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隐喻设计在岭南庭园的文化景观中不仅能激发游人游赏时的兴致,而且能丰富庭园的文化内涵,表达造园师的设计意愿,深化园林意境,可见隐喻手法在现代岭南庭园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山仙馆是清代岭南名园,它是中国古典造园理念的优秀实践,其造园艺术手法融合了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的特点。文章试运用古典造园大师计成的理论对海山仙馆的实用性建筑、观赏性建筑、连接景点与贯穿交通等三种建筑类型进行分析,以揭示海山仙馆造园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今日辽宁》2013,(1):44-45
丹东园结合丹东乡土植物,运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造园理念和手法,以丹东市花杜鹃花的概念造型作为丹东园主题。园区中心为"花之蕊"喷泉和花瓣广场,融合"花、叶、水",寓意市花杜鹃花,市树银杏,母亲河鸭绿江。将鸭绿江大桥、虎山长城等人文景观元  相似文献   

4.
岭南文化的特征对岭南园林的风格及表现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余荫山房实例导读,从多方面对岭南园林的文化特色进行综合分析,可进一步明确岭南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以及对当代环境艺术的参考借鉴价值,是美丽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蒋艳萍 《探求》2020,(1):107-113
缺乏地方意识的文学书写,亦即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的书写,岭南地方意识的兴起需要岭南本土文人的自我书写和自我建构才能实现。南宋著名诗人李昴英笔下的罗浮山,不仅是其揽胜探奇、风姿妙曼的山水之地,也是其魂牵梦绕、不断回望的精神家园。其对岭南山水的真心热爱与畅情书写,改变了岭北文人对岭南的疏离书写,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岭南地方意识的自觉与建构,反映出岭南士子对岭南家园的自信与自证。  相似文献   

6.
曾应枫 《探求》2001,(6):63-65,62
岭南民间艺术是广州文化名城的重要资源,是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建议在提升广州名城品位的层面上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把民间艺术作为文化产业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杭州古代园林仿灵隐飞来峰造园的文化现象,指出在南宋时代这种造园文化也被定都杭州的南宋皇家所偏爱,推动了南宋造园叠石为山的流行.这有助于解答长期以来中国园林史中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即为什么在世界各国园林中只有中国园林出现了叠石为山这种造园手法.仿灵隐飞来峰造园是杭州园林的重要特征,也是启发中国园林叠石为山的重要源头,需高度重视灵隐飞来峰独特的风景园林文化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荣 《南海学刊》2022,(4):110-118
《热河日记》是18世纪后期朝鲜王朝学者朴趾源的著名“燕行录”作品。首先,《热河日记》里的中国岭南乃“故谪居地”,中唐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被贬至岭南一事折射出朝政的腐败,更说明岭南未能被朝廷正确定位之事实,这为越南的动乱乃至其后的独立暨岭南地域版图的缩小埋下了伏笔;其次,越南本土文化的独特性,以五代动乱为契机而得以彰显,最终越南获得脱离中国之机;其三,自宋至清,越南以藩属国身份保持与中国的关系,而《热河日记》转述成书于康熙时期的《海外纪事》的越南书写,则表明作者对越南“别是一国”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李书耘 《探求》2023,(4):84-93+120
形成于明朝中晚期的岭南学派是由著名哲学家“白沙先生”陈献章创立,并经由其弟子湛若水等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儒学流派。岭南学派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陈白沙提出的“以自然为宗”思想。这一观点的产生,一方面可以认为是岭南地域文化影响下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可视作是对儒释道三家固有之自然主义观念的继承发展。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广义上的自然主义审美意趣,不仅奠定了岭南学派的审美倾向,而且对岭南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占地面积:3508平方米设计理念:演绎波斯神话园对波斯古典园林进行了再创造,为古典的四分园加入了现代的空间秩序,形成了"天空之园"、"影趣公园"等活动场所。整个花园极富古典气质,又兼具浪漫唯美。  相似文献   

11.
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中国造园艺术在西方的影响,情况之热烈、时间之久、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是少有的.中国园林传入西方的过程、英国自然风景园的率先兴起和法国"英中式"园林的产生以及中国园林植物的西传,为中国园林西传及其对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有关这段历史国内外学者意见不一,甚至有部分人拒绝承认中国园林艺术曾经对西方的影响.到了19世纪,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兴起逐渐淡化了中国文化在西方的这种热潮.这种平等双向的中西文化交流戛然而止,但其影响却不会因此而消失,在西方文化中已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中国文化的洛印.  相似文献   

