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岑家梧与中国艺术史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岑家梧是20世纪著名的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民族学家,被尊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一代宗师,但不为人所知的是他还曾经在艺术史论研究方面作出过相当突出的成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艺术史家。他在20世纪30、40年代,受到国外艺术社会学观点的影响,曾经向国人介绍当时比较先进的艺术社会学思想,并且运用社会学的观点、方法和人类学、考古学、文献学等方面的资料,对图腾艺术、史前艺术和中国古代美术展开了独特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是运用科学观点和方法对于艺术史展开研究的先行者,对中国艺术史学的现代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对外语的高度关注,是具有留学背景的现代作家一个共同的、持久的、意义深远的情结.这些作家普遍有着较好的外语水平,极为热切地投入外国文学的翻译活动,并努力用外文写作,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重视外语,珍爱外语,掌握外语,驾驭外语,不仅是一种爱好和追求,更深层次上,也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境界.对这种境界的追寻和拥有,则是具有留学背景的现代作家群体取得重大成就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与留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是适应文化转型的产物,它经历了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样三个历史阶段。同时,它也是推进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讲,它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滕固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美术史学家,他以西方艺术史治学方法,结束了千年中国传统美术史写作形式,标志着中国美术史论新转型,他被视为近代中国美术史学的奠基人。滕固的艺术思想包括了历史文化观、科学观、进化论观、文化(艺术)救赎观等诸多思想。其中梁启超、蔡元培及留德期间是其艺术思想的主要来源,本文综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化背景,考察了滕固艺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岑家梧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以人类学、考古学、文献学等方面的资料对图腾艺术、史前艺术和中国古代美术进行研究并取得了相当成就,是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于艺术和艺术史展开研究的先行者。岑家梧在艺术史研究中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将社会学观点和方法应用于艺术和艺术史研究,将艺术当作一种社会现象来加以考察和研究。在艺术起源的问题上,他指出艺术产生的本质在于其特定的社会意义。在艺术的本质问题上,他反对艺术与社会人生无关的说法,认为应从社会生活来考察艺术的本质。他认为艺术社会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艺术的起源问题;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的进化问题;艺术进化的阶段问题;艺术天才问题。他对于艺术和艺术史展开的研究,在中国艺术史研究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有着独特而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提出浪漫型艺术终结的命题,终结意味着艺术的转型。20世纪艺术发生了两次转型,一是现代主义的转型,另一次是后现代主义的转型。两种转型是浪漫主义极端推崇个体体验的结果。现代的先锋派艺术,抛弃了传统的美学原则而使艺术呈现了一种丑的震颤。20世纪丑的全面侵入是人类生存状态的形象体现。这不仅是一个艺术事件,也是一个美学事件。社会有极强的能力使艺术体制化。然而,我们对科学技术所造成的现代的"仿像社会",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人文、社会科学在建立它们领域中的"知识"时,都曾奉自然科学为典范,史学也不例外。不论是疑古辨伪的顾颉刚,抑或是古史新证的王国维,还是信奉历史学即是史料学的傅斯年,他们一步步把史学推向了自然科学的怀抱。而在20世纪的反科学主义大潮下,自1920年代由梁启超揭橥对史学科学化反思的大旗以降,已有学者对史学科学化的弊端进行了反思,系统总结这方面的成果将有利于新世纪史学向纵深层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明中叶是明代史学的转型期,这表现理学化史学批判思潮的出现、博古考信风的兴起、史汉风格的确立、史学理论的受人重视、经世史学思潮的勃兴.当然,以纲常正统论思想改编旧史,仍有很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关于20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史学的建设历程,以往论者关注的重点,多集中在理论、方法、观念或学术成就的总结方面.从制度层面上说,中国现代史学的制度建设酝酿于清末,几经曲折,至20世纪20年代,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的组织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制.它的运作,对以后直至当代中国的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体制,就其基本框架而言,显然仿自西方近代的学术运行模式,其间虽也有人注意到对某些传统制度的借鉴问题(如清华国学研究院之兼采旧书院制度等),但总的来说,效果不著.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其对西方制度的引入实际上又是残缺不全的,最明显的是没有建立起自己较为稳定和独立运作的社会性学术基金资助体系(当时较为规范的这类机构,其资金来源多半与国外有关),以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某些学术研究事业的持久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0.
