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圣叹在美学和文学批评上的成就贡献,当前学术界是一致肯定的,但对他的政治思想仍有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如何看待他评点《水浒》所表现出来的对农民起义的态度问题。有人过份看重他否定农民起义的态度,而对他同情人民,赞赏梁山英雄打击贪官污吏,却不予重视,因而过去有人说他是“反动文人”,现在仍有人否定他的进步性。有人则对他否定农民起义不予重视,说那只不过是一种“保护色”,因而认为他是赞成  相似文献   

2.
<正> (一)有时候,一些杰出的作家或思想家,会发表一些反对和敌视文化遗产的言论。我们若不对这类主观言论作具体分析,盲目信以为真,那将是学术研究上轻率的表现。实际情况可能恰好相反,他们扬言所要反对的东西,乃是他们自己心里的宝贝。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就举例讲过这个道理。他说,“嵇阮的罪名,一向说他们毁坏礼教。但据我个人的意见,这判断是错的。”又说:他俩的“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堪称是知人论世的确论。  相似文献   

3.
吴佩孚与五四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其代表作《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一书中认为:吴佩孚在五四运动中虽是曹锟的部下,“只是师长的职位,但他却是直系势力的灵魂。他能狡猾地利用时机,欺骗人民,勾结帝国主义而比较不露出显著痕迹”,“在五四运动的风潮中,他看出段系势力已成为众矢之的,又看出英美帝国主义的意向(应包括苏俄),他便大肆活动起来。左一个通电,右一个通电,说的是反对在和约(巴黎和约)上签字,取消中日密约,促成南北和谈,甚至主张开国民大会以解决国事。‘爱国’是他的口头禅,甚至他还努力使人民相信他其实是个‘革命者’”。“帝国主义者总想找一个既为帝国主义利用又受人民拥戴的英雄来做中国的统治者……这‘理想’将能实现在吴佩孚身上了”。这一段文字虽妙不可言,长期使人信而不疑,但笔者总是百读不得要领。帝国主义者怎么可能找出那么一个既为他们所利用又受中国人民所拥戴的“理想”的英雄呢?!现在明白了,胡书论证的本身不是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4.
因评点《水浒传》和《西厢记》而得大名的金圣叹,他的艺术见解,有些是当时颇为独到的,当然也有他的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而且删改原书,自称获得古本,那手段也实在使人摇头。至于《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卷四那篇所谓施耐庵“自序”,则更是伪品,也早有人指出了。但是何以证明它是伪品,而又是金圣叹所伪造的?’辨伪者还未举出有力的理由。严敦易先生曾经怀疑这篇施《序》本来不是拿来序《水浒》的。“因为他一句话也没有涉及《水浒传》的任何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描写的人物有数百之多,仅梁山英雄就有一百单八人。这一百单八人曾被人誉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圣叹《水浒传》序三)。但实际上写的出色的仅有十数人而已。究竟哪些个人可以列入这十数人中,人们的看法或有差异,但鲁智深将无一例外地会被列入,恐怕不会有异议。鲁智深之所以可列入,就在于作者把他写活了,赋予了他高度个性化的语言和高度个性化的性格;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中日甲午战争史论著中,不恰当地夸大了李鸿章的地位和作用。比如,有的说:“李鸿章是甲午战争中满清方面的主角,不论西太后、光绪帝对他支持或反对,都只能起着次要的作用。”其他类似的说法,有说李鸿章“掌握清朝政府军事外交大权”;也有说李鸿章掌握清朝“最大的实权”,“在中日战争中避战求和、造成败局的是他,签订《马关条约》的也是他”;又有说“李鸿章是战争的总指挥和中外交涉的负责人”,等等。我认为,这些说法不仅与史实不符,而  相似文献   

7.
杂谈金圣叹     
金圣叹历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当然不是完人,保留着不少传统的忠君思想;但是,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痛恨贪官污吏、敢于为民请命的人。他之所以被杀头,官吏罪名是“上惊先帝之灵”“目无法纪”。具体情节大概是:金圣叹等一批知识分子,在顺治皇帝死后,趁着巡抚朱国治等官员们集体哀悼的时机,鸣钟击鼓,在文庙哭诉吴县知县任维初乱摊派赋税、乱罚款的劣迹。这位贪官把裂开的大毛竹泡在尿里,用来痛打拖欠税赋的人,曾当场打死过人。他还能监守自盗,盗卖仓库的粮米。吴县人都恨透他了,因此有哭庙之举。参加的有百余人,围观的上千人。现场“群声…  相似文献   

