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王泽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1):110-115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包含丰富的管理智慧,他不仅提出了明确的管理目标,而且也有清晰的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和思路,这便是人们常说的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此外,韩非子的一系列寓言、格言,以及独到的思维方式,也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极高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但其思想是矛盾的 ,这种矛盾同他的王室地位和先秦时期的夸饰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矛盾并不影响其人格的评价。韩非子是个爱国者 ,其人格是伟大的。 相似文献
3.
4.
先秦法家学者们认为,尧舜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是因为他们获得了帝"位",拥有了"权"、"势",继而实行了得民心的"法治"的结果。同时,他们对于尧、舜个人德行的认识以及上古三代之间所实行的"禅让"制的看法也表现出和儒家学者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王宏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55-59
在法家那里,君道关系显示为:道对君有论证、规范和评判作用,君则应以道为依归,故而只有"体道"之君才是明君。以君道关系为视角,将法家"智"论的探讨聚焦于君主之"智"可知,法家主张"大智"。这种大智表现为,君主"去好去恶""虚静",保持客观冷静的政治头脑,从而成为一个颇富政治理性的政治人,进而合乎"道"地运用势、法和术,最终臻于一种合乎"道"的社会。这一理想社会反对任何私人感情对政治的干扰。可是法家大智论只是一种空想,因为拥有绝对权力的君主体道和守法几乎不可能。 相似文献
6.
王宏强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53-60
韩非子的“人情”主要指人在处理人己物我关系时表现出的趋利避害的真实情态。其“因情而治”的治道设计有助于君主顺应并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行为趋向和心理定势,在掌控和控御臣民之“人情”共性的基础上,高效便捷地使政治事务和社会生活整齐划一,既可以克服君主德智不足的弊端,又能够实现以简驭繁的高效治理。“因情而治”的内在要求是君道无为而臣道有为,臣民各处其宜、皆用其能,在臣民各守其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中为国家贡献智慧和才干,君主则在臣民之具体作为中保持“无为”姿态。韩非子“因情而治”治道方略的理论渊源正在黄老那里,韩非子将黄老立足“天—地—人”宏大视野下展开的“因情而治”收缩至君臣关系的维度以佐助强力统治。 相似文献
7.
《韩非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清代以来出现了不少注本,解决了不少疑难字词,为人们研读此书提供了方便。但其中难免有误解者,本文对此提出了商榷。 相似文献
8.
韩非子的权力制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性"自为"、"自利"的认识出发,韩非子为君主尽心谋划权力制约之道。在权力制约的对象上,他提出以近臣、重臣、朋党为权力防范的重点。在权力制约的方法、手段上,他主张法、术结合,要求君主在以法治吏、以法制权的同时,掌握"术"道,以"术"察奸止奸。韩非子的权力制约思想对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机制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霞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3-38
先秦诸子各家皆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建立起旨趣各异的治道理论,其中法家则是在继承先秦道家尤其是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圆融包被的治道体系——法治。作为法家集大成,韩非子的贡献并非仅仅是集成前人之所论,而是确立了法最重要的品格——公共性。韩非子对法的公共性的论证是着眼于三个方面的:道理与法、刑名与法、人性与法,旨在从法的来源上、现实应用上以及人性普遍性上论证其公共性,从而使得法成为具有超越意义客观性和现实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韩非子与西塞罗分别是中西法文化源头的两位代表人物,他们的法治思想在哲学基础、法的本体论、法的运行论、法的作用与目的上均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二者法治思想的不同,彰显出中西法文化的基本差别,这种差别对中西社会的历史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9-55
韩非子与马基雅维里虽然民族不同、国籍不同、时代不同,但在政治理论的建构上却都摆脱了以往的宗教信仰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走上了一条政治功利主义的道路。他们不仅使政治脱离了宗教和道德的羁绊,成为一种独立的学说;而且都将其建立在"人性恶"的理论基础之上。他们的政治哲学不仅在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都对"极权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政治行径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而受到了后人毁誉不一的评价。在民族国家尚未解体、全球图景已然展开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比较和研究韩非子与马基雅维里的思想体系,不仅可以使我们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而且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政治哲学的支点与内涵。 相似文献
12.
洪琢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3):60-65
韩非创造的以法、术、势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后代都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全面认识正确评价其利弊,对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耿振东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
春秋初年的管仲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之功为历代美谈.但对其治国思想中的法治部分作出系统评价的却是几百年后战国末期的韩非.集法家大成的韩非肯定了管仲在齐国实行的变法改革,并认为变法改革是齐国成功的关键.他对管仲思想中的刑罚、因能而受禄,录功而与官的法术思想表示赞同,并对其思想中不成熟的方面作出批评. 相似文献
14.
高旭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41-43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家韩非对君与臣的关系进行了很深入的思考,对以往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探讨,达到了当时最高的理论水平。从君与臣关系的实质、君对臣的控制、君与臣的矛盾等三个方面对韩非的君臣观进行考察,可以揭示其君臣观的实质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5.
魏忠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68-71
韩非和马尔萨斯是中西方倡导人口过剩论的突出代表,他们的理论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特色.二者思想的异同,展示了不同民族所面临的相同或相近的经济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人口思想所产生的特定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曲文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
韩非学说体现了对先前诸子学术的总结。对比孟、韩的政治思想,在有关民众学说的范围内,二者在民心、民产、教民三个论题内呈现思想对立的特点。这种对立的本质,是仁政论的贵民思想与君主专制论的用民思想的对立。 相似文献
17.
吴涛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62-64
西汉前期在无为而治的表象下,继承了许多先秦法家的特点,并对先秦法家进行了许多修正,抛弃了法家的刻薄寡恩,给法家政治披上了一件无为的外衣。 相似文献
18.
邱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20-124
明杨慎认为连珠之体肇于韩非,连珠的特征是先列其目而后著其解,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连珠应是扬雄首创,但明显是受了《韩非子·储说》的影响。连珠的特征应是辞句连续,互相发明,若珠之结排。所以,运用连珠这种语体可写出各种文体的作品来,连珠的本质既不是论述说理,也不是抒情,但人们可以用连珠来寄予哲理,也可以用连珠来抒情。 相似文献
19.
韩非子与现代性——一个纲要性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彤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5)
迄今为止,对先秦哲学最正面的评价是将其与古希腊哲学做比较,并称其为轴心时代的哲学。实际上,中国古典思想不但是政治哲学之一种,而且由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与西方向现代化转变的时期更具有可比性,所以先秦思想家所处理的是某种意义上的现代性问题。在这些现代政治哲学家中,韩非子最好且最明确地展示了他对这种时代变动的理解。他对古今之别的论述,依然可以为现当代的道德保守主义与虚无主义之争以及其他现代性问题提供洞见。通过对他思想的批判性考察,也可能加深我们对现代性本质的理解,有助于对自由主义、多元主义进行更深刻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孙慧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40-43
韩非不仅谈法、术、势,而且也讲民生,主张君主应从法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采取有利于民生的举措。其民生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