12.
冯婷 《社会》2012,32(1):68-87
通过“恶的平庸性”这个概念,阿伦特揭示了一种异于康德所说的“根本恶”的、专属于现代社会的恶的新类型。本文通过对现代性方案以及导源于这种方案的现代国家的“造园姿态”、现代科层制政治机器对于无思想的命令执行者的需要与塑造,以及与政治的工具化并行的公共领域的消亡这三个层面的考察分析,揭示了“平庸”与“罪恶”结合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平庸”之与“罪恶”的联系,虽然受到现代社会发展和政治运行中的制度性、结构性因素的推动,但这既不是要为“艾希曼”脱罪,更不是要将每个人入罪,而是要引起每个人作为公民在面临大屠杀这样的罪恶时对自己所应担当的责任的沉思。  相似文献   

13.
艾冲 《唐都学刊》2011,27(6):1-9
唐代岭南地域的都督府建制单位具有地方高层管理组织与行政区划的典型性。武德四年(621),唐朝平定岭南地域,遂在南疆建置行政管理机构,分划管治区域。所谓"岭南五府"是对置于岭南大陆地区五个都督府与都护府的通称;而"岭南五管"则是对五个都督府及都护府管治区域的总称。与此同时,还有置于海南岛的崖州都督府。武德中,岭南地域相继出现11个都督府(初名总管府),管87州。"岭南五管"格局形成于天授中(690—692)容州都督府组建后。先天至天宝十五年间(712—756),岭南地域仍有六都督府,属州增至73个州。至唐后期,在"岭南五府"的基础上次第建立五个方镇,仍称"岭南五管"。  相似文献   

14.
传承方式的演进:《岭南建筑志》的实证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翠玲 《探求》2002,(2):79-80
建筑是综合的艺术和人文精神的符号 ,是最深层的文化表述。一个城市和地域的性格往往体现在它的建筑风格上。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 ,人们生活形态、生产方式、审美趣味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建筑形制得以存留和反映。因而 ,对建筑的著述可以认为是对人类综合文化的认识过程。长期致力于岭南地域文化研究并有大量著作的陈泽泓先生倾力著述的《岭南建筑志》综合了建筑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人文学科的理论 ,以志书的方式 ,在分析了岭南各类建筑形制特征的基础上 ,展示了岭南建筑的历史和传承方式。与一般叙述和介绍岭南建筑著作不同的是 ,本…  相似文献   

15.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徐景祥,王华江泽民同志在中南、西南十省区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必须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进。”为了更...  相似文献   

16.
兼收包容是现代岭南文化的生命所在。它的兼收包容也浸润着一种世俗化的宽容精神。正是这种兼容的特性,使岭南文化从历史上南迁的移民身上不断摄取营养。依赖这不竭的营养之流,岭南文化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创造着辉煌。 一、兼容:岭南文化的生命所在 岭南文化是土著文化、各个时期的移民文化以及海外文化在交流、碰撞、激荡、整合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样的大融汇,必然以兼容精神为前提,是兼收并蓄的结果。同时,这种大融汇又使岭南文化在看似庞杂的体系中保持着对各种文化形态的灵敏触角,时常处于一种极具兼容性的动态之中。正是由于岭南…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6,(11):131-134
随着隋王朝对于岭南统治秩序的确立,国家政权在对岭南深化治理中政策出现了不断的变化,而与此同时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也由此产生了不断的博弈,由此岭南社会出现了治乱交替的局面,最终刘方选择了一条平衡各方诉求的"中间路线",使得岭南局势得以安稳。  相似文献   

18.
山水诗始于晋宋,成熟于盛唐,而介于其间的初唐近百年间众多诗人在山水诗上的贡献一直被忽视。杜审言、沈亻全期、宋之问第一次将岭南风光带进山水诗的描写领域,第一次大规模地用严格规范的格律诗来表现山水主题。这两方面的成就都是前无古人的独创,因而,他们在山水诗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9.
梁凤莲 《探求》2005,(2):68-71
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文学的内在精神。岭南文学与岭南文化之间具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源流上既有渊深的关系,在内容上又有着相互的指认。  相似文献   

20.
广东文化形象既有历史积淀的一面,又具有不断演进的特征.自古以来,岭南文化的传统以及广东对外开放的悠久历史,客观上锻造了广东创新求变的文化形象.在当代,全球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更促使广东文化形象在敢闯敢试的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和提升.在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当代广东文化形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