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救中国"?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家孙文毕生探索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孙文"救国"的性质.以前,在日本占支配地位的看法是认为孙文的理论充满矛盾与混乱,无法解释清楚,因而认为他救国的本质是极为模糊的.特别成问题的是人们对旧三民主义的理解,他们在评价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时把二者截然分开;他们不是否定,就是低估旧三民主义在反封建和反帝方面的意义.他们还认为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以推翻清王朝为内  相似文献   

2.
李欣广 《创新》2018,(2):1-10
民生论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遗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是新社会的"制度承诺",而"民生主义"也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民生论体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等专题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展,以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认识为民生论的理论基石,由此引领民生优先战略,体现了政治经济学学科理论的实践性在增强.民生论从拓展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有利视角、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劳动与财富、体现人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全面理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等方面,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思想的核心。本文对民生主义不作一种哲学史观来研究,而是作为社会政治思潮来认识。社会主义在传入中国以后曾译为民生主义。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辛亥革命前后,人们也常常把民生主义解释为社会主义。从思想理论观点来分析,可以说民生主义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一种流派。毛泽东同志说,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我们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①。他吸取了民生主义的有益方面,摒弃了它的主观空想色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加以改造,产生了新民主主义,并且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空想到科学,由传播到成为现实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4.
最近,中国出现了研究孙文的热潮.日本也进一步展开了对孙文的研究.继横山宏章著《孙中山的革命和政治领导》、池田诚著《孙文与中国革命》两书出版之后,陈德仁、安井三吉两人合著的《孙文与神户》一书也出版了.众所周知,孙文作为著名的中国近代革命领袖,和日本有着很深的关系.该书以日本的神户市为研究重点,查清其与孙文的关系,在这样的座标轴上再现孙文的生涯.可以说,在以往有关"孙文与日本"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历史发展"合力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发展"合力论"的表述存在历史局限和内在矛盾,但这并不是说这种历史局限和内在矛盾是历史发展"合力论"本身所固有的.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论述的修改和调整,这种历史局限和内在矛盾是可以克服和消除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发展"合力论"思想批判继承了维柯、斯密、康德和黑格尔等人思想中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6.
郝贵生 《创新》2015,(2):45-51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以"人本性自私论"思想作为其全部经济学理论的出发点和逻辑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其经济学合理思想的同时,对其糟粕特别是"人本性自私论"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揭露和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本性自私论"是把资产阶级的自私本性抽象化为所有人的本性;商品交换的根源不是"人本性自私论",而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人本性自私论"形成的商品交换关系在互利的同时,也必然导致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敌对和竞争关系;私人利益是社会所决定的利益,其内容和实现的形式、手段是不以任何人为转移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人本性自私论"把人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简单化为功利关系,实质是剥削关系、金钱关系;实现"人本性自私论"的基本的经济条件就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人本性自私论"形成的所谓"人道主义"是伪善和不道德的;以"人本性自私"为逻辑起点形成的古典经济学实质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批判思想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谢锡文 《浙江学刊》2008,1(1):44-50
废名的佛学著作<阿赖耶识论>,长期以来或被认为"已亡佚"或被视作"有字天书"鲜有学者问津,这便使得废名这位以佛学思想为背景的作家始终未能获得全面深入的解读与评价.从<阿赖耶识论>所提示的思想理路来看,废名所信并非其家乡所传之禅宗,得大乘佛教空宗有宗之精要,得唯识学之精义,悟得阿赖耶识之真谛,才是废名佛学思想的基本理路,而这一思想脉络又是在与唯科学主义和新唯识论的论辩中渐次清晰的.  相似文献   

8.
"学衡派"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一个具有文化民族主义色彩的学术流派,有着自己丰富的人生论,涉及人生观与时代背景、人生观与科学、人生观与人生哲学的关系以及人生哲学的性质等问题.在人生观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上,"学衡派"学人认为在社会安定的时代中,会产生一元化的人生观;在社会动乱的时代中,会产生多样化的人生观.他们赞赏安定的社会和一元化的人生观,认为这样可以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安宁.在人生观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上,"学衡派"学人肯定了科学实证与人文领域的相互关联,主张把科学实证与人生哲学结合起来.在人生哲学与道德哲学的关系问题上,"学衡派"学人认为人生哲学包含道德哲学,道德哲学是人生哲学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在人生哲学的性质问题上."学衡派"学人把人生哲学归结为价值哲学.研究"学衡派"的人生论有助于深化对"学衡派"整体思想的把握,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形态的人生理论.  相似文献   

