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肥头,抵当辩证法。鲁迅《教授杂咏》共四首,这是第一首,作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诗的本事,历来都认为是讽嘲钱玄同的,因为钱玄同在五四时期说过:“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枪毙。”以此笺诗,自无不当。但是,问题尚须进一步探究:钱玄同此语是否还有所本?他始创或转贩这个说法用意何在?鲁迅为什么称他“赌肥头,抵当辩证法”? 钱玄同的“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枪毙”之论,有人认为是开玩笑罢了。我以为,如以  相似文献   

2.
鲁迅跟钱玄同一道从学章太炎,《新青年》时期并肩战斗,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鲁迅和钱玄同之间,长期存在着思想政治上的分歧和斗争.鲁迅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从维护革命利益出发,对钱玄同进行过严肃地批评和斗争,希望他改弦易辙,而未能被钱玄同所接受.于是,鲁迅便不得不断然与之绝交.今天把这个过程的大致情况弄清楚,一方面可以学习鲁迅在思想斗争中旗帜鲜明、始终坚持革命原则的可贵精神;一方面可以从钱玄同的道路上吸取教训,积极开展思想斗争,提高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于无声处听惊雷"!——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一九三四年"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里写的"《无题》诗中这一名句,气势雄浑,发人深思;同时也标志了鲁迅后期诗歌的写作背景、革命灵魂和艺术风格.是的,鲁迅写诗,决不是一般文人的风雅余事,特别到后期,他的诗是与革命战士一道冲锋陷阵,与他的英雄业绩一同闪光发热的.可以说,每首诗都是在"无声"的暗夜中,用血与火熔炼铸造的"诗的惊雷".  相似文献   

4.
在《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后,钱玄同迅速从原先的国粹主义立场转变为全盘的反传统主义。考察这一时期钱玄同的日记、书信和公开发表的文章,可以发现有三方面的原因推动他走向了激进的反传统主义,即他对今文经学古经辨伪之学的崇信,对无政府主义重新产生兴趣,以及和鲁迅之间频繁而密切的思想交流。而在《新青年》同人的思想分歧公开化之后,尤其是在五四运动将政治革命提上议程之后,他出于对革命势将造成的破坏性后果的忧虑,又转向了保守的“各人自扫门前雪”主义。钱玄同前后思想的反复变化暴露了一种思想上的无根状态,这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身上一种有代表性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自嘲》诗,是他诗作中的名篇,曾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交口称誉。该诗颈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已经成为千百万革命人民的座右铭。但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却一直争论迭见,莫衷一是.搞清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对理解鲁迅后期的许多诗篇,研究鲁迅后期思想,更好地学习鲁迅精神,都是颇有助  相似文献   

6.
[一八四七年裴多菲同尤丽娅·森德莱结婚后不久,一场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一八四八年革命就来临了。裴多菲为了匈牙利的自由与独立,勇敢地投入到这场革命之中,他不仅奋笔写出了许多热情洋溢的革命诗篇,而且到处做讲演,鼓动革命,成为匈牙利革命青年的领袖之一。] “地震”之前……在佩斯,革命青年在山陀尔·裴多菲的领导下,在“毕尔瓦克兹”咖啡馆聚集起来了。毕尔瓦克兹的一位顾客写道:“傍晚,当你走进这家咖啡馆,就好象走进议会中一样……这些傍晚聚集起来的人们似乎把青年同人民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包括裴多菲在内的大部分青年人都穿着匈牙利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中国现代爱情诗的拓荒者,他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发表了新诗《爱之神》。1919年4月又在《新青年》发表了新诗《他》,这首诗标志着现代爱情诗的成熟与完美,是奠基之作。鲁迅还提倡并保护爱情诗创作,他不仅鼓励、指导"湖畔"诗社年轻的爱情诗人汪静之写爱情诗,而且当封建顽固者攻击、抵制甚至扬言封杀汪静之时,他挺身而出发表反击文章为汪静之辩诬,并当面鼓励汪静之要勇敢地写爱情诗,因为青年有写恋爱诗的权利。年轻的汪静之在处境最困难时受到鲁迅的支持与保护,又积极投入爱情诗写作中去。  相似文献   

8.
冯雪峰同志(1903—1976)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介绍者之一,是重要的鲁迅研究者,是著名的作家和文艺评论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然而,冯雪峰的名字最早却是出现在诗坛上,他是作为一名青年诗人,踏上文学道路的。有人评价他的诗是“真实的诗,真正的诗,革命的诗,美的诗”,“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块磨灭不掉的路碑”。雪峰的诗作,据冯夏熊等编辑的《雪峰的诗》所载,共计七十七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定居上海的最后十年中,对于复旦大学的爱国学生运动和进步师生曾寄予密切关注。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与一九二八年五月,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鲁迅不顾个人安危,曾两次前来复旦校园,作宣传革命思想的讲演。关于鲁迅第一次应邀前来复旦大学讲演一事,在一九二七年的《鲁迅日记》里有如下记载: 十月三十一日:夜陈望道君来,约往复旦大学讲演。十一月二日:午蔡毓聪、马凡鸟来,邀往复旦大学讲演,午后去讲一小时。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鲁迅先生写了一首深刻、动人的律诗,题为《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诗写给“知友”、现代作家郁达夫先生的夫人王映霞的。此诗问世已经四十余年了,但是,人们并未对它作出正确的解释。一九三八年郁达夫《回忆鲁迅》,曾对诗意作过一点简要的说明: “后来搬到杭州去住的时候,(鲁迅)也曾写过一首诗送我,头一句就是登遐仍如在。这诗的意思,他曾同我说过,指的是杭州党政诸人的无理高压。他从五代史的记录里,曾看到过钱武肃王的时候,浙江老百姓被榨得连裤子都没得穿,不得不以砖瓦来遮盖下体。”  相似文献   

