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任何一种文明或文化都必须在与其他文明的交往和遭遇、互动中吸取营养,才能促进自己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文明的传播、交往,则必然伴有社会制度之传播与交流。因为,任何一种社会的文明都必然凝聚为一定的社会制度体系,并通过制度使其文明或文化稳固化和现实化。正因为制度是任何文明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文明的传播交流,必然会导致制度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2.
胡金旺 《理论界》2009,(11):180-182
杜维明教授认为古代中国文明所表现出来的延续性是由于中国人对于延续性的偏好。本文认为并非如此,中国文明的延续性是由于中国文化中所导致的延续性的根源一直延续下来,因而文明就表现为一种连续性。在轴心期中西文明突破的实质内容不同是中国文明延续性不同于西方文明突破性的一个外在原因。中国文明在轴心期所发生的突破主要是从对人内在反省的角度来进行的,这与延续性的多神信仰和巫术崇拜之间展示了在两个不同向度上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大国之梦是大国对自身综合实力和国际情势理性评估的产物,是对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的美好愿景与合理规划.在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重大课题的背景下,大国之梦的内涵必然会对生态文明发展诉求做出必要回应.大国之梦蕴含的生态文明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基础之上,以生态持续为物质基础,以经济持续为核心动力,以社会发展为终极目标.“美国梦”、“欧洲梦”和“中国梦”是最引人瞩目的大国之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整个人类和世界的发展方向.三大梦想尽管形成的时代不同,但都含有对生态文明的解读与考量.在生态文明维度上对三者进行比较,可以更深刻地诠释大国之梦和生态文明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以农业生产为主干的生存条件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农业民族文化,由于中国农耕文明的早熟性及其发展途径有不同于其他文明实体的区域特色,很早就滋生出带有君主专制集权倾向的政治文化,于是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形成就在这种积淀的文化传统与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中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有限政府:一种知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政府理论是哈耶克“无知观”知识论逻辑展开的必然。哈耶克认为,由于知识的特质和人之理性的局限,任何单个心智都不可能掌握文明演进所必需的全部知识,企图依人之理性刻意设计社会制度,推行极权政治,只会扼杀文明演进的动力。人类文明只有在自发秩序中才能进步和发展。因此,政府权力只有在维续自发秩序的限度内才能获致合法性。哈耶克的有限政府理论无疑避开了传统在人性善恶问题上形而上的争论,为权力限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佛教中国化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成功范例。本文通过中华文化的包容精神与佛教的圆融思想等进行比较,概括了佛教中国化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而论述了历史上佛教在道德教化、安定社会民心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中国佛教史上的儒释道三教关系,可以对文明交流互鉴提供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质性加以锚定是阐明其创新性的基础,这一把握必然转换为对其与既有文明形态关联的考察。当然,这种思考与把握不能仅仅是对文明质料或思维层面的单一厘定,必须深入到现代文明的内在规定,即最为本质的现代性高度进行。在这一层面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实际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实现的对现代文明的新探索,旨在开创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新现代性。具体而言,这种开新实现了作为现代性具象的现代文明在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格局上的变革,以实现人民利益代替了论证存在合理化,崇尚劳动取代了资本至上,“五大文明”综合建构接替了器物层面单兵突进,合作共赢格局替换了零和博弈思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然要以中国现代性建构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展现出人类文明经由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其核心在于:突出“现代文明是人的文明”的价值理念,实现劳动驾驭资本的动力重塑,巩固“五大文明”整体协同的总体布局,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8.
张立  杨宁 《南方论刊》2013,(7):7-11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生态文明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之路。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及其基本要求,正确审视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要在厘清内在矛盾和关系中,宏观把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刘建军 《中国社会科学》2023,(3):60-74+205-206
“文明”是标志人类进步状态的概念,是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积极成果的整体性概括和正面性评价。“文明形态”既可以在时间向度上指称人类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文明样态,也可以在空间向度上指称人类不同地域呈现的文明样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成为一种文明形态,因为它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型国家进行的文明创造,传承了中华文明基因并吸纳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统一体。它作为世界上一种新近出现并独具特色的文明新形态,不是单一而典型的文明形态,而是复杂的“非典型性”文明形态,必须用中华文明、现代化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的多重维度来综合把握。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社会主义文明的中国形态、现代化文明的超越形态。这一文明新形态丰富了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并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虽已形成,但尚在发展中,将会在未来显现出更清晰轮廓和更成熟样态。  相似文献   

10.