9.
在东北话语境里,"装"的意思就是"假",就是做秀。"装"不是什么好词儿,明显含有贬义。如果有人问:那人咋样?答:装。那么我们的脑海里就会大致浮现出那人的模样,以及他的品性,会认为那是一个"不怎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积累起大量泡沫,并由一线城市快速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形成目前局面的背后推手是地方政府基于商业用地批租制度的"土地财政"利益.为最大限度攫取这块利益,地方政府不仅极力抬升地价,为了保证高地价具有可持续性,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一起拉升房价,从而导致房价和地价螺旋上升--结果则是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同时,在地方政府的持续干预下,价格机制也失去了自动回转功能,从而使房价泡沫失去了释放通道,于是房价居高不下很可能成为一个长期趋势.因此,要想解决中国的高房价问题,就必须形成地方政府退出机制.在退出方式上,应通过设计某种制度来切断地方政府推涨地价和房价的利益链条.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放 《学术交流》2001,(1):110-115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须从既往的历史积淀中反求诸己.过去我们没有把全世界读者看作是"服务对象".对外国平民百姓来说,并不都是因为意识形态不同而拒斥中国文学,主要还在于我们的作品所描写的内容和题材,是否具有更广泛的全人类性,是否能让他们通过观赏文艺达到一种相互了解和心灵沟通.当前文学失序的状态和创作群体的多极化、多元化,是这种大视野的"全民文艺"观的明证.也是文学大获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文学批评的政治标准可以简化为一种法律,如作家所写的题材和内容不违法,艺术性就上升到衡量该作品标准的第一位了.我们要求文艺作品的最高境界,是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当这种最高标准难以达到时,一种急功近利的捷径,常常代替艺术创造的艰苦努力.今天有些作品"思想大于形象",主题设置模式化、概念化,迷信"题材决定"论,重思想型写作而轻艺术型写作,都可能与受"政治标准第一"的曲解和误导有关.  相似文献   

12.
毛永波 《唐都学刊》2009,25(4):72-75
儒家认为"天"是具有独立不倚的运行规律的自然界.人是天地生成的,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和谐一体,人与天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是儒家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只有重物节物才能使万物各按其规律正常地生生息息,人类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资源,以时禁发是儒家环境保护的行为法则;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儒家认为,对待万物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天地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若随意破坏浪费这些资源,就会损害人类自身.仁爱万物是儒家环境保护思想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王韬(1828—1897),是近代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史学家。关于王韬的政治思想,史学思想,学者们已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论述,然而对于他的社会伦理思想,还很少有人给以充分的重视和研究。基于此,本文拟对王韬社会伦理思想的内容,其形成的社会基础、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期来,在一些传统性的会议上,经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否正在经历着危机”。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也会和其他的思想和学说一样,在近一个半世纪的历程中,必然会经历高潮和低潮,上升和衰落。甚至还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正在衰退。  相似文献   

15.
<论语>7.11章,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孔子说只有他与颜回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对照事实,孔子只做到"用之则行",未做到"舍之则藏";颜回只做到"舍之则藏",未做到"用之则行".师徒各达到一半.孔子的话与事实出入太大.该章下部分,孔子训子路"暴虎冯河",失之粗暴,也与事实相左.该章上下两部分,内容互不相干,可能是<论语>编者把它们凑在一起,以增强对子路的调侃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珍 《学习与探索》2008,(2):208-211
这里说的正朔论,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又被称为正统论、正闰论.其本质的内容与特点,是通过运用天人感应、五德终始、伦理道德、政治道统、文化传承等理论,来论证统治者的地位之"正".这种观念是古代政治思想在史学上的一种反映.从史学发展过程来看,正朔论在魏晋南北朝之前.更多地表现为以"天统"来证明"政统"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随着历史的发展,理论探讨也不断地具有了新的形式与内容,文化修养、政治功业等因素被更多地纳入对政治统治合法性的考虑之中.  相似文献   

17.
正9月16日凌晨,新浪微博向所有用户推送了一条弹窗通知,单方面宣布:"未经微博平台事先书面许可,用户不得自行或授权任何第三方以任何形式直接或者间接使用微博内容"。还让用户"二选一":要么同意协议,将原创内容的版权归属于微博,要么就不能使用微博。一时间微博用户炸开了锅,很多用户认定这是"卖身契":明明是自己原创的内容,独家版权却归微博;以后授权第三方使用,居然还要通过微博的书面许可。16日下午,微博方面又做出解释,承认著作权属于原作者,微博只享有"一定范围的使用权";又强调"但是未经微博平台同意,自行授权、允许、协助第三方非法抓取已发布的微博内容,是不能允许的。"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美?美的性质是什么?美究竟有哪些基本特征?等等。自古迄今,各国的美学家们都在为此苦苦思索,争论不休。建国以来,我国美学界也曾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仅就美的性质而言就有四种看法:有人认为美是主观的,有人认为美是客观的,有人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有人则认为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这些美学家们,为什么对美学领域中的这些基本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作出今人满意的回答呢?我认为,原因之一是这些美学家们,在探讨这些基本问题时还缺乏一个科学的方法。他们不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争议不断,高房价和土地财政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梳理了房价与地价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论分歧,结合土地使用受到严格限制约束的现实,得出在中国房价是因、地价是果的结论.地价不是高房价的原因,对高房价的解释还要从需求角度着手.房产和土地都可以作为财富储藏的手段,房价与地价之间存在替代关系.通过对土地和住宅产权保护程度的比较,本文发现人们会利用空置房产来间接占有和保护有升值潜力的土地,没有租金支持的房价是土地价值的间接代表.  相似文献   

20.
张一兵 《求是学刊》2003,30(2):19-26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阿尔都塞是以科学方法论标识自己的哲学特征的.当他的这种准结构主义解释模型进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领域时,的确给前苏东式思想史论以猛烈的冲击.其中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就是他对思想史目的论和起源论的批判.此外,阿尔都塞还对传统马克思哲学史研究中著名的"颠倒说"进行了反向审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