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金融科技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和金融服务影响的异质性,在深入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金融发展和区域金融服务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构建收敛度模型,利用2015—2020年全国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金融科技推动下,全国金融发展和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区域间服务水平差距缩小,但区域间金融发展水平未出现明显趋同。金融科技在不同地区间的作用效果不同,对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作用明显,对中西部不显著;对中西部金融服务提升影响较东部更加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有效促进了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而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明显,由此制约了地区金融发展趋同;金融科技发展产生的垄断效应限制了东部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提升,但能有效弥补中西部金融服务下沉不足的短板,成为促进区域间金融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使用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探究地方政府债务、金融稳定与政府支出效率3者之间的互动效应。运用DEA测度省级政府支出效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将3者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3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会显著降低金融稳定性水平,而金融稳定性的下降会使政府支出效率下降,进而导致政府债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进一步划分不同区域探究3者间的关系,东部地区金融稳定对政府支出效率存在非线性影响,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稳定存在非线性影响,但3者间的交互关系依旧成立。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是地方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力、地方政府协调金融资源的能力与地方工业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2011—2016年我国282个地级市为样本构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假设。地方政府通过协调财政和金融两方面的资源,向辖区内的工业企业低价出让土地,从而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增加其固定资产投资,进而提升产能。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关系更为明显地存在于中西部地区和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状况对于一个地区金融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不断予以优化。在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进行阐析之后,分析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价值,给出了对其进行优化的对策,即:地方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领导;金融机构应发挥主体作用,担当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主力军;企业应充分认识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对自身发展的益处,积极主动地参与;强化法治工作,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法制氛围;全面推进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夯实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信用基础。  相似文献   

5.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状况对于一个地区金融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不断予以优化.在阐析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之后,从生态视角对金融问题进行简单分析,给出了对其进行优化的对策措施,即:地方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领导;金融机构应发挥主体作用,担当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主力军;企业应充分认识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对自身发展的益处,积极主动地参与;强化法治工作,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法制氛围;全面推进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夯实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信用基础;建立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金融服务业也逐渐步入快速成长期,但是金融需求尚未得到满足,金融排斥现象普遍存在。文章从区域差异的视角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各区域金融排斥的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金融排斥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排斥程度最小,西部地区最为严重;在影响因素方面,金融排斥程度与文盲率和女性人数呈正比,与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居民消费水平以及金融机构数量呈反比,与政府支持、人口规模的因果关系并不显著。因此,建议政府在治理金融排斥时,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政策引导性作用,转变居民观念,结合各地区表现调整政策侧重点。  相似文献   

7.
金融制度创新对推进长三角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目前,长三角金融制度创新的主要阻滞因素存在于行政体制、央行大区分行体制、金融监管体制、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管理体制、社会信用环境等几个方面.对此,要理顺政府与金融之间的关系;探索设立由政府主导的长三角金融发展与合作委员会;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合作与创新;大力推动长三角区域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发展;建立长三角区域金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8.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金融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分权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分权后为给国有企业争夺信贷资源以及缓解逐年增加的财政收支压力,地方政府对存在松动的金融体系进行信贷干预,阻碍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且由于各地国有经济占比不同以及财政压力的地区差异致使地方政府金融干预强度的不同,导致了区域的金融发展程度显著不同。同时通过对1985-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为上述推断提供了经验支持。指出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要在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其他一系列宏观经济改革同步进行的同时,明晰地方政府的权责,增加其服务性功能,减少对资源分配的影响,协调促进金融制度改革,使金融机构回归金融功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1)金融科技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2)金融科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其中,从直接效应来看,金融科技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种促进作用呈现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发展态势;从间接效应来看,东部地区的金融科技呈现出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科技则呈现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3)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且产业结构、政府干预、对外开放程度和受教育程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据此,提出构建良性循环机制和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以及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对策,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双循环"背景下,努力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内容,而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有力补充,对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区域创新水平的内在机理,并运用2011-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其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问题,进而直接促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中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供给以及促进产业升级产生外部需求间接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高校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同时在作用机制上,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产业升级产生外部需求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则主要通过提高人力资本供给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程度加深、区域创新乏力的典型事实,选取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检验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效应,并从研发投资和资本配置的视角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金融发展的不断深化对技术创新水平会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影响;(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削弱了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形成独特的“弱化效应”,且该效应在高价值的激进型创新及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显著;(3)进一步的渠道检验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阻碍研发投资削弱了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而资本配置的中介检验结果不显著。