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是一个舶来品,"城镇化"一词更符合中国国情.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从实质上看,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城镇化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中国城镇化的特征可以从发展进程、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规律、发展规模、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时期城镇弱势群体的状况体现在收入低、就业难、生活困难等方面,他们的形成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解决城镇弱势群体问题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真正体现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候鸟型"飞地"性的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与城镇工业化推进的经典理论,有截然不同的理论依据.旅游推进型城镇人口的增长,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显示出一种规律性潮汐式的变化方式,旅游流动人口数量是城镇常住人口的数倍甚至10倍以上.但这种城镇化推进过程和现象,所推进发展的作为增长极的城镇,所产生的聚集扩散效应却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6年合肥市"80后"家庭金融调研数据,将3种不同风险水平的金融资产分类为7种资产组合,并将新型互联网金融引入到投资组合分类中,研究不同家庭规模投资者风险态度和投资组合分散化程度关系.研究发现,"80后"家庭风险厌恶程度低于全国城镇家庭平均水平,投资分散化程度高于全国城镇家庭平均水平;"421"家庭持有的投资组合分散化程度高于非"421"家庭;"80后"家庭投资分散化程度受收入水平影响较大,房产对其投资分散化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家>是巴金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收获.在传统解读中,更多是着重在对家的反叛,并进而批评主体性的缺失.事实上,巴金在<家>中描绘的20世纪20年代渗透在我国内地广大农村、城镇中那一个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背后,暗示了出走恰恰是为了对心灵之家的回归.在出走与回归之间,巴金的创作始终保持对心灵、信仰的坚守与回归.  相似文献   

6.
丘陵农区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其呈现的"三农"问题有其特殊性.如何解决丘陵农区的"三农"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以武胜县这个典型的丘陵农业县为例,对丘陵农区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城镇建设、提高农民素质、逗硬执行政策、为民办理实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对于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农民工选择在城镇和农村之间流动是理性的,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预期收益是决定他们进城的重要因素。农民工流回到农村的根源在于城市就业成本增加、收益降低。稳定而有秩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优化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环境,降低其就业成本、增加其就业收益。  相似文献   

8.
虽然中部六省与浙江的"千强镇"都实现了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通往"千强镇"的道路上,它们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城镇化模式。本文首先对中部六省与浙江"千强镇"数量进行了比较,然后比较了中部六省与浙江"千强镇"在城镇企业来源、城镇建设资金来。源、城镇经济组织形式以及城镇资源基础等方面的差别,认为中部六省"千强镇"城镇化走的是一条依赖型的、短期的城镇化道路,应实现"千强镇"城镇化模式由短期思路向长期思路转变。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工导致工业化与城镇产生,商品和货币出现为流通创造条件,要素在城镇聚集形成分配关系,人口聚集产生消费需求.经济运行是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的循环往复,是"双循环"的底层逻辑.城镇化发展与上述循环过程相统一,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水平的国内国际大循环.通过国内大循环...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可以集中表述如下:认识人一自然关系应跟踪演替一进化的路径,即: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荣,彼此互补、作用与反作用,紧密相关的,但不幸的是,人类非理性行为与活动,导致了负面影响,使地球环境严重破坏和恶化.不过,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升华,高科技创新发明,最终才有今天灿烂辉煌的现代人类社会.与此相互对照,人类非理性活动的负面影响,只能算是不自觉的过错而已.事实上现在称为"新中世"的人类,确实拥有各方面的能力与智慧.既能改变人为破坏的负面影响,还能实施生态建设,减少环境破坏的损失,重建废墟为城镇,改变沙漠为绿洲.人类辉煌业绩,不可低估.不过,从整体综合而言,当前紧迫的焦点问题,应是大力实施生态经济管理与积极建设和谐协同的生态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1.
以阆中古城保护为例,从保持历史文化城镇的风水环境、文化思想、物质实体等几方面对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中的“原真性”原则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全面客观理解原真性对于正确选择保护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绿色城镇化是新时代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城镇化绿色转型的战略重点包括绿色产业体系构建、城镇基本"硬件"绿色升级、城镇空间规划布局优化和城镇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推进绿色城镇化,要完善绿色技术与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实现城镇产业发展绿色化;大力开发和应用绿色能源,稳步推广绿色建筑,促进绿色交通发展,推动城镇"硬件"低碳化;优化城镇规划建设,促进城镇空间布局集约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确保城镇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镇少数民族保障体系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当前我国城镇少数民族保障体系涵盖了保障城镇少数民族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权益方面和获得国家帮助权益等方面.随着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少数民族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之际,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在辽宁现有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条件下,辽宁传统的工业型城市化在继续保持优势的前提下要实现新的突破,需要壮大县域经济,同时大力发展县域城市化,形成新型工业化与县域城市化共同发展的合力.所以,本文从这样一种战略的高度,以三次产业结构布局为出发点,分析了辽宁高城市化水平背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而提出辽宁县域化、产业化城镇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城镇体系完善程度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武陵山民族地区要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必须优化城镇体系结构.本文在分析武陵山民族地区城镇体系结构现状基础上,针对城镇等级结构、空间布局结构和职能结构存在问题,探讨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公共产品供给、中心城镇扩散效应与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中心城镇的公共产品供给和扩散效应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关系.一方面,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会促进城镇扩散效应的发挥;另一方面,城镇扩散效应的大小又反过来影响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与中心城镇经济发展扩散效应和社会发展扩散效应都显著相关,因此,保障中心城镇健康发展,发挥其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需要逐步增加中心城镇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7.
四川城镇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城市的发展经历了较快发展、徘徊不前和快速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从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到,四川城镇发展已具有受经济发展、政策条件、地理因素影响的特点,发展至今的不足之处表现为城市化水平低、城镇规模等级结构断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对此我们一定要扩大现有城镇规模,加速工业化进程,适度超前发展城镇基础设施,以充分发挥现有城镇在促进四川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城镇布局结构特征及发展框架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三峡库区城镇分布呈现出的断带性和单体性、城镇协作的松散性、空间布局的非均衡性、发展水平的非平衡性、职能类型结构的单一性、产业组合的同构性、城镇工业空洞化等特点,严重阻滞着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建立三个"金三角"城镇级次群落体系,构建重庆三峡库区城镇带,以此为支撑,培育以奉节、万州、涪陵、长寿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组建三峡库区城镇新型产业带.  相似文献   

19.
山西旅游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层次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旅游城镇有不同的类型,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的等级和规模层次结构.文章通过用定量的方法测定山西省不同旅游城镇的中心性强度,并结合一定的原则确定了山西省旅游城镇的等级规模层次结构,最后探讨了各级旅游城镇的旅游功能和旅游设施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应保持合理的支出水平,衡量的标准主要看其是否能够为退休劳动者提供适度的收入保障.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合理的支出水平下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构建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一般测量模型,对内生模型的内生变量进行了分析,确定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适度界限;在此基础上,分析制约城镇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因素,并提出提高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政策建议,进而促进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