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艳秋 《领导科学》2012,(17):59-60
内乡县衙,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城东,是我国目前一个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1984年被辟为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享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北有故宫,南有县衙"的美誉。目前,内乡县衙已享誉全国,这主要得益于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它保留着大量的珍贵文物,充分彰显了"一座内乡县衙,半部官文化"的厚重文化内涵。所谓官制,就是关于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及其设官  相似文献   

2.
时政漫画     
《决策》2009,(2):6-6
河南内乡县决定面向全世界开展“天下第一衙”寻找内乡知县后裔活动,寻找元、明、清以及民国期间,在内乡县任知县的元好问等232人的后裔。据媒体报道,这是内乡县长全新明策划的一场特殊的“寻亲”活动,他希望活动能丰富当地的衙门文化,用文化拉动旅游,用旅游拉动经济。  相似文献   

3.
内乡县衙是我国惟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古代县级官署衙门。在内乡县衙大门口外东侧,矗立着一通明代万历年间的石碑,碑首刻有“三院禁约”四个大字,所以称之为“三院禁约碑”。经过考证,这通石碑立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三院禁约碑”是内乡县衙的镇馆之宝,所反映的内容堪称“刻在石头上的反腐宣言”。  相似文献   

4.
王艳秋 《领导科学》2012,(29):63-64
内乡县衙,位于河南省内乡县县城县衙东街,始建于元代,完善于清代,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海内外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素享"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内乡县衙以其博大精深的衙门文化著称于世,内乡县衙的诸多楹联作为衙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成为为官从政者、史学爱好者以及文人墨客的一个审视焦点.  相似文献   

5.
<正>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建筑,由钦加同知衔正五品官章炳焘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主持营建,占地4万多平方米,现有房舍280余间。内乡县衙保存完整程度极为罕见,有  相似文献   

6.
古代官员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因而喜欢创作楹联,悬挂于官署内以自赏.这些楹联或概括治地的地理位置,描写山川名胜,或申明施政宗旨,以官箴戒约自勉.总而言之,这些楹联言简意赅,便于记忆和传播,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县级官署衙门——内乡县衙各个主要建筑物前,都悬挂有一副楹联,这些楹联意境深远,折射出了古代政治、官吏作风和世态民情,展现着"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艺术魅力.笔者以内乡县衙的楹联以蓝本,从强调为官要勤政为民、廉洁务实、公正执法三个方面概括内乡县衙楹联.  相似文献   

7.
九老聚首话“得失” 日前,内乡县衙三省堂前,64岁的老馆长王家恒分外忙碌。当天上午,他一遍又一遍地向游客讲述着堂前对联的前世今生。自11月26日习近平对山东菏泽市及备县区负责人念了此联后,远在河南的内乡县衙,瞬时出现了一股观瞻楹联热潮。  相似文献   

8.
宛梆是个稀有剧种,内乡宛梆剧团更是目前国内仅存唯一的宛梆专业剧团,被誉为"天下第一团".1998年由内乡宛梆剧团根据内乡县衙史记资料改编的历史故事剧《三院禁约碑》,被市文化局定为代表南阳市参加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参演剧目.  相似文献   

9.
<正>河南内乡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封建王朝县级官署衙门,是封建社会县级政权衙门的实物标本和历史见证,素来享有"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和"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美誉。在内乡县衙门首之左,耸立着一块高2.96米、宽0.91米的圆首巨碑,它因碑首刻有"三院禁约"字样得名。这块貌似普通的石碑,为什么被视为当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的历史研究及现实应用价值何在?随着研究了解的深入,我们发现,"三院禁约"碑包含意义丰富的廉政思想,特别是其狠刹"吃喝风""奢靡风"的禁令内容和规范官员饭菜供应、乘马坐轿标准的规定,更与我国当前深入开展的反腐斗争同调。  相似文献   