本研究旨在为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提供启示,为政府政策变更的强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察东北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发现,东北三省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其他区域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全国来看,东北三省金融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均排名靠后,分析深层次原因:东北地区在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治理和制度环境方面都存在制约因素.东北地区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加快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市场化进程,丰富金融市场主体,改善信用环境,加强金融法治环境建设,从而构建良性发展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以科技金融为切入点,解释科技金融本质及相关政策,对科技金融是否支持经济与创新协同作了理论假设,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指数、经济与创新协同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经济与创新协同以规模为主,质量有待提升;公共科技金融、市场科技金融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效应均显著地促进了经济与创新协同;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异质性在统计上不明显,但公共科技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金融集聚是指在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金融产业的参与者在特定范围内形成的相互联系,从而使该地区无论是金融机构密集程度还是金融机构的种类都普遍高于平均水平的现象。金融集聚主要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模式,它们主要受到政府支持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外在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效应主要有外部规模经济效应、金融外溢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自我强化效应;负效应则主要表现在金融资源分布不均、金融机构之间恶性竞争、机构之间的内部控制形势严峻三个方面。在区域经济增长基础上,有效发挥金融集聚效应要明确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实施不同金融集聚模式;广泛集聚金融管理和操作人才,不断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和法律法规,完善金融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通过对内生增长模型的分析,得出该区域金融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低收入、低储蓄率、低资本产出效率和恶劣的信用环境。因此,应从改善信用环境、加快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区域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金融机构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入手,实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政府行为、农村经济与社会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8—2013年长三角地区16个核心城市的数据,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构建和系统GMM估计方法的应用,分两阶段(以2006年为界限)检验了政府行为、农村经济、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以前,中央政府政策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规模增长的正向影响显著,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结构的作用不明显,但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方政府干预对农村正规金融结构优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规模、效率的作用不显著。2006年以来,中央政府政策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规模的增长、结构的优化有正向影响,但对提升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效率的作用不明显;地方政府干预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结构的作用不显著。在整个研究期间,农村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的诱致作用尚未显现,而社会资本和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之间也没有呈现出预期中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中间产品种类扩张型内生技术进步模型,论证了金融发展同人力资本、技术差距和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一同促进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升级。基于Hausmann模型,剔除加工贸易型进口产品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采用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国家、区域和产业3个层面分析金融发展对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是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且不同金融发展度量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金融效率和区域信贷期限结构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的影响更为显著;金融发展对不同区域和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不同,东部地区和高技术产业由区域金融效率推动,西部地区和低技术产业由区域金融规模推动;外国直接投资、研发投资和人力资本对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着力提高区域金融效率;优化中西部地区的金融规模;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业作为经济运行的关键领域和清洁型现代服务业,会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本文基于我国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限模型与联立方程组等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且考虑到金融分权对金融发展和金融效率的影响,本文进一步考察了金融分权制度下的金融减排效应.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具有减排效应,并且随着金融规模扩张,金融业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特征.金融发展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存在基于金融分权的门限效应,较高的金融分权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本地信息优势,强化金融发展的减排效应.此外,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会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间接抑制城市环境污染.因此,一方面应当发挥金融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另一方面要深化金融分权制度改革,发挥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2011—2020年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探究了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强化主业经营进而提升企业价值,其覆盖广度以及使用深度在提升企业价值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与国有性质的中小上市企业相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提升民营中小上市企业企业价值的作用更加显著;企业金融化程度具有调节作用,过度的金融资产投资会削弱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价值的正向影响。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及企业主体要各司其职,把握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带来的发展契机,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合理利用金融资源,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水平,以期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据PMG估计量分析,广东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从长期效应关系看,广东4大经济区域的金融差异对经济增长都有负效应,但在不同区域影响的效应并不相同,山区经济区对区域金融差异的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珠三角地区并不是最大的.值得关注的是东翼地区的金融发展差异对人均GDP增速的影响在不断增加.从短期效应看,珠三角经济区人均GDP的短期变化不受短期区域金融差异的影响,但东西两翼及山区,区域金融差异的变化对这3个地方的人均GDP变化有显著的负效应.在珠三角和山区5市短期抑制效应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说明在这两个区域金融业的作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