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关系着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对这个问题有个认识过程,它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提出了自己的土地政策。现依照这个时期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初期、中期和末期,对党的农村土地政策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土地问题解决的好坏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和巩固,而且也关系到中国民主革命的成败。本文全面论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土地路线形成的过程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能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了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决定了双方的土地政策有所不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双方在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方面时而合作,时而斗争,但是在根本问题上双方的分歧是无法弥合的。这就注定了国共两党不可能在合作的条件下完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本文试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再论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论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和实践张劲,李义凡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正确解决,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大革命时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形势的推动下,努力运用所掌握的马列主义理论,分析研究农民问题,提出并实施了有关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确定农民的土地政策,开展农民的土地斗争的过程中,既给予它理论上的正确指导和实践上的积极帮助,但也因自身对中国实际了解不够与某些错误而有所干扰和影响。深入探讨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土地革命的思想及其贯彻,将有益于我们全面而正确地评价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一在党的创立时期,列宁和共产国际初期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民土地政纲的重要依据之一。列宁早在1907年就对俄国的土地问题作了全面的阐述。他在论述土地国有化问题时指出:要在俄国建立起真正自由的农场主经济,“必须废除全部土地——无论是地主的土地或份地——的‘地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烈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英勇战士。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过去长时期很少有人研究他的政治思想。为了认识邓演达在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功绩,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现仅就邓演达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进行初步的研究,请学术界同人指正。邓演达非常强调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看作是中国革命中的两个最大的问题,而“土地问题可算是我们的中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我们党的最重要的一种工作”,因为“土地问题解决了,才算是农民问题解决了”,“土地问题若果不能解  相似文献   

7.
海洲 《老友》2011,(7):9-9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同样,新中国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首要的还是土地问题。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农民问题是民主革命时期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根本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把握近代中国这一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并以农民问题为基础和中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鄂东南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通城、崇阳、蒲圻、嘉鱼、咸宁、通山、阳新、大冶、鄂城、黄梅、广济、圻春等湖北省的十多个县。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党要完成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一伟大任务,关键是制定正确的土地政策。弄清鄂东南苏区土地政策的发展变化,对于研究这一历史时期党的整个土地政策是有重要意义的。考察鄂东南苏区土地政策的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从一九二七年九月的鄂南秋收暴动到一九二九年冬是第一阶段;从一九二九年底党的“六大”精神传入鄂东南苏区到一九三一年初是第二阶段;从一九三一年八月的重分土地到一九三二年冬是第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是决定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命运和前途问題的一个重要革命时期。这个时期,党的任务,是要彻底完成中国的民主革命,为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创造条件。毛泽东同志在这个时期,根据革命的任务和国內阶級关系的新情况,明确地规定了党在这个时期的政治路线,并在战争、土地改革、工商业、統一战线等各方面制定了党的具体政策。这就保証和促进了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的策略和政策,是革命胜利的保证。毛泽东同志把党的策略和政策看做是党的生命。毛泽东同志說:“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軌,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我们党正是依据毛泽东同志所制定的策略政策,不断把革命从胜利推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作为一个封建农业国家,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三农"问题自共产党建党以来一直都是受到高度重视的。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土地革命时期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的尝试,这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党日后政权的建立和稳定以及革命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也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指出:在中国,事情非常明白,谁能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谁就必然是新中国的领导者。①一个革命政党,能否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关键是看他能否争得农民同盟军、赢得中间党派的支持和拥护、能否经受住各  相似文献   

13.
过渡时期党对国家资本主义的探索付静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如何对待在民主革命时期受到政策保护的私人资本主义,这个问题现实地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毛泽东同志说,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  相似文献   

14.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任务和特点,逐渐形成了保护和发 展私营经济的理论和政策。这一认识过程的曲折反复,也折射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复杂与艰辛。 这既是对戎党历史经验的凝重总结,也是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走向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迁历经减租减息、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耕者有其田”三个阶段,其中减租减息是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初步探索;减租减息、交租交息是党为团结更多抗日力量,对减租减息政策的继续发展;“耕者有其田”是党为满足农民需求,结合具体现实进行的深化拓展。虽然延安时期的土地政策几经变迁,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核心,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重点,以激发社会活力为落脚点,改变的是具体实施的内容,始终未变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巴金与人道主义、巴金与无政府主义、巴金与爱国主义等方面来阐明巴金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政治思想的特色,确认:憎恨腐恶,同情弱者的革命人道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是巴金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思想的主导面。巴金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回顾我党的历史,总的说来,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基本是正确的,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幸的是在1957年反右以后,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在党内和社会上发生严重轻视知识和知识分子,打击排斥知识分子的现象,以至使不少人错误地认为革命和建设都可以离开知识分子而取得胜利。所以回顾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对于纠正过去知识分子政策中“左”的错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在新时期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从民主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时期都十分重视私营工商业问题,并阐发了系统的私营工商业思想。这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既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有利于认识、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在进一步地明确规定中国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同时,又规定了土地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使土地问题得到了解决,从而促进了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这个时期,经过继续减租减息,执行《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等几个阶段,于1947年底,以党中央十二月会议为标志,党的土地路线和土地政策真正成熟了。认真研究这个时期党的土地路线和土地政策,对于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识别“左”、右倾偏向,提高执行正确路线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中国土地使用中存在各种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现行的土地使用政策阻断了土地使用效率传导机制。基于竞租函数理论和同心圆模型提出土地使用效率传导机制,指出通过土地使用效率传导机制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地紧张关系,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