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何晏<论语集解>中,何晏自己所加<论语>注文极具汉魏注经的两面性,充分显示了何晏<论语>注由两汉经学<论语>向魏晋玄学<论语>的过渡性特色:从注经风格上其基本属于汉注系统,但不乏重义解的魏晋新学风:何晏既承袭了汉儒注经的重字词训诂、稍讲阴阳五行,又决不征引谶纬;更是在其少部分注文中偏重义解,不过其大多数的义理发挥又不离字词训诂;从汉晋间论语学的前后走向看,何晏<论语>注透露了一些玄学信息,将一些儒学观念初步玄学化,更规定了以后魏晋<论语>注经的主要发展方向;若具体到其<论语>注与魏晋<易>、<老>、<庄>的关系,何晏则较为系统、全面地以三玄之学注解了<论语>,并有意使其玄学化.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的《论语注》是四书学史上极具重要意义的一部著作。《论语注》中的三世进化论体现了康有为将公羊三世说与西方社会进化论的结合;在《论语注》对太平大同世的构想中,康有为则引介了西方如自由、平等和民主等近代政治观念;《论语注》中康有为对夷夏之辨的评判标准也是颇具现代特征的公理与文明。康有为立足于儒家的公羊学说,对中西文化进行融合,对儒学近代化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同时也体现了儒学思想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郑玄在注解《周礼》时,采用了古今制度对比的方式,即用汉代相同或者相似的制度来比况《周礼》中的制度。这种注经的方法,既达到了使学者读懂《周礼》的目的,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些汉代制度的资料。在这些资料中,有很多与汉代的凭信有关,它们不仅包括皇帝和高级官吏使用的凭信,而且包括普通人民使用的凭信,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这些有关汉代凭信的资料还可以和其他史籍中的材料相互印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汉代是古代《论语》诠释的第一次高峰。然汉代的《论语》诠释文本唐代以后大多亡佚。20世纪以来,从敦煌和新疆吐鲁番发现了一批郑注《论语》的唐写本残卷,这为科学客观地分析郑玄《论语》诠释的文体特征提供了有利条件。郑玄《论语注》主要运用叙述、说明的表达方式和总分结构、并列结构的呈现方法,形成了短小简要、通俗易懂的文本特征,为汉代《论语》诠释从章句体向传注体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古代《论语》诠释史和经学诠释文体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5.
6.
《论语说》初成于贬官黄州期间,在诠释过程中,苏轼利用《论语》中的某些思想资料,结合时代主题和自己的心得体会,融会贯通,综合创新,打破成见,自出新意,呈现出了疑经改经、杂采众说、阐发性命之说和掘发政治意蕴的诠释特色,在《论语》诠释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儒家经传诠释的层面上看,东晋《论语》注的多元化可说是魏晋经学乃至东晋论语学的最显著特色。这不仅表现在玄、儒、佛这三大思想流派,都在东晋《论语》注文中有所体现,东晋时期的《论语》注家,尤其是玄、儒两家,都借助义解而阐发自己的主张、见解,发挥注者自己所认定的经文文本“义理”;而且在《论语》注内部,义理之学、训诂之学并存,建康经学与吴地经学交相震荡,从而更催生了东晋《论语》注的更多小派别。东晋《论语》注多元化特色的出现,有其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道教、佛教的风行和兴盛,虽然打破了儒学的宗主地位,但是统治者尊孔重儒的措施、相对自由的学术环境和新的解经方法的运用,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时期研究《论语》的专著大增,注训《论语》方法有所创新,因此,对于《论语》学来说,这是一个创新和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侯文学著《汉代经学与文学》一书,凡27万字,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资助出版之“高校社科文库”丛书之一种,2010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侯文学根据其博士后出站报告增删而成。汉代是经学“昌明”与“极盛”的时代,欲明汉代文学,不能回避其与汉代经学的关联。汉代经学与文学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 相似文献
10.
扬雄采取模拟的方式著述,晚年从五经之首的<易>转向当时尚称为"传"的<论语>,其弃"经"从"传"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西汉末年<论语>经学地位的提升,一是扬雄希冀"尊孔辨经"以言立法.<法言>便是扬雄转向<论语>研究的产物,这种转向具体表现为:经典选择的不同、解释方式的不同和解释资源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道家思想在西汉时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这在汉赋中有鲜明的表现。西汉前期,以黄老思想为主,受其影响,作家中含有对世事的关注;西汉中后期,道家思想退隐出政治舞台,玄的成分加重,儒道的调和比较明显。在东汉时代,道家思想继续影响着汉代士人,并融入了修身养性的内容。这在汉赋中有鲜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13.
14.
清代是《论语》研究的鼎盛期和总结期,不仅著述如林,而且名家辈出,气魄之博大,思想之开阔,考据之精审,影响之久远,在中国古代《论语》学史上,罕能出其右者。受统治者文化政策、社会思潮和社会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论语》学呈现出注重"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汉宋兼采"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余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60-63
西汉时期基本上具备了开发地方经济的条件,成为历史上中国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西汉“弛山泽之禁”、“如粟拜爵”、屯田林垦等政策的引导下,促成了地方开发、诸侯开发、商人豪强开发等多种形式。开发的成效显著,培育出了经济中心、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但也造成了西部自然资源的巨大耗费和导致灾害频繁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