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的产业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结构分为内部空间结构、圈层结构和城镇体系三个层级.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不断演进、重组.在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多重因素中,产业结构的发展、升级与集群同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产业结构是导致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的主要动力.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的核心一边缘模型,对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的产业动力机制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从城市空间结构视角,阐释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和构建知识城市的必要性。通过对现有城市的八大类型的分析,从社会、地理和经济三个空间出发,提出中国原型城市转型为知识城市的空间构建,并在国外知识城市的比较分析基础上,评估了中国十大城市转型为知识城市的潜能程度,这有助于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开拓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城市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空间结构视角下我国知识城市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从城市空间结构视角,阐释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和构建知识城市的必要性。通过对现有城市的八大类型的分析,从社会、地理和经济三个空间出发,提出中国原型城市转型为知识城市的空间构建,并在国外知识城市的比较分析基础上,评估了中国十大城市转型为知识城市的潜能程度,这有助于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开拓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城市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转型社区从乡土村落向城市社会的转变不只是居民身份、基层行政建制与组织形态的变化,更主要是土地产权性质与空间结构的改变。土地产权与空间结构是形塑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形态的基础要素,转型社区实质上是城乡二元空间结构与制度安排在社区场域内的投射。作为城市化发展与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转型社区的性质特征必须在城乡二元体系中来理解。基于城乡二元土地产权与空间结构的视角对转型社区进行研究发现:转型社区的土地产权存在集体产权、国有产权以及混合型产权三种形态,分别形塑出不同的社区经济关系与公共服务关系;转型社区的空间变革主要有集体主导的局部空间改造与行政主导的整体性空间再造两条路径,相应形成不同的社区空间形态与治理任务。从土地产权与空间变革的角度能够解析转型社区的不同实践类型及其属性特征,进而为探讨转型社区的有效治理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两个区域、三个部门和一种要素的空间模型。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单一中心经济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理进行了理论的解释。结果显示,企业异质主要是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而作用于城市的产业结构,在此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集聚-扩散连锁效应,从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类型。  相似文献   

6.
产业园区建设是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衡阳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城市产业在调整升级,城市空间正转型重构。衡阳城市空间发展轨迹大致分为内向发展——轴向扩张——圈层扩张三个阶段,新时期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载体规划构建“一轴、三核”的产业总体布局。在产业促动下衡阳城市空间由单中心多组团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内部方格网外部圈层生长的“十字”型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城市功能,文章从建立多中心体系与功能组团,采取轴向生长的空间发展模式,强化结构性生态要素的控制,完善产业区功能、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对接区域、融入区域空间结构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衡阳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从经济绩效的角度,以大城市为研究尺度,运用自组织理论序参量原理选取序参量指标,构建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经济绩效有序度模型和耦合度评价模型,并以山东省济南市和青岛市为实例进行耦合度评价。空间结构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必将引起经济绩效的增减,稳定的空间结构导致稳定的经济绩效,不平衡的空间结构必然导致非均衡的经济绩效,这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空间制度因素是决定城市经济绩效的基础,它决定了空间经济绩效各个侧面的城市基础特征。  相似文献   

8.
全面考察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必须从相对宏观的整体角度去审视。本研究基于省域空间"三维视角"———城市空间结构功能、产业结构空间和资源要素空间配置三个视角,以重庆市为例,发现重庆市资源城市多分布在一小时经济圈周边和渝东北翼地区,经济总量过多集中于发达都市城市圈,要素资源空间配置也反映出向发达地区集中的态势。这反映出资源型地区经济欠发达和要素投入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基于省域空间视角提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设计,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纽约、东京、伦敦是公认的三大顶级世界城市,本文在分析其功能区空间结构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了它们空间演替模式和轨迹的差异,以及它们在功能区空间结构、人Lq集散与居住区变迁、CBD的形成演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产业和空间结构的优化创新是区域发展的永恒主题,区域内部空间结构的有序化以及与外部流动空间的紧密衔接是区域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是互动的,山东省区域产业与空间结构的重组应建立在与日韩互动合作的基础上,以构建"环黄海经济圈"为新时期产业和空间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国内外城市扩展与产业布局的相关理论和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演化规律,对无锡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与分布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对无锡城乡空间结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力图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构筑一个科学合理的无锡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以及统筹无锡城乡一体化空间形态结构与布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成长相互关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产业演进的理论比较典型的有:配第一克拉克理论、库兹涅茨理论以及钱纳里和塞尔昆理论,它们都从不同侧面研究了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城市发展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会通过城市的空间结构变化体现出来,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城市腹地主导产业的发展、腹地内各区位要素的组合状况以及产业创新等。为了保障产业发展对城市成长的可持续支撑,必须强化城市新产业区成长的制度保障和培育城市产业集聚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驱动力,简单生产组织方式下城市的空间结构封闭演变缓慢,受政治和宗教影响较强。大机械化生产组织方式导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与出现功能分区和郊区化现象,最终形成多中心格局。柔性化生产组织方式促使城市形成产业集群和高科技园区,并促进城市各功能区不断融合,城市空间同时存在集聚和扩散两种趋势,空间结构异质化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全面转型时期,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良好互动是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本文运用1978年-2009年数据构造VEC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通过协整检验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明显,其中第二产业的影响基本保持稳定,第三产业表现出持续增长的强劲趋势,进而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反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并没有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动,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作用不明显。为此我们提出了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制约上海大都市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是由于人口的单中心聚集,空间形态"摊大饼"式的发展,交通设施配套滞后于产业布局,郊区的交通格局不完善以及城镇体系的非均衡发展等原因.提出要从两个层次来优化上海城市空间结构,一是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二是上海市辖范围内城镇空间系列的构成;提出要构建一个以轴向发展模式为出发点的"多圈、多级、多轴、多核、组团式"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6.
除外生性技术进步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对绝大多数省域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外,为实现省域经济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单纯考虑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是不够的,需结合全局性要素(三产价格)和地区性要素(人均资本存量)的变化。利用GDP函数综合考察了劳动力、资本存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产业价格因素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1994-2006年中国24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度量了上述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增加人均资本存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对省域经济长期持续增长非常重要,而省域产业结构调整需考虑三产价格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变化,不能一概视之。  相似文献   

17.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能够发挥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但是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真正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在二元结构的反差中可以起到缩小反差的作用,作为区域增长极,它可以先是一个制造业基地,而后变成一个小城镇,继而发展成为一个大中城市,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和脑体差别。正因为产业集群可以缩小差别,所以,它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二元结构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1978—2005年间陕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不同指标的比较,发现陕西就业矛盾的原因主要在于陕西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称,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在认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产业优化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对我国省域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设置邻接权重、地理权重和经济权重三种空间关联模式,从空间维度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农村贫困影响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农村贫困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高-高”与“低-低”集聚的特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不仅能促进本地区农村减贫,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农村减贫;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也有助于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农村减贫。提出应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减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