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性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遵循教育性、发展性、预防性、协同性的原则以及改进和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政府和高校的重视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通过对广西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走向进行分析 ,探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广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前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等方面。新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转变传统的“专业知识”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到学校整体教育中去,并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校应树立心理健康的观念,切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施途径主要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工作以及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各高等院校根据目前形势与大学生的自身实际,加强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仍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应从以下方面努力:克服消极倾向,牢固树立常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和谐的心理环境;科学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规范运作与常态管理;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当今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新时期保障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混淆。为此,应以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制度建设等方法,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周红香 《云梦学刊》2003,24(6):101-102,105
当前高校自考生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健康状况和道德素质降低。通过管理提高高校自考生素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加强道德教育,提高自考生的道德水平;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自考生身心健康发展;三、加强审美观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培养自考生的信息素养,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的一大热点问题.通过探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需加强的策略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了解海南大学生健康教育开展状况与需求分析,为加强高校健康教育与促进大学生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了解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状况。结论: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课率比较低,大学生获取健康知识主要靠自学;认为开设公共选修课是课程的最佳形式;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饮食与营养、社会健康、心理健康、急救技术与常见疾病预防等;对学校健康服务满意率比较低。对策与建议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课率;构建适合大学生健康需求的课程体系,满足大学生对健康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创新高校健康服务模式,提高高校健康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了西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西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于了解和把握民族大学生心理的特殊性,正确诠释民族文化,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理念;借鉴内地高校成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构建具有西藏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不容忽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许多调查检测都显示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心理压力,严重地制约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其心理压力,是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大学生不良心理状态主要有 :1 .过于自信。 2 .封闭意识强。3 .有忧虑、压抑心理。要采用多种方法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1 .通过感觉、记忆、思维等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2 .培养大学生的丰富情感。 3 .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 4.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心理。 5 .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 ,接触社会 ,参与社会实践。 6.重视课程安排和课堂效果。 7.充分利用好激励机制。 8.掌握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 ,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9.教师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成才,更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当前我国德育工作者由于不够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高校德育工作事倍功半,大大影响德育的实效性。本文拟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功能互补入手,以丰富德育的内涵,提高德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逐渐从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重要时期,是其身心发展的高峰期。培养健康的身心素质单靠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已经难以奏效,而音乐美育将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讨了音乐美育的愉悦性、情感性和交往性等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旨在考察普通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女教师主观幸福感间没有差异;平均数结果显示,高学历教师主观幸福感偏低,单纯从事教学工作的高职称人员主观幸福感最高;职级上表现为处级干部主观幸福感低于副处级和科级;房产、婚姻、工作性质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维持并提升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需要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伴随网络的迅猛发展,即时通讯已经被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领域之中,这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即时通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征、重要意义及具体应用进行挖掘、概括,为高校教师运用即时通讯工具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抓好即时通讯中的思想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益刚 《齐鲁学刊》2005,(4):123-126
教育惩戒权是教师惩戒违反学校学习生活规范的学生的权力,它产生的人性动因是惩恶扬善;它不断得到发展的制度背景是“官师合一”;它的社会心理认同是私权公权化,是家长“教令权”想当然转让为教师惩戒权。从法理上讲,教育惩戒权应当属于委托性权力,应从法律上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8.
浅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特殊群体 ,面对社会的变革 ,加之心理素质比较脆弱 ,极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面对这种状况 ,要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各种适应能力 ,培养其健全的心理素质 ,促进其人格完善 ,使其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4、2005年新生心理测试结果出发,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分析了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不仅为今后大学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而且指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成新生适应大学环境的最有效措施,并对如何搞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讨论环境教育师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体系及进程安排、环境实验室的规划、推行环教师资培训和进行环教评估等问题,并对环境教育和保护环境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