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王洪文在一九七五年的一次讲话中胡说:“搞计件工资……这不是关心群众生活,这是对工人阶级的莫大侮辱。”他还诬蔑社会主义的工资制度,说什么:“从内容上看,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社会主义也有”,这就不难看出他公然歪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件工资的性质,混淆两种经济范畴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指出:“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109页)这就告诉我们,工资这一经济范畴,是一定生产关系的抽象。社会主义的计件工资和资本主义的计件工资是根本不同的。第一,反映的阶级关系不同。工资体现着一定的阶级关系,而计件工资是工资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商品,计件工资是这种商品的价值或价格转化形式。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劳动力已不是商品了,所以计件工资的本质也不再是劳动力的价  相似文献   

2.
经济关系中的信用,是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联系在一起的。信用的产生同商品货币关系相联系,它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赊购、赊销商品,商品的买卖与货币的支付在时间上发生了不一致。这时,一个商品所有者出售他现有的商品,而另一个商品所有者却只是作为货币的代表或作为未来货币的代表来购买商品。  相似文献   

3.
尽管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劳动产品”所表现出的社会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劳动产品”始终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形式,它包含着社会经济机体一切矛盾的胚芽。正象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制度是从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入手一样,对社会主义经济内在矛盾运动体系的研究,也应以社会主义经济细胞作为分析的逻辑起点。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形式是商品。马克思说:“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原因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一切社会财富都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成为社会财富的原素形式。因此,马克思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相似文献   

4.
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对劳动力商品范畴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这是《资本论》中一个大家熟悉的论断,所以传统的观点都认为劳动力商品是一个资本主义经济范畴。作者在文章中认为,劳动力商品应该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范畴,并连带就劳动力成为商品同劳动者的生产主人翁地位和按劳分配阐述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 工资的本意就是雇佣.在德文中,雇佣和工资是同一个字“Lohn”,马克思的著作《雇佣劳动和资本》也可以译作《工资劳动和资本》.怎样理解工资?我认为应该从政治经济学和国民经济统计学两个领域,对工资作不同的解释.从政治经济学的领域来看,工资是一个经济范畴.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存在着商品经济,企业的职工不是按照自己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在作了必要扣除之后)直接领取个人消费品,而是先领取一定量的货币,然后再用它去购买消费品.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取得的劳动报酬就是工资,可以称之为“社会主义工资”.它采取货币工资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货币是交换和商品生产发展的最高产物,同一切经济范畴一样,反映着一定阶段上的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生产联系,通过货币和货币运动而实现,被称为“镀了金的生产关系”。金融是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政治变革和经济变化无不在金融货币上敏锐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7.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必须从分析商品和货币开始.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商品和货币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在原始公社制度的后期,已出现了偶然的交换;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余的原始人群中分离出  相似文献   

8.
以前,商品拜物教很少被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范畴来讨论。近几年,时而有人撰写文章探讨社会主义时期的商品拜物教,说明理论界已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但讨论尚不深入,为推进研究,本文也来谈点看法。 商品拜物教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提出的一个重要经济范畴,它是以宗教比喻的形式对物的人格化,人的生产关系物化这种经济现象的高度概括。马克思认为,“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小指出:“一种社会关系表现为一个存在于人之外的物,这些个人在社会生活的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定  相似文献   

9.
一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是从两方面展开他的理论分析的:一方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另一方面,对这种物化现象导致的“物化意识”进行了剖析。我们先来看看卢卡奇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的。第一,卢卡奇在《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中对物化现象的分析是从剖析商品出发的。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在他成熟阶段的两部伟大著作中,从分析商品出发,从整体上描写资本主义社会”,这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属于支配形式的地位”,所以“在人类历史每一阶段,没有一个问题不能最终追溯到商品的问题,也没有一种解答不能在解答商品结构之谜中发现。”因此卢卡奇指出商品概念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个经济范畴,这种抽象的经济范畴是资本主义客观经济事实的反映。对待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所指出:目前还实行着商品制度。商品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里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和条件。所谓“商品制度”,就是讲商品生产,货币交换,价值规律等一类东西;简单地说,就是商品货币关系。商品生产就是产品主要为着交换的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它主要由两个因素形成,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私有制或不同所有者的同时存在。因此,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早在原始公社末  相似文献   

