  相似文献   

15.
南朝梁萧统《文选》,至唐为显学,先有李善注本六十卷,后有五臣注本,仍为三十卷。今行两本合刻之六臣注本及由六臣注本析出之李善注本,均六十卷。至于五臣注本,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及,清徐乾学《传是楼宋元本书目》录“五臣注文选三十卷”。钱曾《读书敏求记》亦记,并见《虞山钱遵王藏书目汇编》。晚近日本岛田翰《古文旧书考》云,敏求记载宋刻三十卷本,今不知存佚。四库称未见。钱侗辑释《崇文总目》,据天一阁抄本录。胡克家撰《文选考异》,近人高步瀛著《文选李注义疏》,均未见是书。沪、京、浙大图书馆善本目亦未见注录。今见台北1981年据“中图”藏影印五臣注本,各卷前题“文选卷第某”,目录前题“重校新雕文选”。书前有开元六年吕延祚《进集注文选表》(与今见六臣注本前附同),并两木记,其一谓:“凡物久则弊,弊则新。文选之行尚矣,转相摹刻,不知几家,字经三写,误谬滋矣,所谓久则弊也。琪谨将监本与古本参校试正,的无舛错,其亦弊则新与。收书君子,请将见行版本比对,便可概见。绍兴辛巳,龟山江琪咨闻”。另一记谓“建阳崇化书坊陈八郎宅善本”。辛巳,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  相似文献   

16.
今国家图书馆藏嘉庆元年(1796)新镌本为目前所能见到的卢肇《文标集》的最早刻本。文章在梳理历代书目对《文标集》著录情况的基础上,以新镌本为切入点,探讨其与二卷本、精写本之关系,并考察二卷本、袁注本、合刻本之传承,从而厘清《文标集》版本源流。新镌本从刊刻年代,到篇目的辑录数量与文本勘校,最为接近《文标集》原貌,在版本上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隋代有《集灵记》二十卷存世,在唐代有十卷本流传.《隋书》和《旧唐书》的《经籍志》都将《集灵记》归入“史部·杂传”类,是由于对该书性质认识不清,分类欠妥.在宋代《集灵记》散佚,并开始陆续辑录.今存《集灵记》中六条灵异故事来源于民间传说,除第二条是五代十国时期定型的故事,第五条灵异故事的定型时间难以确定外,其他四条灵异故事都最晚在萧梁时期定型.从《集灵记》的著录归类、名称和现存内容来看,属于灵异故事的编集本.  相似文献   

18.
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程公说所著《春秋分记》九十卷,是宋代《春秋》学的重要著作。《春秋分记》在体例上借鉴了《史记》的纪传体,而又有所创新。颇为珍贵的是,《春秋分记》配有十四幅古地图,是名副其实的“图书”。《春秋分记》注重阐发“《春秋》大义”,全书贯串的“大义”集中体现为“大一统”与“尊王攘夷”,并且希望能够“经世致用”。《春秋分记》自淳祐三年(1243)刊刻以来,历代公私书目均有著录。今世所见《春秋分记》的唯一版本是《四库全书》本,而《四库全书》本系宋刻影抄本。  相似文献   

19.
明末昆山文人张大复著有《梅花草堂集》、《梅花草堂笔谈》、《闻雁斋笔谈》、《昆山人物传》等作品。其中,六卷本的《闻雁斋笔谈》成书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十四卷本的《梅花草堂笔谈》初刻时间为明崇祯三年(1630),但因兵燹之灾,《笔谈》部分刊板散失,后世流传版本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修补本。  相似文献   

20.
《史略》六卷,南宋高似孙撰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带有解题的史籍专目。《史略》的特色在于收录、著录、分类、编排上均不受传统目录的束缚。在史志目录中,有相当多部虽有类序,但无解题;私家目录中,虽有解题,但多重“名作”,对“不见经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