8.
学风种种     
“评”《水浒》的年头,发生过一桩一般人也许还不曾留心到的“花边新闻”:姚文元控制的《红旗》,发表了一篇题为《评金圣叹腰斩<水浒>》的文章。里面列举金圣叹的罪状之一是:“象‘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之类的歌谣,都被删去”。这也是一桩“冤、假、错案”。查贯华堂本《水浒》,金圣叹不仅没有删去这首歌谣,而且还就这首白胜唱的歌谣发了一通赞妙的议论。虱子多了不咬人。金圣叹早就给清朝皇帝杀了头,给他多加一条罪状,金圣叹则是无所谓的。但它却透露出一个消息:评金圣叹腰斩《水浒》的文章,那作者根本用不着去看一看金圣叹腰斩过的《水浒》,尽可信口雌黄,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怎样说就怎样说。这其实是那时的“标准学风”。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发现,“四人帮”里头那些专写大批判文章的大人物,可以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解体时代知识分子命运时汤因比说,“这一个联络官阶级具有杂交品种的天生不幸,因为他们天生就是不属于他们父母的任何一方面”。“他们不但是‘在’而不‘属于’一个社会,而且还‘在’而‘不属于’两个社会”。而更其不幸的是,鲁迅虽然“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文明或社会,无论是传统中国还是现代西方,但他恰恰又无法摆脱与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正> 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死后,封建统治阶级都把他作为忠君的楷模加以歌颂,但是王船山在所著《宋论》中,却摒弃忠君之说,认为岳飞由于坚持抗击金兵入侵,反对妥协投降,因而遭到宋高宗赵构和秦桧的嫉恨,壮志未酬而遇害,成为历史上令人扼腕的悲剧。船山此说,不仅有超越前人的见地,而且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他的民族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孔子研究中,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意见比较的少了。然而,具体到对孔子忠君思想的研究上,情况却有些不同。一种意见认为,忠君是孔子思想中的糟粕,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特殊利益,要对它进行彻底批判并与之彻底决裂。事实上,这是一种传统的观点,我以为有加以重新探讨之必要。说到孔子的忠君思想,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想还是一种伦理道德思想,都是应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态度去加以具体分析的,不必一下子就宣布“决裂”,宣布对某种思  相似文献   

12.
“正笔”与“闲笔”——金圣叹美学思想研究之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在评点文学作品中,多次使用了“正笔”与“闲笔”这一对概念。他在《水浒传》十二回回评中,对此作了较为明确的阐述,他说: 如此一回大书,愚夫读之,则认为东郭争功,定是杨志分中一件惊天动地之事。殊不知止为后文生辰纲要重托杨志,故从空结出两层楼台,以为梁中书爱杨志耳。故篇中凡写梁中书加意杨志处,文虽少,是正笔;写与周瑾、索超比试处,文虽绚烂纵横,是闲笔。 金圣叹很看重文学作品中的“正笔”和“闲笔”。他认为,能把二者的不同读出来的,才算会读书,否则,就是不会读书。所以他说:“夫读书而能识宾主旁正者,我将与之遍读天下之书也。”他提出的这一对概念,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现象,对于揭示文学的本体之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于连和哈姆莱特,一个是十九世纪“名利心切”的“英雄的始祖”,一个是十六世纪慷慨大度的人文主义王子。这两个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典型,有许多方面是相似的。 他们都是富于才情,又都爱好思索,都表现了于自我、对周围世界的敏锐而深刻的判断力。但这种过思也都给他们造成了弊害。众所周知,哈姆莱特的过思,引起犹豫和忧郁,这是他复仇拖延的重要原因。而于连的好思,使他好像得了多疑症和夸大狂,增加了他那个“永远痛苦的自尊心”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苏轼研究中,不少人认为苏轼的忠君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甚至把苏轼说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忠君主义者”。对这种观点需要加以分析。应当承认,作为一个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苏轼确实具有儒家的忠君思想:但这种思想在黄州以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乌台诗案”使他险遭杀身之祸,晚谪岭、海,又使他几乎不能生还。统治阶级的残酷的打击迫害、长期贬谪的痛苦的生活现实教育了他,使他逐步改变了对封建君主所抱的幻想,在思想上与统治阶级发生了明显的背离。本文即试图通过对苏诗中若干典故的分析,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诬以“包藏祸心、怨望皇上、讪  相似文献   