11.
对货币权力的探讨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一个重要的政治哲学问题。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将货币与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关联在一起,形成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政治哲学诊断。首先,在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语境中,“作为货币的货币”确认并推动了私有财产权的生成和发展,造就了表征个人平等与自由的“权利幻相”。其次,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限正义和本质缺陷进行批判,指出当货币形式过渡到“作为资本的货币”时,交换价值的社会化会使私有财产权嬗变为货币形式的社会权力,形成资产阶级社会的“权力原相”。最后,“作为权力的货币”以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特有的价值形式抽象统摄了资本生产与再生产的总体环节,并以工资、利润和利息的“合法形式”掩盖了资本增殖的“不法本质”。货币“权利幻相”与“权力原相”的结合在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中具有重要作用,货币权力批判是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现代政治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在谈到社会主义制度时深刻指出:“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毛主席的指示,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我们既要看到社会主义社会同资本主义社会之间存在本质差别,又要看到它们之间在有些方面“没有多少差别”。正如列宁指出的: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决定了在经济、  相似文献   

13.
在商品流通中,商业部门必须支付与商品的价值形式发生变化的有关费用,如广告费、薄记费和商业店员的工资等等。这些费用由于和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运动无关,纯属非生产性开支,不能形成商品的价值,因而属于纯粹流通费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纯粹流通费用不仅是一种货币支出,而且也是一种资本支出。所以,尽管它不能形成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它一定要参与利润的平均分配,取得相应的平均利润的。  相似文献   

14.
工资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 工资是作为劳动报酬定期付给劳动者的货币和实物。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工资和工资制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只要劳动者为国家和集体从事体力、脑力或社会公益劳动,他就可以得到国家和集体付给的相应报酬。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职工做为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殊的经济范畴。它同剩余价值相对应而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资本家阶级不断扩大对剩余价值剥削的过程,同时也是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日益恶化的过程。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只不过是劳动力的出卖者。他们的经济地位的变化,是直接同劳动力价值的变化相联系的。为了正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现状,有必要对劳动力价值的变动趋势进行认真考察。然而,考察劳动力价值的变动趋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仅因为劳动力价值是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这个历史任务的提出,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过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间跳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商品经济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一点。这一点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时间去完成通常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完成的工业化、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的任务。所谓生产商品化,就是要求商品经济有一个充分发展,商品成为社会经济细胞,使商品关系普遍化。作为发达的商品经济,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它是以社会化,现代化的机器生产为物质技术基础的;②自给自足的经济趋于瓦解,商品货币关系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普遍形式,近代企业已经成为从事商品经济活动的主要实体;③生产目的是“为卖而买”,  相似文献   

17.
高校也应建立奖励制度周言恭一工资分配中的奖金,是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建立的工资的补充形式,是用货币形式支付的超额劳动的报酬。奖金可以弥补计时工资甚至计件工资在分配方面的不足。因为等级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等计时工资,难以反映同类同级的工作人员由于思想觉...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工资已经是按劳分配的基本劳动报酬形式,因此,人们对社会主义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费用(以下简称社会主义劳动力生产费用)便不那么注意了。甚至还认为,劳动力生产费用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似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根本不存在,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劳动力生产费用这一经济范畴,在任何社会里都是存在的,只是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罢了。对这一经济范畴的正确认识,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的关键。本文对此发表一点肤浅看法,并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9.
股票,是发达的商品货币经济——信用经济的一个经济范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股票的原理,构成了他的股份制度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有机部分。我认为,从我国股份经济的目前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看来,学习和掌握《资本论》中的股票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而且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分析和认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讨论出现了空前未有的活跃气氛,在各个社会、人文科学领域,新学科、新观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但是,在经济学界韵学术理论探讨中,也出现一些混乱现象。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有些理论和范畴,例如“剩余价值”、“劳动力商品”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的经济范畴,却变成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也适应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近年来,对于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中说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否定后,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有些同仁认为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社会的个人所有制,也就是人人皆有的个人私有制。笔者认为,这些经济范畴和理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对个别经济范畴理解偏颇的问题。因为这些学术争鸣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下展开的,经济理论应该对经济改革起指导作用,所以它涉及到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