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0世纪西方美学思想对现代艺术具有重要影响,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共生并相互影响。通过整理分析西方美学中艺术情感理论、美学理论与艺术的关系,从哲学、美学精神及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角度论证美学本质是艺术情感与精神问题,西方现代艺术美学特质是对艺术情感和精神的本体主义追求。从西方美学角度探究西方现代艺术内涵,以艺术生命形式体验并挖掘现代艺术表现语言,为当代艺术创作理论与实践提供美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朝闻美学研究60年是一个否定和重构的历程,他的美学思想始终贯穿着对主体和客体分裂的形而上思想的批判,这种批判表现在三个领域,即艺术创造、审美欣赏、理论研究,而他的美学思想就在批判中建构。总的说来他的美学思想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关系;艺术的古今关系;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艺术雅俗的关系。而这四个方面的关系研究又主要以审美关系中的主客体的研究为中心展开,基本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以艺术创造、艺术欣赏、审美关系、审美人生为研究的重心。而这四个时期始终以审美主体的存在为核心内容,分别探讨了典型与典型环境、欣赏者和艺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艺术和生活等内容,强调人和人、人和世界、人和艺术的差异中的和谐关系。王朝闻探讨的审美关系最终落脚在生活中,其美学思想贯穿着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具有哲学的高度,与人生、时代、传统紧密联系,对当代美学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敦煌石窟艺术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其设计之合理性功不可没.借鉴与汲取其设计精华,对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敦煌壁画艺术为中心,从宗教、美学、设计等角度出发,对壁画与建筑的关系作一深层分析,将会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一种启示,从而引发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4.
作品以浪漫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吸收传统壁画的艺术形式来处理构思、构图和色彩的设计;以敦煌神话中的飞天仙女和嫦娥迎接女航天员到月宫作客的浪漫情节作为画面主体;背景用祥云、云海、航天发射、长城、敦煌石窟艺术、月宫等来表现古老、文明、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和祥瑞蓬勃的国运盛世气象,共同托现"中华民族实现千年飞天伟大梦想"的这一重大主题思想。作品在山西第十六届美展展出,获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5.
德国古典美学建构了表现论美学的体系框架。康德关于“审美判断力”的分析,揭示了对象与心灵、形式与表现的对立联系;费希特、谢林则以“理智的直观”来限制理性的作用,让“自我”设定主观与客观世界;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虽与康德等人有别,但他仍认为艺术是对“绝对精神”的感性观照形式,最终还是要以心灵的表现为其旨归。此后,在以叔本华、狄尔泰、弗洛依德和柏格森等为代表的非理性哲学的深刻影响下,表现论美学进一步走向了反理性的纯主观内向的轨道。克罗齐把艺术审美归结为一种心灵的直觉表现活动,科林伍德也论证了艺术与表现、想象的内在联系,最后完成了表现论美学体系的建构,使其成为西方现代美学的主导潮流  相似文献   

6.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形式表现”为特殊内涵的创造性活动。所谓“形式表现”是指在形式创造和观照中进行的人的生命本质力量全面而自由的对象化活动。它包含三个层次:一是由生物性的节律感应引起的生理能量的表现;二是由心理结构与审美形式的同构契合引起的情感和潜意识的表现;三是由观念联想而引起的思想感情的表现。“形式表现”不仅使艺术活动与一般的物质生产区别开来,也使艺术活动与科学认识活动划清了界线。  相似文献   

7.
五蕴为佛教文化中表述人、心理与环境关系较为重要的概念。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从限定的五蕴视角,对佛教文化景观和感知主体在其中的感知重新进行研究。着重从心理系统的功能与作用过程,研究人在佛教文化景观中得到的信息、感受、认知,以及能动、理解的五种聚合,也对佛教文化景观进行了解读与分析。强调佛教文化景观感知和景观的独特价值与意义。也为其他文化景观感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佛教文化对鲁迅的影响,历来为人们所忽视。本文力图整体地探讨鲁迅受佛教文化影响的内在根源,研究佛教文化中从重视精神主体作用到人生皆苦的理论,对于鲁迅思想演变产生影响的内在因素,以及对于鲁迅人格修炼的影响效应。本文认为,佛教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使鲁迅强化了对人的精神主体作用的重视和对人生苦难具有深刻的体验,同时,也构成了他的精神、意识结构的复杂性。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鲁迅将佛教文化汇人自己的思想文化体系之中,予以扬弃,开拓新意,从而显示出同时代人无法比拟的思想深度和人格风范。  相似文献   