15.
老庄反对仁义,这几成定论。而我们通过审慎的研究后认为:老庄反对的不是仁义本身,而是反对儒家对仁义的过分宣扬和统治阶级对仁义的无耻盗用。老庄不仅从根本上维护仁义,而且他们的行仁标准比儒家还高。一、老庄学派反对儒家的仁义,而提倡更高标准的“大仁”、“大义”仁义的对立面是不仁不义,如果老庄确实反对仁义,他们就提倡不仁不义,然而他们没有这样做,反而提倡要实行比儒家仁义标准更高的“上仁”、“大仁”、“大义”与儒家的仁义又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水浒气”的内涵主要有四 :正气 ,义气 ,杀气 ,腐气。“正气”是梁山事业的价值基础 ,也是义军发展壮大的原因所在。“义气”是梁山好汉团结凝聚的精神资源 ,又有以义害理的负面效应。“杀气”表露出“水浒”英雄及作者人道精神的残缺。“腐气”指宋江为代表的“愚忠”观念 ,以及由此导致的招安选择和梁山事业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7.
(一)陆定一同志在他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文章中说:“实现教育与劳动结合,必须经过斗争,而且将会有长期的斗争。为甚么呢?因为这是教育工作中反对几千年的旧传统的一个革命。”最近在许多高等学校中展开的关于教育方针的辩论证明,要实现教育与劳动结合的方针,确实要经过非常尖锐的长期的斗争。不少的人认为高等学校只能把培养知识分子作为自己的目标,不过这种知识分子是有工农感情,能从事工农业劳动的。他们反对这样的提法: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既是工人、农民,又是知识分子。他们也反对半工半读的制度,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就不能不降  相似文献   

18.
<正> 清教徒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英国伊利莎白时代(1558——1603)。当时有一部分教徒要对英国国教中复杂的宗教仪式进行改革,要“净化”宗教。“净化”一词英语为“puri-fy”,于是人称他们为“puritan”,即“净化者”。中译也可译为“清除者”,遂译为“清教徒”。清教徒中又分两派。多数清教徒主张宗教国家化,他们并不完全反对英国国教,只是要简化许多方面,所以他们自己仍属于英国国教的教徒。这部分人是清教徒中的保守派或正统派。清教徒中还有少数人主张彻底脱离英国国教而独立。他们不同意宗教国家化,而提倡教徒们通过“圣约”关系组织成独立的教团。各个教团都能自治,与英国国教分离。所以他们被称为“分离派”,是清教徒中的激进派。这一派自1580年由罗伯特·布娄恩(Robert Browne)领导,所以又称为“布娄恩主义者”(Brownist)。他们聚集教众开会(congregation)。所以后来又被称为“congregationist”,中译为“公理教派”。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评点家、清朝名学者金圣叹在《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这篇脸灸人口的佳作中,对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所用的不同思维方式作了十分精彩的论述。即便是现在,读来也给人以难得的启发。金圣叹论述这一问题的开头就很值得我们玩味。他说:“盖耐庵当世之才,吾直无以知其际也。”①连金圣叹自己对施耐庵创作才能的了解都还只是处在不知深浅的皮毛阶段,这岂不给热情和期望值都正高的读者当头泼了一瓢凉水?其实,这只是手执妙论“牛耳”的金圣叹为掀起文章的“波澜”,在那里“卖关子”!正当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20.
人物评点是金圣叹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评点中最精彩的内容 ,而在对诸多人物的评点中 ,武松、鲁智深、李逵 ,是金圣叹心头笔下最钟爱的三位豪杰。“水浒三杰”是民间文学长期酝酿积累 ,又经过《水浒传》作者加工而成的典型人物形象 ,在受前人对《水浒传》评点影响的金圣叹看来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说魅力之所在 ;再加上金圣叹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对所处黑暗现实的不满 ,以及“独恶宋江”等 ,都导致了他对“水浒三杰”的钟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