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中,职业种类数以万计,择业可谓“万里挑一”,难度自然很大。缺乏经验和信心而且消息也并不灵通的年轻人必然转向他人求援。无疑,家长便是帮助他们择业的“首席顾问”。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却对如何帮助子女择业颇感困惑。美国社会虽与我国社会大相径庭,在择业观上也与我们不尽相同,但美国专家们提出的六条建议对我们也许仍有参考价值。 一、最好使职业和兴趣一致。许多青少年以为他们刚刚开始着手择业,实际上这并不对。应该说他们在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哲学的研究和教学中,人们广泛地使用着“客观性”这一范畴。“客观性”范畴似乎“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本体论(唯物论)、辩证法、规律论、认识论、意识论、社会论(社会历史观)都少不了它。也许正由于人们对“客观性”范畴使用多了,就把它当作一个不证自明的、熟知的常识来接受,而对“客观性”的含义及其表述,从不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价值体系,人们借此建立起自己与整个世界的联系,这一价值体系便成为人们安身立命并确证自己存在意义的“阿基米德点”,宗教意识便是这样一个人们赖以安身立命的不可或缺的“阿基米德点”。当然这种宗教意识往往有着较为宽泛的内涵,它并不仅仅指对于上帝和神灵的信奉和膜拜,同时也包括对于所有超自然力量的虔信和崇拜,它把这些超自然力量安放在与上帝、神灵同样神圣的位置上,奉为人类所应向往和追求的最高价值。在当代文化面临着精神价值体系的历史性转型时,一种畏惧落入茫茫无际的虚空之中的本能也使人们找到了新的“上帝”,形成了新的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4.
择业认知是指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与择业有关事物的认识、了解以及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包括人生的价值取向。故而择业认知的教育就显得越发重要。一、大学生的择业认知状况1人生的自我认知状况。现代大学生很多是父母宠儿,也很多是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成绩不错,没受过什么挫折,加上大学时代的某些特点或优点,往往自视甚高。他们客观上不能全面认识自己,同时缺乏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择业能力并不了解,缺乏深入思考。2大学生的职业认知状况。每一项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  相似文献   

5.
一民主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它是人们对“多数人决策,多数人作主、少数服从多数”等实践的一种正确认识,包括平等意识、群体决策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意识还不是人人皆有的普遍精神力量。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民主意识在内容上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民主心理,它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实践过程中自发形成的直观、零碎而不系统的朴素情感意识,尚  相似文献   

6.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淑君 《理论界》2008,(12):196-197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未来就业、择业、创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作者认为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文章首先阐述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然后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文艺思潮,作为社会意识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方面,归根到底受着社会存在的决定和制约,就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①“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依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②倘若将这个认识论原则贯彻分析的始终,我们就会得出如下的结论,即新中国文艺思…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条件下,经常出现有关“意识”的说法,如“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公民意识”、“公仆意识”、以及“国土意识”、“环境意识”,等等。这些令人应接不暇的“意识”,是期望使某项制度、某种政策以至某一社会现实,成为大多数人的共同思想、共同认识、共同观念和共同心理,以使这项制度得以巩固,这种政策得以贯彻,这一社会现实为人们接受。本文试图对“人大意识”作些粗浅的探讨,并期冀使宪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它的性质、地位、职权、作用等,成为大多数公民的共同思想、共同认识、共同观念、共同心理,并用这种思想,认识、观念、心理自觉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日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职能部门日益增多,职业格局呈现一种立体、复杂、多变状态。毕业于学堂的新知识分子,面临的选择日益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在择业上,也呈现一种多样化的形态,主要表现为:立足自己专业的职业选择;从传统道德观念出发的职业选择;或是基于个人兴趣来确定自身发展的选择;又或是从传统价值观出发的择业,等等。择业原则的多样化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10.
略论职业道德的共性与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事业中,职业道德的研究,已为人们所重视。职业道德本身是一个相对独立,内容又非常丰富的领域,以它作为研究对象,构成了一门科学——职业伦理学。职业伦理学作为职业道德的系统理论,是多方面的。而搞清职业道德的科学含义,把握职业道德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是首当其冲的任务。本文,就谈谈这个问题。一恩格斯说,“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36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承认职业道德的。他们不仅分析了社会职业是否“享有充分的道义上的威望”,是否属于“可耻的、卑鄙的职业”的问题(《马  相似文献   