9.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就在于它有一个令人的视觉产生关注的形式。当下,随着艺术形式的民族性、时代性、个性的日益清晰化,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术形式既是一种外在于内容的东西,又是内容的一种本质性存在。艺术的创新与突破,往往不是表现在内容上,而主要表现在形式上。因此,一部美术史,其实就是创造艺术形式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论佛教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佛教是怎样表现它的美学思想的?这个问题首先值得研究。美是生活。美存在于客观现实中,又通过人的主观意识来表现;美和美感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把美感看成是人类对世界的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美学所研究的正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及其最高活动形式——艺术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1.
论艺术技巧     
在各个艺术部类中,无论是再现性艺术、表现性艺术,叙事类文学、抒情类文学,它们在取得物化的形态以前,都有个从现实美转化为艺术美,从主观感受转化为客观信息的过程,这也就是从生活体验、审美构思到艺术传达的过程。艺术传达的关键则是艺术技巧。艺术技巧是作家、艺术家把生活的本质真实和诗意的思想通过完美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能力或才能。它直接关系到作家、艺术家能否创作出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高度统一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2.
两人的美学思想有同有异。他们都反对艺术再现现实,主张艺术表现情感;在如何表现情感上,一个提出形式,另一个提出想象;对于艺术欣赏,一个认为欣赏者应从艺术形式激发出审美情感,另一个认为应形成想象性经验,但都把欣赏者所获得的东西完全看成来自艺术家  相似文献   

13.
孙丹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68-70
中国当代表现绘画艺术是以西方表现主义哲学为起点的。以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表现性作品为例,对中国当代表现绘画艺术进行了历史分析。阐释保留传统写实绘画的视觉真实,利用抽象艺术的形式构成要素,深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本源的中国当代表现绘画的艺术特征,并得出当代表现绘画艺术面向现实生活和人的真实情感,开拓了架上绘画的新领域,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科学,这是毋庸置疑的理论事实;教育是艺术,在理论界也正在为人所广泛接受。本文试图突破以往传统观念中把教育与艺术人为割裂的现实,借助对人的审美感致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阐发,从理论上把它们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磁性”与“魅力”,使从事青年思想教育的同志充分认识到到艺术修养在个人修养和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修养并不是各种专门艺术工作的人所拥有的专利。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艺术,同样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比如演讲艺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在进行教育时,有人提出必须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演讲中应该具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人物形象、戏剧般的矛盾冲突、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诗朗诵般的激情。短短的几句话,就列出了五种艺术形式,这对于一个演讲者来讲。可谓要求不低,而教育艺术正是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具有这样的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5.
艺术崇高是在人的生命抉择和奋斗中 ,通过美感体验展示生命的价值 ,它是艺术主体以人的生命存在的形式将现实的美和崇高转化为艺术的美和崇高 ,表现为生命艺术化和艺术生命化相统一的活动。艺术崇高的使命在于在主体自由精神的引导下 ,激发人的生命活力及生命的无穷的创造欲望 ,以表现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 ,展示对人生命本真的价值创造活动以及人的自由生命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10—14世纪高昌回鹘国的佛教思想以中原大乘佛教思想文化为主体,体现在对心性论思想的重视、对净土信仰的推崇、“三教合一”和佛教世俗化、简易化思潮的流行等方面。高昌回鹘的佛教文化在整体上是宋元中国佛教文化及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昌回鹘对中原佛教文化的认同极大推进了其与中原地区的民族和文化认同,以及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高昌回鹘佛教思想及其文化认同也是10—14世纪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艺术本质与语言问题紧密相关。科林伍德受克罗齐美学思想的影响 ,主张艺术与语言同一 ,是总体想象性活动。科林伍德的所谓“语言”是广义的 ,舞蹈动作、表情变化、音乐符号及教堂建筑等都借“语言”来表现其审美内涵。科林伍德将语言与艺术的关系绝对化 ,断言一切语言的表现均为艺术表现 ,凡艺术的表现必然为语言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代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陶艺开始以其独立的艺术身份参与城市的建设与美化,成为美化环境和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艺术形式。以“场域”视角为切入点,探讨环境陶艺的空间介入及其表现,分析了场域空间背景下环境陶艺创作的不同工艺样态及其审美特征,进而探讨了人、境互联关系下环境陶艺空间表达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9.
“凉州贤孝”是一种起源很早的民间说唱艺术,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与敦煌变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宋元以后,民间艺人在题材和主题上对古凉州民间说唱艺术进行改编,逐渐形成了以表现“贤”与“孝”为主题的新曲目,同时也保留了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等佛教思想。“凉州贤孝”大多是由盲人用凉州方言演唱,主要用三弦和二胡伴奏,内容包括“家书”、“国书”和一些杂调。“凉州贤孝”具有文化传承、教化、娱乐、宣泄、沟通等多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抽象绘画是对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冥想,它要求艺术应该是对世界最本质精神的表现,以唤起纯粹的美感。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美学思想深受古希腊哲学和柏拉图哲学以及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