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唐时期的碑志文中有大量的材料反映墓主受教育的情况。从中唐碑志文中的材料,可以概览出当时私学的发展原因、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和家学的授课内容与授课主体,从而展示中唐时期官学以外的这两种教育形式在当时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的墓碑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碑志文学发展史上,魏晋时期的墓碑文创作与其他时代相比,成就比较逊色,但是也有其不可忽视之处,在当时思想和文化思潮的影响之下,其墓碑文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是碑志文学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环节,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3.
碑志文源于先秦,多用于殡葬礼俗。汉以后碑志文创作兴盛,最终呈现出正体、变体两种形式,蔡邕和韩愈分别为其代表作家。碑志文正、变之间的演进合乎时代社会风气和文学发展规律,其区别在于体例格式、思想内容及写作手法的不同。正体和变体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其相互作用促进了碑志文体品位和审美要求的形成,也促进了碑志文创作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文体辩证价值。  相似文献   

4.
韩愈欧阳修碑志文风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古文运动不同时代的领袖,韩愈和欧阳修同为名重当时的碑志大家,由于时代、文风、气质、经历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碑志文又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其中包括叙事方面的雄逸之别,抒情方面的肆醇之别,还有取材方面的奇正之别等等。通过对他们碑志文风格的比较,本文认为韩愈的碑志文开拓了碑志一体的文学功能,而欧阳修的碑志文则凸现了碑志一体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存在数量庞大、风格多样的旧体文学作品,学界早前对此缺乏足够关注。文言碑志是民国时期旧体文学重要板块之一。该时期的文言碑志在社会剧变刺激下,题材出现了显著的扩容。文言碑志非常注重宣扬革命和国族观念,并增加了“新民”和惩警等新功能,开辟了碑志发展的“新境界”。民国时期文言碑志是中国文学史、碑志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作上与时俱进,非常注重古典形式与现代精神的融合,为当代碑志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与借鉴,对民国时期文言碑志的研究还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反映了中国传统文类不断改变以适应新的时代、新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碑刻文献材料丰富充足、真实性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准确释读、科学整理是有效利用碑志材料的前提和基础。碑志俗字纷呈,铭文或残泐不清,成为正确释读碑文的难点。分析俗字讹变原因,阐释构形理据,梳理形变脉络,考释部分北魏墓志俗字,以期为这些碑志材料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为碑刻俗字的考释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材料化学专业《复合材料》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材料>课程是为进一步拓宽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教师应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启发示教学方法,立足于教材,结合科技发展前沿和实际生产组织教学内容,以多元化的考核形式评定学生成绩,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本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的课程体系,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唐前碑志文学发展史上,庾信是继蔡邕之后的一位重要的碑志创作大家.庾信继承了蔡邕的碑文观,认为碑文的职能以记功颂德为主,且重视碑文称功颂德的等级性.在碑志文创作上庾信虽然仍守"蔡氏矩矱",但也体现出了新变.他将浓郁的悲情引入碑志文创作,并成功地在碑志文中运用了"鹤"、"松"等意象,为悲情的生发营造适合的氛围.庾信的碑志文创作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位骈体宗匠高超的骈文技巧,又善于将骈体与散体有机结合起来,使碑志文的文学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碑志文批评史》作为第一部专门系统研究碑志文理论批评的专著,参与了碑志文研究的纵深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为文体研究与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著作从文献学入手,将文献学研究与文艺学研究相结合,梳理碑志文批评的发展演进历程,给予碑志文批评文本与批评家准确的历史定位,揭示了碑志文批评的人文蕴涵。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党校培训的教育形式大都停留在以会代训、集中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形式相对乏味,内容大众化缺乏针对性,不贴近当今大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习惯.本文要以"微"字作为突破口,以"微"视角从形式上、内容上、方法上对党校新媒体教育与传统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用小改变推动大发展,以小见大,找到符合新时期高校党校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