11.
邵汉明  黎韵 《文史哲》2001,(2):27-29
和谐意识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包涵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和人际关系即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两个方面。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 ,古代先哲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 ,这就是“天人合一” ;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古代先哲又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 ,这就是“中庸”或“中和”。因此 ,人们关于中国文化之和谐意识的阐述和讨论基本上是围绕“天人合一”和“中庸”这两个命题来展开的。一、关于“天人合一”的讨论1 .关于“天人合一”观念的起源、演变及其基本含义。张岱年先生探讨了“天人合一”观念的起源、演变及其基本含义。他认为 ,“天人…  相似文献   

12.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农科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对于培养大学生学农、兴农、爱农的情感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校在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应届毕业生择业意向和部分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的调查分析,得出一个结论: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使农科大学生增强“三农”意识,立志服务于基层的一个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张鹏 《理论界》2006,(11):103-104
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择业中的“精英意识”与新时期社会对其“普通劳动者”定位之间的冲突,采用不完全社会化的理论视角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对策思考中提出根本解决这一问题要从青少年的社会化入手,平民教育是当前社会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精神与民族精神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精神”的双重涵义 “精神”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字眼。从实际运用来看,对它的理解至少可以在两种意义上去把握。一是从广义看,精神与物质相对,指所有的非物质现象,即作为特殊物质的人脑的活动以及这一活动所产生的一切非物态化的结果。在这里,精神被看作是对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客观反映,它囊括了各种心理、思维、观念、学说等一切意识现象。另是从狭义看,精神是指各种意识现象中处于深层而又相对稳定的方面,指人的心理意识和一切文化现象中作为内核、灵魂的东西,即处于主导地位、起到支柱作用的那种精神。  相似文献   

15.
我国保险业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国民保险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回顾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曲折历史,分析国民保险意识的现状,研究提高全民族保险意识水平的对策,对于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保险事业”的指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险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意义。一、保险意识的形成发展和作用。保险意识是指人们对保险这一客观事物的认识、观点、思想、理论和心态的总和。它包括人们对保险现象的感觉、认识和理解;包括人们对保险的愿望、要求和情绪;包括社会对保险本  相似文献   

16.
“公务员热”是对近年来数量不断攀升的择业者通过参加国家考试的形式优先选择公共部门就业现象的一种指称.“公务员热”现象的存在不仅事关个人的职业选择,而且关系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关系到公共权力的边界确定及如何行使的问题.以交易成本理论为视角和分析框架,对择业者因公私部门的选择不同而导致的交易成本差异入手,对形成“公务员热”的内在机理进行解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个人的选择理性应当受到尊重,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公务员热”是否得到消解,而在于公共权力是否能够得到实质性的约束.  相似文献   

17.
理论区分为认知性理论与意向性理论两类.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全集》第38卷228页)作为反映客观世界的意识,它告诉人们客观世界是什么,属于一种描述性或认知性的意识;而作为创造客观世界的意识,它告诉人们做什么、怎样做,则属于意向性意识。列宁还将观念区分为认识与意图两类,他指出:“观念是〔人的〕认识和意图。”  相似文献   

18.
生态问题正日益成为今天人们关注的话题 ,人们的生态意识在逐步加强。然而 ,生态问题“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较为丰富的生态意识。正确认识这些生态意识对我们今天的生态实践将会产生积极的借鉴作用。一、先秦时期生态意识的主要表现第一 ,《周易》的生态意识宇宙的生态循环规律是《周易》生态伦理意识的基点。《系辞上》曰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指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和消长 ,“道”即规律。这是说宇宙间的一切变化都是阴阳这两种势力相互作用造成的 ,二者的交错消长构成了宇宙整体的和谐循环 ,这…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球文化的变革和运动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比较文学的边界,以及它在当今全球媒体文化、诸多可选择的现代性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如果人们仍然想要坚守文学在危机时期具有文化变革功能这一信念的话,那么,就要把它的变革力量与它在危机时期可能的干预紧密地联系起来。文学非常适合扮演“过渡空间”的角色,它能协调主体与文化、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意识与无意识、不同文明与历史之间的界限问题。这种界限不但产生知识与全球文化产品,而且也会对全球文学市场流通中的情感经济进行干预。在这些限定性因素中,人们可以将文学过渡空间的两种最基本的功能界定为“抵制作用”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宇宙意识是最高层次的一种精神现象,它是最典型意义上的世界观,也许它是潜在的,是一种无意识的意识,但是积淀在最深处的,你可能一时捉摸不到,却不能漠视它的存在。因此,我们研究中国的审美文化,不能不首先探索宇宙意识对审美的渗透和统摄。 一、作为一种特殊宇宙观的“天人合一” 宇宙观最根本的问题是:一、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么?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中国古代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是一致的,但占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是“道”,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天人合一”。其实这两个问题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道”是“一”,天人同一个道,所以天人可以合一,换句话也可以说,天人合一,其前提,其基础即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