证券分析师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证券分析师的行为会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因而他们所做出的预测往往是有偏的,也必然影响到资本市场配置的效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证券分析师在被关注公司的行业选择上存在"趋同效应", 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的基本信息和财务信息高度重视,但对公司的治理信息则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1.
<正>欧亚大陆上不同区域的人群在史前时期就有往来迁徙活动,高加索人种至中国西部地区活动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中国文明在其诞生之始就不是一个封闭体系,而是在当时条件的许可之下参与各种文明的交流。中国境内不同地区文明的融合以及华夏文明与异域文明的交流,对于塑造中国文明的基本面貌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可以说,十年前社会学在中国的重建正是由于改革开放这一重大而迫切的社会需要所决定的。十年米,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大发展,社会学由于始终紧紧围绕社会变革的实际去认识和研究中国社会,因此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然而,社会变革不仅会加速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必然带来新的大量的社会矛盾与冲突。这些社会矛盾如果解决得好,将会促进社会的稳步发展;反之,则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道德与进步之间的矛盾是必然存在的。每一个社会进步都意味着一定的旧道德标准的丧失,在这进步与丧失之间,人们心灵所经历的震颤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这种矛盾是一个社会自身文化发展的自然产物,则这种观念的倾斜持续不长一段时间后就会趋于新的平衡。英、法等西方国家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历史过程就明证了这一点。然而当我们把视线移向中国近代,会发现情形与西方迥异。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社会,个人较少关注公共事务,公共文明程度较低.如今,在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流尤其是奥运会的影响下,中国人越来越关注公共道德,公共文明程度得以提高.公共文明在中国的发展体现出文明在相互融合中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广义上的治理文明是指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从事各种管控活动所取得的进步状态与进步成果的总称。狭义上的治理文明主要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国泰民安、繁荣富强,从事治国理政所取得的进步状态与进步成果的总和。治理文明是人类文明整体演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理解人类文明的重要视角和深层逻辑,具有历史性、多样性、传承性、发展性、可塑性、结构性、层次性、互鉴性的特点。依据治理的构成要素,可以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方式、治理行为、治理绩效等方面对治理文明进行评价。治理文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亮点,新时代的“中国之治”蕴含着新型治理文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新时代的治理文明在高水平上起步,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文明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6.
梁中堂 《晋阳学刊》2023,(1):132-137
中国古代历史文明显示出自西而东、自北而南的发展态势。有研究表明,距今5000年以来,我国气温比初始时代年平均下降了2~3℃。在气候湿热的时代里,人们自然向西部高地和北部地区移动;气温逐渐转冷的年代里,西部高地的农民和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又自发地向东部和南方迁徙。在一定意义上说,5000年以降的国家文明是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产物。黄土高原上早期农民所种植的黍谷、以夏时为核心的生产技术、黄河中下游地区新裸露的黄土地,乃是引发中国国家文明的3个基本元素。山西西南部作为黄土高原与黄河中下游的东西主要通道,在原始种植业和远古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发挥历史的地理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解构思维是对形而上学这东西方思想史中具有过的中心论与权威论及其所必然带来的二元对抗斗争心态的批判 ,是人类 2 0世纪末的一次重要思维总结。它所引起的女权主义思潮 ,对后殖民主义文化侵略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艺术观对无序、无整体宇宙观的表达等等 ,都是和它的无中心、反权威理论的启发有关 ,受其影响波及的学科有文学批评、语言学、美学、历史学、哲学等等 ,面相当广。中国学者对解构思维完全可以有带有中国自己文化背景色彩的阐释 ,这是走出西方中心主义后 2 0世纪学术的必然共识。中国当代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理论思潮只是基于相似的文化解构景象之上的一种话语选择 ,是基于中国商品经济时代的文化多元、中心播散与西方后现代文化氛围的表征上的“历史的巧合”的精神接纳 ,由于东西方文化发展的阶段性歧异 ,不同文明的精神生长历程有别 ,使得两者所解构的对象具有了完全不同的文化属性 ,解构的结果也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它作为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已经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面对的一些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分析探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探索适合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会产生灿烂的文化,它也理所当然地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为整个人类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实行对外开放.是对一个民族智慧和胆略的检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走向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协调发展、自主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叙事逻辑,从而实现了对现代化叙事逻辑的重构和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所造就的不仅是世所罕见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也必然产生和造就全新的文明理念和文明原则,蕴含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创造,并因此而具有引领人类未来发展的新文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