:左右中国现代史学发展方向的主要有三大史学思潮 ,即实证主义史学思潮、相对主义史学思潮、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实证主义史学思潮在二三十年代独霸史坛 ,相对主义史学思潮在三四十年代曾盛兴一时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在三十年代以后 ,尤其是四十年代逐渐成为主导潮流。实证主义史学思潮的特点主要是强调客观 ,排斥主观 ;重视史料 ,忽视理论 ;主张求真 ,不问致用。相对主义史学思潮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史学的主观性 ,重视理论的探讨和史观的重建 ,倡导史学的实用性。马克思主义史学强调以唯物史观的指导建立历史科学 ,主张理论和史料相结合 ,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结合。三大史学思潮并不是壁垒森严的绝对对立物 ,它们之间存在着互相汇通与融合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广东香山地区虽然不能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一些文化名城相比,但它由于地处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较早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香山人得以较早地开眼向洋看世界,率先走出国门去异域求知,并逐渐兴起了影响中国后来发展的留学运动,涌现出了孙中山、容闳、唐绍仪和唐国安等一大批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以及诸多杰出人士;而且这种运动与近代中国的爱国诉求相结合,与晚清的革命呼声相结合,从而极其鲜明地体现了近代中国留学运动的爱国特点,并为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欧梵发掘“颓废”的现代美学和文化意义,建构起“颓废”文学史,审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这可视为80、90年代重写文学史热潮下的“现代性”研究的重要一元,促成了文学史研究范式由社会政治研究范式向文化现代化研究范式转换,其中所折射出来的文学史研究的立场和标准问题,在当下学者对“重写文学史”予以重新审视的思潮下,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美术为主导的视像化阅读越来越普泛,并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文学发展。在此语境下,应重视美术的他者化视角,以“美术”透镜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多维扫描,从三个角度介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一是关注现代小说中的美术家形象,审视叙事视点与美术透视的关系,多元解析美术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二是注意美术关联的文学流派发展,探讨文学思潮与美术思潮的同步性,建构美术关联视域下的文学史书写新路径;三是多维观照现当代作家从不同视角的美术论述,以此激活中国现代文论新资源等。通过美术视角的介入,或可重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些问题,拓宽文学研究边界,也期待由此建构更新维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后的最初十五年中,中国政府积极组织华侨回国观光,有力地发挥了凝聚侨心侨力,为国家经济建设争取侨汇,吸引华侨回国投资,紧密中国与侨居国外交关系的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在这个时期开展组织华侨回国观光旅游活动,是有其特定原因的,而当时有关旅行社和地方的接待活动,也就必然带有这个时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选取了若干个具有一定学术权威性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版本作为研究视点,试图通过诸个版本的演绎,分四个阶段考察中国现代小说史在编撰体例上从"简单"到"宏大"、再到"精专"、最后到试图将"宏大"与"精专"予以整合的流变。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绩优企业大量海外上市的现象,学术界围绕中国公司海外上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焦点聚集在资本市场定价权问题上.因此,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就海外上市现象以及其对资本市场定价权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不断改进我国的资本市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李大钊对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揭示,对中国民族革命史以及对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史的研讨.指出李大钊作为我国优秀的革命先驱,在中国近代史研讨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更是我国早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人,在我国的近代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宗教是人类文化中的两大重要因素、宗教曾对近代科学的兴起起过致命的迫害和阻滞作用,但它同时也是近代科学兴起的一个积极因素.科学与宗教是辩证的关系,宗教不会随着科学的昌明而消失,而是随着人类的进步以不同的形式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艺术史是“艺术共性”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史的研究对象既不是作为独立范畴的"艺术",也不是各门类艺术的一种或是综合,而是艺术通感论下的各门类艺术之间的艺术相似性、艺术共性。因此,艺术史就是"艺术共性"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