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秋红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90-94
鬼文化包括鬼俗、鬼魂观念、鬼魂巫术等子系统,鬼文化对《牡丹亭》情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冥婚风俗是人鬼恋故事原型形成的基础,鬼魂及地狱观念是“梦”、“魂游”、“冥判”等情节单元形成的基础,画像巫术、姓名巫术等通魂巫术对于“玩真”、“叫画”情节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老子》中,道路只有两条:道与盗。无心或有意偏离道者,必将归于盗。道超越了仁义智勇等人道价值,在其主导之下,仁义智勇都获得新的规定。修道者以爱而不用、守身勿失的一贯姿态立于世。盗以以己加于物、取物归于己为其基本精神结构,以径、利为具体内涵,以走出自身而迷失自身为常态。道不弃盗,扭转盗之精神方向,即可由盗返归于道。 相似文献
5.
明永乐年间,贾仲明为《录鬼簿》一书中的关汉卿等82位作家增补了78首《凌波仙》挽词。这些挽词内涵丰富,其中探讨了元杂剧繁荣的原因,表达了对杂剧艺术特征和规律的认识,评论了作家作品的特点及地位,因而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英娜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48-52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他通过以“无”言“道”,展开了对生命的追溯、反思和指导。与“常”相应之“无”描述的是“道”动态的创生过程,侧重从超现象界言“道”;与“有”相应之“无”突破了静态限定之“有”,侧重从现象界言“道”;无心之“无”则进入了对人类社会精神生活和实践行为的探索,从而将宇宙和人生合一,使人体悟得于“道”真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张松辉先生在其力作<老子研究>中,把作为宇宙万有之本体的道界定为规律,进而将道、物同举为天地万物之本原,并据此判定老子是道、物(气)二元论者,这是值得商榷的.<老子>对道作了如下描述:道无名、无色(夷)、无声(希)、无形(微)、先天地生.道显然具备无限性和无规定性的本体特征,其他任何范畴均不可与之相提并论,而物不过是形下之器.道超越一切二元对立的特征一经确立,<老子>是道一元论也就是题中之义了. 相似文献
8.
《老子》一书中道的内涵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老子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它在老子哲学中既有主观的形上心灵境界之义,也有客观形态的超越的形上实体之义。这两种含义引导出了庄、王道家与道教两条不同的发展之路,并由此而形成儒、道、佛对道的用同理解。 相似文献
9.
《周易》、《老子》都是儒道文化的元典,二书有关“道”、“器”关系的论析更是儒道文化中心的中心、关键的关键。《易》、《老》二书都是将宇宙三分的:无形之道、有形之物、人为之器。它们一个对“器”是肯定的,一个对“器”是否定的;一个主张与自然并列,另外创造一个与自然同等辉煌的世界,一个主张向自然归依,实现与自然的兀然同化。 相似文献
10.
<老子>提出了一系列用兵治军的原则,形成了其独特的道家军事哲学,并对后世的军事理论、军事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读刘长虎的讽刺幽默小说,犹如精神咖啡,让你在劳累困倦时提神;好似文化快餐,让你在休闲娱乐中充饥;又像一壶老酒,让你在心烦意乱时解闷;恰同一把酸梅,在你口干舌燥时生津。作者长期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使他的文学创作之树枝繁叶茂,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研究的重新审视——从传播角度看《斩鬼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斩鬼传》是我国第一部纯以讽刺为目的创作而成的小说。从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影响上看,《斩鬼传》的贡献是任何一部作品都无法比拟的。由于当时社会舆论和政治环境的压力,使《斩鬼传》在作者有生之年未能付梓;而在作者辞世之后《斩鬼传》却被广为刊布。《斩鬼传》在创作主旨、艺术手法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其淦于民国八年十月作《老子约》四卷.他从“黄老之学”的视角来注《老子》,指出:《老子》之道是永恒存在之道,无名;道常“无为”才能“无不为”.黄老无为之治,顺万物之自然本性,不可有意作为使之过或不及;“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以武力逞强于天下;不以“仁义”、“圣智”、“巧利”和“政法”治天下.这在近代《老子》注家中可谓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14.
15.
大庆作家杨满良的民俗新作《人·鬼和神》,2010年经由美国学术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迄今为止我国少有的、比较全面地再现北方少数民族历史变迁和生存状态的文化画卷。该作品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古代历史上的突厥族、契丹族等30多个民族的沿革;杜尔伯特蒙古族王府遗址、渤海国等20多处遗址;不同民族的服饰、娱乐、婚丧嫁娶习俗;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等。这部作品为世界各国学者研究中国北方民俗文化,提供了较为翔实的民间资料和指导性线索。 相似文献
16.
在《老子》哲学中,“道”的涵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指世界的本原,二是指一种规律。检视《老子》“道”论,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创造和文明发展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老子>文本所蕴涵的生命境界、人生智慧和人格精神三个方面,从形上和形下、体与用的关系层面,诠释了宇宙、自然与生命之间所具有的层级关系.老子以"道"为本体的生命境界是宇宙之"真","上善若水"的人生智慧是自然之"善","美之为美"的人格精神是人生之"美".老子以"道"为本体的生命境界在社会历史文化中所彰显出的"德性"精神(人生智慧、人格精神),对于消解社会生活与人类世界的种种矛盾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子》是中国最早使用象形文来表达存在意识的哲学文本之一,从而也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人以象形文的形式确立起来的思想方式的魅力,即从文字所指向的感性具象出发,通过形象性关联去把握事物的普遍本性的思维方式。在《老子》文本五千言中,构成核心骨架的是道、有、无等词汇,而老子试图通过这些文字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来阐释自然主义的价值诉求。在中国古人那里,道字一开始指的是人在陌生的十字路口要选择一条出路的自由状态,而这不仅表达不确定的、敞开的、自由的境界,还表现了有与无的共属一体的循环关系。有字本来指手持肉的富裕的占有状态,后来指称被人们所把握的自然万物;而无字原本指巫师通过舞蹈所要取悦的没有确定表象的神灵,后来指称万物背后不确定的混沌的世界。在老子看来,混沌的世界不断地生成有序的世界,而有序的世界又不断地回归于混沌的世界,这两者的循环构成玄之又玄的宇宙的大道。 相似文献
19.
1918年《新青年》以陈大齐为主的批灵学破鬼相,由社会现实问题触发,有明确针对性,是一场不弱于批孔的硬仗,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但论战中的灵学问题,难说可以盖棺论定.陈大齐跻身《新青年》更重要的意义,是使现代心理学真正进入中国,并有多方面运用,其思想与学术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0.
"鬼"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意识的反映.中国和西方文化中都有脍炙人口的鬼神作品.本文通过对蒲松龄、华盛顿·欧文、和艾伦·坡及其作品的分析,浅析了东西方鬼神文化的异同.并用弗洛伊德分析的方法阐释了鬼文化的文学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