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年年高速增长,甚至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因而这一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于税收如此快速增长影响因素的学术研究也逐渐兴起。总结前人的研究,影响税收增长的因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经济、政策和管理。其中,经济因素对税收增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保证了源源不断的税收,使税收规模得以扩大;政策因素虽然对税收的影响也很明显,但都属于一次性,仍不足以完全解释税收持续高速的增长。因而最重要且能持续发挥作用的因素是——税收征管。本文试图从税收征管效率的角度对税收增长的原因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左野 《经营管理者》2013,(32):29-29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与经济之间起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它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即当税收同经济的发展彼此相适应时,税收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与此相反,当税收不适应经济的发展时,它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并且,伴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也开始更多的关注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与经济之间起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它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当税收同经济的发展彼此相适应时,税收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二、与此相反,当税收不适应经济的发展时,它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并且,半睡者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也开始更多的关注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政经评论     
《21世纪经济报道》:过度减税会引发地方财政风险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长33.5%,增收7890.94亿元。上半补救措施,地方财政状况不容乐观。即使税率不变,地方财政收支也有可能  相似文献   

5.
李漾 《管理科学文摘》2011,(10):134-135
在近年税收的增长中,大约50%的增长与当年经济增长有直接关系,另外50%的税收增长是税收征管制度的内生变量造成的,也就是说,由于征管制度的变迁,提高了征管效率。1这一结果同样符合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税收征管作为一项具有强制性的政府活动,完善的法律体系、健全的制度规范,是其得以顺利推行的有力保障和坚实后盾。  相似文献   

6.
数据     
去年全国税收突破1.7万亿 2002年全国共完成税收收入17004亿元,比2001年增长12.1%,增收183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7%。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去年增长23.4% 2002年1-11月,我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累计完成投资2.6119万  相似文献   

7.
建立一个开放经济中人力资本驱动的内生增长模型,政府通过征收税收补贴各阶段人力资本的发展,证明人力资本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多重均衡关系,采用标准的经济参数值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支持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健全体系探索综合治税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财税政策的频繁调整和地方税收任务的不断增长,对某些税种缺乏控管手段、征管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越来越困扰着地税部门,税源基数缩减与政府支出不断增加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地方税收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此外,全社会税收法制观念比较淡薄,相当一部分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不强,偷税逃税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周口市情>(周口市统计局2004.2)显示:近几年来,周口市农业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以后,一些县、市不同程度出现了农业增长迟缓、农民增收乏力的现象.这种状况早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经济理论界的重视,于是纷纷献计破解"三农"难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经济增长趋缓、财政增收放缓和还债压力增火的综合背景下,对地方政府而言,无论是被迫的选择还是主动的改革,总之已经过上了“紧日子”。然而,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忍受不了“紧日子”带来的“拮据”,开始采用“另类经营”的办法潜入市场,以求维持昔日的财政收入水平,或填补过去的债务漏洞。存当前简政放权的改革背景下,这种现象显得格外扎眼。  相似文献   

11.
《周口市情》(周口市统计局2004.2)显示:近几年来,周口市农业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以后,一些县、市不同程度出现了农业增长迟缓、农民增收乏力的现象。这种状况早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经济理论界的重视,于是纷纷献计破解“三农”难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税收流失"这一由来已久的现象再一次以全新的面孔出现在人们面前,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困扰我国政府的难点。本文根据我国税收流失的现状,分析了其原因,并对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财经数字     
《决策与信息》2005,(1):89-90
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9.5%。GDP达13万多亿元;2004年工业增加值6万多亿元,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万多亿元;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万多亿元;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万多亿元。物价上涨3.9%;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利用外资606亿美元;2004年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近12万亿元;去年全国税收达2.5万多亿元增收5000多亿元;我国外汇储备超60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利用1999~2007年中国地级市工业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集聚经济和产业集聚经济与企业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中国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对集聚经济创造的集聚租征税,向下的税收竞争仍然是地方政府之间策略性反应的常态。这意味着通过集聚经济创造的集聚租来引导地方政府实现自发的税收协调机制在中国并不存在。中国式分权与以GDP为主的官员绩效考核机制相捆绑的制度安排形成了地方政府之间为增长而竞争、地方保护主义和国内市场分割、中国城市集聚经济不足、不稳定与趋同以及依靠"政策租"而形成的虚假产业集聚可能是阻碍这种自发协调机制运行的原因。我们认为,通过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这种自发的协调机制理应成为中央政府通过地区间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协调之外的一种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回顾有关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的基础上 ,对我国各地区的税收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西部地区的税负相对较高 ,各地区的边际税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 ,并解释了西部地区税负较重的原因 ,最后从改革税制、调整税收优惠、机构改革和增加转移支付方面 ,提出促进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面对税收的快速增长 ,不能笼统地判定为太高了 ,或是说政府在实施逆向调节 ,应对其增长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分析发现 ,近年我国税收的快速增长 ,主要来自加强征管和许多一次性因素的作用 ,并无制度性增税因素。若去掉临时性因素 (各年不同 ) ,税收增长和经济增长是大体一致的。是否应当减税 ?仅仅依据经济学上“减税可以刺激经济”的信条 ,以及世界减税潮流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要分析在我国的目前具体条件下 ,减税是否有效。不做具体深入的分析 ,凭直觉、看国外来提出减税主张 ,并没有说服力。我们认为 ,我国实施总体的减税负面效应会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9年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北京市税收的地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城区收入是北京地方税收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涉外税收的大幅增长,南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北京税收增长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京郊地区经济的发展,为郊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健康、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改革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税关系的变化,引出了目前经济生活中广泛普遍存在的政府公司主义现象。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利弊分析,得出结论:政府公司化既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力量,也是中国经济存在诸多问题的渊薮。政府与企业各自扮演各自的角色,优势互补,我们的市场经济才能成为既充满活力又井然有序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9.
问题     
税收增长缺乏实质性基础2001年前8个月,中央政府税收再次增长24%,比同期经济增长高出3倍。据称,这是因为国企效益大幅提高。但实际上,2001年上半年,53%的上市企业税前盈利下降。从1994年开始,中央政府连续七年税收增长在  相似文献   

20.
世界银行在1994年出版了其关于养老金制度的开山之作《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提出了政府可以建立一个由三部分构成的老年保障制度,以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经济保障并促进经济增长。这个被称为“三支柱模式”的养老金制度包括一个税收筹资、现收现付、规模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