10.
袁浩 《办公室业务》2010,(11):38-38
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官署衙门河南内乡县衙,悬有一副匾额“琴治堂”。“琴治”这个词出自《吕氏春秋·察贤》中的一个故事,“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世多用此形容领导者知人善任,政简刑清。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用典》一书共分"敬民、为政、立德、修身、笃行、劝学、任贤、天下、廉政、信念、创新、法治、辩证"等13个篇章。其中,多个典故都来自河南内乡县衙的楹联或官箴。该书在"立德"篇中引用"廉不言贫,勤不道苦",并注明原典为"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  相似文献   

12.
<正>领导工作的多重性质决定了领导干部的多重角色,在家庭、单位、社会上的多种角色也赋予了领导干部多重责任、义务与担当,演好领导舞台上的"非领导"角色,体现了领导者的智慧、修养、艺术、魅力与深度。一、群众角色,接地气永葆本色河南内乡县衙对联说:"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凝结着古人对官民关系内涵的思考。对领导干部来说,"自己也是百姓"的政治命题,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执政理念得到  相似文献   

13.
夏宁春 《决策探索》2009,(23):64-65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官不修衙”。之所以这么说一是因为官员都有任期,修完了自己也差不多走了,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不修反而显得自己清廉;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皇帝的批准,任何地方官根本不得私自修建衙门。大词人苏东坡当年因为擅自修衙被贬徐州,便是私自修衙代价惨重活生生的例子。古代很平常的事情到了今天却成了新闻,大名县政府成为“最破县政府”本来是个正面报道,没想到却被当成负面报道来解读,而质疑者则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4.
刘慧 《决策探索》2006,(2):72-73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在伏牛山腹地的河南省内乡县,见到了几位爱科学如自己生命的农民,并从他们身上反复思考农民、科技、财富之间的关系,似乎看到了正在萌动的春天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周文顺 《领导广角》2002,(10):31-31
日前,笔者游览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目睹过三堂正门一副对联,至今印象深刻:“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好一个“既当官又当老百姓”!我不禁心头一震:区区一个内乡县令,远在干古之遥。  相似文献   

16.
正1901年启动的清末新政,单就内容而言,应该说顺应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但耐人寻味的是,在其实际推行过程中,却逐渐招致民众愈来愈多的反感、怨恨乃至直接的武力抗拒。官员尸位素餐清末新政的范围很广,包括裁撤冗衙、整饬吏治、修订律例、编练新军、创办巡警、振兴实业、废科举、兴学校等。1905年以后,又增加了许多"宪政"预备措施,如官制改革、设谘议局资政  相似文献   

17.
刘越藩  刘明泉 《决策》2013,(12):86-87
两宋时期,地方官想要修缮官衙就不那么容易。探究其原因,首先是大宋王朝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官不修衙"的制度安排。从制度层面上筑起了擅自修缮官衙、从工程中捞油水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18.
五年的时间转眼即逝。从十六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职至今,留给世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对民生问题的关怀。无论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还是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提问时饱含深情地吟诵“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无论是走到普通群众家中嘘寒问暖,与百姓一同过年,还是深入田间地头矿山学校访民情、察民瘼……关注民生、  相似文献   

19.
你为谁当官     
一个问题,l 1=?的问题,简单而又复杂。 一个问题拷问了几千年,拷出过包文正(拯)、海青天(瑞),衙斋听竹的郑燮(板桥)们,也拷出了无数不为人齿的“肖小”。 毛泽东进北京之前告诉他的战友们,自己是去“进京赶考”的。  相似文献   

20.
<正>宋庆历六年(1046年),邓州穰县(今河南省邓州市)城内24岁的贾黯中了状元。同年九月,贾黯虔心敬意地到邓州州衙拜见范仲淹。范仲淹把自己一生做人为官的感悟送给了贾黯,他意味深长地说:"君不忧不显,惟‘不欺’二字可终生行之。"比范仲淹稍早几十年的宋人张咏有一篇很有名的《三不欺箴(并序)》,文中张咏自勉"上不敢欺君,下不敢欺民,中不敢欺心"。范仲淹为官数十年,官职遍历朝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