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12月 4日,上海市劳动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专题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的专家主要有:劳动法专业委员会主任董保华,上海市劳动局法律顾问室主任张宪民,上海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屠国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邹碧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薛文成、张洁,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长郭文龙,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乔佩华,上海市劳动局法规处处长戴建平,上海市劳动局关系处处长杜可风,上海市劳动局劳动争议仲裁处副处长余成斌,以及部分法院的法官代表。 相似文献
2.
3.
4.
5.
《劳动理论与实践》2005,(1)
国务院第423号令颁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问:为什么要制定《条例》?答:为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劳动保障制度,我国于1993年开始建立劳动监察制度。1994年劳动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推进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开展。多年的实践证明,劳动保障监察对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严重供过于求,一些用人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地区甚至相当严重。为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进一步系统规范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保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实施,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国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制定《条例》的主要目的:一是更好地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以立法的形式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和制止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行为,保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更好地贯彻实施。二是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通过法规形式,加强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的规范,以... 相似文献
6.
7.
8.
9.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劳动》2007,(5):6-10
2006年底,国务院法制办公室首次启动了行政法规立法后评估研究工作,并确定了第一批评估项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是其中惟一的一部劳动保障立法。由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劳动保障部法制司和劳动科学研究所三方组成的课题组经过调查和研究,完成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现予刊登,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劳动监察条例》已于2004年1月1日正式施行。《陕西省劳动监察条例》将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有许多亮点,无疑也给具有法律意识、渴望依法维权的劳动者带来了希望。事实上,当一些打工者不再借助“跳楼威胁”等极端方式讨要工资时,我们的劳动监察也亟须加强,因为劳动监察的力度不够,往往使那些投诉无门的劳动者辗转在寒风中,不知何去何从。可以说,劳动者维权离不开强有力的劳动监察,而新的《劳动监察条例》正由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12.
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仲裁选择或互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劳资矛盾日见突出,劳动争议案件已经成为数量最多的民事案件之一,劳动保障监察案件数量也一直居高不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于 2004年12月1日生效。这一条例的出台对进一步维护我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仲裁相互关系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在进入诉讼以前,《劳动法》规定了两套执法体系:一是以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为内容的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二是以劳动保障监察为核心的劳动法监督检查制度 劳动仲裁与劳动保障监察两套制度的区别:机构 劳动仲… 相似文献
13.
新的《信访条例》实施以来,劳动保障信访数量有所减少,但绝对量仍在高位不下。今年上半年,我部接待群众信访总量17690件次(其中来信9405件次,接待来访8285人次)。养老保险、劳动工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方面成为当前劳动保障信访的热点问题。养老保险问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退休人员要求与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享受同等待遇。信访群体是过去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抗美援朝期间的老战士以及建国后不同时期的部队转业人员,而新近则增加了企业技校教师以及事业单位改制后的退休人员。他们反映的问题集中在五个方面的收入差…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这一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结合的特定社会生态形式不断嬗变,促使我们缜密分析保障水平的社会参照数,准确判断政策推进的历史维系度,反复检视业务发展的逻辑思考点。明确职能与能动服务的依存关系服务经济。要发挥劳动保障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功能,要利用劳动保障这种公共投入为经济发展进行动能储备,要发挥劳动保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功能。比如,通过公益性和社会化培训,培养技能型人才;通过公益中介和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百姓。一是通过完善政策体系从保障角度解… 相似文献
16.
17.
案情简介
东风制冷设备公司为应对空调销售旺季所需,准备从3月份开始,在空调生产线岗位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于是草拟了一份申请报告并准备了相关材料,由公司劳资专员提交给某劳动保障局的经办人员.该经办人员浏览了几页材料后说,你们公司的情况不符合实行特殊工时制的条件,随后便把材料退给了劳资专员.时间过了两个月,公司又将修改后的申请报告邮寄给某劳动保障局,并与某劳动保障局的经办人员电话沟通,得到的答复仍旧从前.公司只好向当地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认为,某劳动保障局的口头答复属于政策性咨询意见,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且公司的行政复议申请已超过申请时效.因此作出了不予受理决定.公司不服该不予受理决定,又以行政复议机关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认为,某劳动保障局的口头答复属于依职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遂判决撤销了行政复议机关的不予受理决定. 相似文献
18.
劳动保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良性发展的保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先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必不可少的骨干力量,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的人力资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2003年,中央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做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部署。今年4月,中央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亲切会见了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代表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奖单位代表。但现实情况下,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幅攀升。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却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是国内各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之所以出现高技能人才短缺,薪酬福利水平过低是重要原因之一。一线高技能劳动者在企业收益分配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不仅与管理技术人员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而且部分非公企业还存在工作时间长、定额标准高、劳动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等问题。此外,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与劳动者个人的缴费工资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因而,他们的基本养老保险等待遇也在“谷底”,与其对企业的贡献和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不成比例。过低的社会保险与薪酬福利,严重阻碍了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是家长和学生本人不愿上技校进行技能培训以及毕业后不愿从事蓝领职业的根本原因,也是制约现有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才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家尚未出台专门针对高技能人才劳动保障问题的全国性政策,只是各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先行实施优惠政策。劳动保障部在2003年底颁布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决定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人才保障工作的意见》中仅提出了“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建立津贴制度,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的原则要求。目前,部分地区如山东、江苏、海南等地已出台了专门针对高技能人才劳动保障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建立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制度,加大了对高技能人才的保障和激励力度。值得关注的是国资委即将于今年11月初推出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暂行(试行)办法》中,将高技能人才列入股权计划的激励对象之中。但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劳动保障工作相对薄弱。有关政策文件对高技能人才的劳动保障问题的规定普遍比较原则,难以落实,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措施,且前瞻性和力度不够。总体来讲,高技能人才劳动保障政策力度较小、未成体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高技能人才的劳动保障问题展开了专题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