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期与20世纪初的科学革命的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指导自然科学研究跨越“物理学危机”所造成的认识论障碍具有实际意义;另一方面,科学革命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挑战。20世纪初的科学革命告诉我们,自然科学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哲学,必须在正确的哲学指导下才能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从不断进化发展的科学中吸取养料,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农夫在地里种下了两粒种子,很快它们变成了两棵同样大小的树苗。第一棵树开始就决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所以它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枝树干,盘算着怎样向上生长,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位诗人气质浓厚的作家 ,郁达夫对纯思辨哲学一向敬而远之。但对尼采和施蒂纳 ,他却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他不仅致力于向中国读者介绍这两位“新浪漫派”的哲学健将 ,而且他自己也从中获取了丰富的思想养料。他在哲学观方面否认偶像权威 ,强调自我尊严 ,在文学观方面反对文以载道 ,主张个性表现 ,都表明了他与尼采和施蒂纳之间密切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4.
自从汉魏六朝佛道两教盛行以来,中国文学与哲学就同佛教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文学家和思想家尽管并不崇拜和迷信太上老君和释迦牟尼,但对《道德经》、《南华经》、《般若心经》、《楞严经》都作过精深的研究。尤其使人惊异的是:无论文学家或哲学家,往往对佛老的经典研究愈深,从异端学派那里吸取的思想养料愈多,他在哲学上和文学上的成就也愈大。单从明清两代来说,思想界的巨子王阳明、李卓吾、王船山、龚自珍是这样,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世界文学思潮、流派和创作倾向荣然纷呈,变动不居。但从它的基本格局和历史走向来看:东、西方文学的相互认同和差异,促进了世界文学一体化的进程;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并行与交融,实际是由实证主义和现代人本主义两大文化思潮相互冲突所致;文学与哲学心理学的趋同与结合及其神话倾向,将孕育着新的文学突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一个比较广阔的文化视野对中国文学理论建设进行总体反思,旨在构建中国现代文艺学体系的基木框架,并对整个体系的逻辑展开进行初步描述。其理论要点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形态是“气感文化”;中国文学的哲学背景是“唯生主义”;中国文论的逻辑起点是“气象论”;中国文学的基本结构是“生命与象征”;中国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是“象征主义”;在生命本体论基础上的方法论框架是“主体论─—过程论─—客体论”。总体上力图对古今中外全面“打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艺术哲学的角度探讨苏轼文学散文的价值。指出苏文的基调是弹奏出了儒家博大而深邃的人文精神;其主调是歌颂儒家积极的参与意识和百折不回的探索精神;其主旋律是展示当时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其艺术哲学的渊源主要是道家的自然观,而其主要表现形态则为“自然天成”四字。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山水文学,传递的是传统文化人的人格精神。究其原因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环境;独特的哲学、宗教层面的影响;独特的中国文人习性。表现在中国山水文学中的人格精神,可分为:山谷·小溪·村舍──源于儒学的处世人格精神;竹林·野花·月夜──源于佛教的厌世人格精神;大河·高山·阳光-源于道家的出世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9.
对赛博空间、鲍德里亚的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进行了共时的比较研究,认为赛博空间的出现把后现代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所描绘的世界进一步现实化了,在可比性的基点上,探讨了鲍德里亚哲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赛博空间之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稿约     
1《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国内外公丌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栏目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是:1.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2.总结和继承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3.吸取现代科学中的哲学养料和西方现当代哲学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文学思维遇到了几大困惑:在理论认识上文学与哲学的混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概念化、生活表层反映论思想的混淆;文学批评的失重与浮躁;文学创作方法的理解的混沌与偏狭;文学创作中的缺乏真诚与“三浮”现象;浮躁、浮泛与浮华。为了解除这几个因惑,就需要文艺理论家应该从当代理论高度上,真正切入文艺现实,从中总结和概括出新的论点、新的理论体系来;文学评论要加大力度,着重分析作品的历史文化内涵、艺术生命力的所在;需要作家的创作将当代人文精神与历史使命感结合起来,创造出时代文艺精品  相似文献   

13.
“文气”论     
本文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气”范畴,作了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对“文气”的出现以及其所具有的历史内涵予以全面论述,指出“文气”的哲学基础乃古代万物之源的“气”,“文气”是“气”之“生命性”在文学观念中的体现。文章并从文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的角度,对“文气”所具有的历史形态进行了分析,既着重于创作与本文两个层面,也顾及文艺美学的角度,对“文气”的文学意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文学的审美及意识形态性葛启进从根本性质上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性”是文学区别于哲学、政治学、法学和伦理学以及宗教等的根本特性...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为时代生活和民族灵魂滋润起来的繁花硕果,是寻求真、善、美统一的人类思维之树的美的结晶。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应该提升对现实人生的审美观照的时代视野,深化对人的解放与自由发展的本质力量的体悟,探求变革中的人生价值、理想的新建,使多元的艺术追求融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凭借文学的灵性与独具的魅力,影响人们在困惑、选择、进取中不断超越现实功利的羁绊,实现文学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期与 2 0世纪初的科学革命的关系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指导自然科学研究跨越“物理学危机”所造成的认识论障碍具有实际意义 ;另一方面 ,科学革命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挑战。 2 0世纪初的科学革命告诉我们 ,自然科学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哲学 ,必须在正确的哲学指导下才能健康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从不断进化发展的科学中吸取养料 ,坚持与时俱进 ,才能保持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影在尝试阶段从文学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电影指称的形成和确立、电影的摄制等方面可见明显的文学元素。中国电影是在对文学作品的转录和改编中起步和发展的。中国电影的尝试期与文学的变革期恰好发生契合,这种契合给二者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提供了语境。此际,中国新文学力主破旧立新,而中国电影一方面极力从中国传统文学中汲取养料,一方面有着强烈的独立诉求,使得二者在深度交融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间离。这种交融与间离既推动了二者的发展和成熟,也给中国文学艺术增添了新的元素和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8.
新批评认为文学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具有对立调和结构功能的有机整体。这种文学本质论与俄国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的文学本质论都是形式主义性质的,但它与后两者又有所不同。通过对新批评派的先驱人物艾略特和瑞恰兹等人的文学思想的追溯和清理,我们可以发现,新批评的文学本质论的哲学基础,主要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形式美学和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此外还有实用主义和实在主义等现代经验主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化总体上形成了一种以西方文化为指归的现象。探索小说家在不断更新变动的世界文学新潮中,也包括在后现代文学思潮中吸取养料和触发灵感,进行着“自反”叙述、时间拆解、迷宫叙事等方面的探索和实验。这些作家与西方文学范本所建立的“个人联系”已成为不争的文学史事实。  相似文献   

20.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向了译界,对传统的“文本忠实”的翻译标准进行了冲击,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角度。本文试图从伽氏的三大哲学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说明其对文学翻译标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