11.
在1919年4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月刊6卷4号上,发表有鲁迅的一首新诗《他》(署名唐俟)。这实在是中国新诗史上的一首珍宝般的佳作,可惜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几乎所有的中国新文学史著作中都没有提到它,也没有提到鲁迅在同一时期所发表的其他五首新诗,包括另一首难得的佳作《他们的花园》;在臧克家同志编选的《中国新诗选》中,这首诗及鲁迅的其他新诗亦均未能入选。这都是不妥当的。在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初期,是新  相似文献   

12.
星期天到古旧书市淘金,在一堆“文革”期间的旧资料中,偶得一本《鲁迅诗注》,让我喜出望外。鲁迅一生写过许多诗,他的诗与他的杂文一样,是匕首,是投枪,是文艺宝库中的珍品。但他的诗,生前没有编成专辑出版,除《集外集》比较集中地收录了新诗6首、旧体诗43首和《集外集拾遗》收录17篇早年诗文外,还有一些诗只见诸其他文章中。因此,对系统学习、欣赏和研究鲁迅的诗,带来了诸多不便,需要从不同的鲁迅著作中去查找。而1968年3月,由南京大学中文系编印的《鲁迅诗注》,不仅将鲁迅一生写的诗汇集在一起,而且一一作了注释。《鲁迅诗注》虽然是“文革…  相似文献   

13.
《我的失恋》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惟一分行抒写的诗篇.因其副标题是"拟古的新打油诗",一直以来都把它当作一首小小的讽刺诗而排斥在"真正的诗"之外.本文要说明的是,这首诗鲁迅采用了自嘲、戏谑的外在讽刺方式,掩盖其内心彷徨、苦闷、焦虑的复杂感情.在幽默、夸张和戏谑中,同自己恋爱中的彷徨、苦闷、焦虑和自卑感捣乱,从而也消解了鲁迅的彷徨、苦闷、焦虑和自卑感.其实,这是一首真正的爱情诗.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举世腾欢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缔定的日子里,重读鲁迅的七律《题三义塔》,令人特别感到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悠远和深厚。这首诗作于1933年的6月,它第一次发表于1935年5月出版的《集外集》。这个时期,正是日本的军国主义者大肆发动对华侵略战争,使两国人民都遭受到深重的灾难的时候。这首诗的写成,其中是包含着一段极其深刻而动人的本事的。1977年12月,上海鲁迅纪念馆发表了鲁迅所珍  相似文献   

15.
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 群盲竭尽蚍蜉力,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是郁达夫于一九三三年初书赠鲁迅的一首诗。它是北京鲁迅博物馆扩建后陈列出来的一件新展品。 郁达夫是现代著名作家,为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虽然创造社的一些同志,如鲁迅所说,后来化为“实践的革命者”,但相较而言,鲁迅和郁达夫的关系是最好的。他们每当“相遇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六个方面分析鲁迅的早期著作《摩罗诗力说》:一、题解与结构分析;二、鲁迅是怎样提出问题的;三、鲁迅从哲学的高度论证“反抗挑战”的“新声”必定要在中国出现;四、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对文艺功能和特征的认识;五、青年鲁迅对“魔罗”诗派的崇高评价以及他对“精神界之战士”的期待;六、关于尼采哲学对青年鲁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诗人臧克家满怀革命深情创作了一首抒情短诗《有的人》.诗的副标题叫《纪念鲁迅有感》.诗的标题为“有的人”,实际上是指两种人,即鲁迅先生和那些反动统治者.诗也就处处以他们不同的人生观作对比,对鲁迅先生进行热情地赞颂,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那些反动统治者进行无情地鞭挞,表达了憎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鲁迅论诗     
鲁迅曾一再说他“不懂诗”,对诗“外行”。虽然他在青年时代就写过诗,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更写过不少的诗,可是他后来却表白道: “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十出现,就洗手不作了。”①这自然是自谦之词。其实鲁迅一生所留下的几十首诗,不论新旧,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至令仍为大家所传诵。以鲁迅的整个成就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编辑思想张秀红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怀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图大志,心连广宇,意瞩风雷,始终同革命共同着生命,深切感受着革命的脉搏,站在革命的漩涡之中,“怒向刀丛觅小诗”、“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是文化战线上的伟大旗手,他...  相似文献   

20.
殷夫,即白莽,左联五烈士之一。生前做党的地下工作,从事青年工人运动。他写小说,搞翻译,但主要是写诗,共留下六十四首。鲁迅先生在殷夫逝世五年之后即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日,曾为他的诗集《孩儿塔》作序:“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别有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鲁迅出于谦虚,说他“不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