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越两国有着历史悠久的睦邻友好关系,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共同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胡志明主席就是中越两国人民友谊之花的辛勤培育者。胡志明主席生前曾经说过:“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胡志明主席以毕生的心血,实践了自己的这一名言。今年5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文化关系之深厚悠久,在人类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千百年来,我们两国人民的祖先中有不少杰出人物,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缔结了中日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为发展中日两国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远在秦汉时期中日两国就有友好往来。秦始皇时代曾派徐市(市又作福)“入海求仙人”,今日本新宫有徐市墓。徐市初到日本时首先来到新宫海岸,这个地方当地把  相似文献   

3.
对中韩旅游合作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韩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 ,两国人民对彼此国度的了解逐渐加深 ,相互往来也不断增多。其中以旅游观光、商务考察为目的的相互往来越来越多。尤其近年来 ,随着中韩旅游业的发展 ,不仅使两国人民的友谊更加深厚 ,而且加速了两国经济合作的步伐 ,并推动了两国经济的发展。  一、金融危机前 ,中韩两国旅游业稳步发展   1 992年中韩建交初期 ,两国相互交流的人数达2 0万人 ,其中大多以商务洽谈、探亲访友、公务、旅游为目的 ,旅游则是以韩中旅游为主。韩国经济的发展 ,促使韩国企业加快了向海外投资的步伐。由于历史渊源、地域及…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也指出:“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影响是时常存在的。”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关系源远流长,在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长期的文化交流,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两国人民结下了传统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5.
谢本书 《学术探索》2005,(3):105-110
二战时期反对共同的敌人,是中美友谊关系的基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国共同抗击法西斯势力,成了一条战壕的战友,以血肉凝成的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迅速升华。对于美国支持的中国抗战,中共也曾表示感谢。史迪威、陈纳德是二战时期中美友谊的体现者和历史见证人。  相似文献   

6.
中韩经贸关系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韩两国是近邻,自古以来,两国之间就有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两国人民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友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两极体制等原因,中韩两国之间长时间断绝了交往.随着整个国际形势的缓和,中韩两国的关系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中共中央于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之后,中韩之间开始发展经济贸易关系,而且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1992年8月中韩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双方的经济贸易关系更发生了质的飞跃,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目前正以良好的势头向前发展着.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中日外交关系的建立,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来往频繁,两国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日渐增多。为了繁荣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开展中日两国的学术交流,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吉林大学将原  相似文献   

8.
尼泊尔,就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所称说的尼波罗。它是一个文化发达,历史悠久的古老国家。 中尼两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在我们两国人民之间,就有着友好和睦的关系,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远在一千余年之前,中尼两国人民,就开始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工作的频繁接触和交往。《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中写道:“贞观中,遣使者李义表到天竺(印度)道其国(道径尼泊尔)。提婆(尼泊尔王那陵提婆)大喜,延使者同观阿耆婆弥池,池广数丈,水常溢沸……或以物则生烟,釜其上,少选可熟。”在公元四○六年,我国的高僧法显,不避艰险,跋山涉水访问了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巍巍峰高,鸭绿江绵绵流长,白山绿水哺育出许多光照千秋的优秀儿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山水相连的中朝两国人民,留下了不少休戚相关、甘苦与共的佳话。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反对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严酷斗争中,中国人民的优秀青年张蔚华一家与当时在中国东北地区从事反日斗争的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一家结下深厚友谊,张蔚华同志与金日成同志并肩战斗,情同手足,最后为保卫金日成同志和抗日游击队贡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为中朝两国友谊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中缅两国地理毗连,民族同源,陆路及海路的交通都可追溯至汉代,两国人民交往很早,我国人民侨居缅甸的时间,也较侨居其它一些国家为先。如果说,中缅两国人民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友谊,那么,华侨便是传达这种友谊的使者,衔接两国关系的“彩桥”。为了探讨华侨在中缅关系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本文拟先从三个方面作如下缕述,以求教于华侨史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1.
唐代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东邻日本最为频繁。中日两国人民在文化交流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在唐诗和唐文中都有充分的表现。反映唐人与日人来往的文章有三十多篇。此外反映我国当时东北少数民族靺鞨人(满族祖先)所建立的地方政权渤海与日本来往的文章有六十多篇,共百篇左右。这些文章概括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的文化交流情况,渗透着深厚的中日友谊。  相似文献   

12.
焦丽荣 《东岳论丛》2000,21(5):134-135
192 3年 8月 2 6日 ,高尔基给罗曼·罗兰的信里写到 :“斯蒂芬·茨威格———一本关于您的书的作者 ,是否也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作者 ?如果是这样 ,请向他转达我对这个出色短篇的由衷赞赏。这文章东西好极了 ,它深深地激动了我。……”这位受高尔基热烈称赞的奥地利作家就是茨威格。1881年 11月 2 8日 ,茨威格出生于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文化的熏陶。 16岁就发表诗歌。在大学里他攻读了文学和哲学 ,并获得博士学位。他一生旅居很多国家 ,与罗曼·罗兰、高尔基结下了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13.
吴庆生 《理论界》2012,(5):200-202
中国与巴基斯坦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中巴友谊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础,这主要体现在中巴建交以来的政治互信的加强、两国反恐合作的深入和在南亚地区共同的利益目标,而其共同的利益目标—牵制印度则是最为重要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一九七二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时,周恩来总理曾提出“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今天我们探讨近代贵州与日本的友好交往情形,对于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都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 由于僻处西南腹地、交通不便等原因,近代贵州在对外交往方面,远远落后于沿海及交通便利的省份。从一八四○年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尽管帝国主义已经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贵州却依然是一个封闭的社会。除了部分早已进入贵州的法国传教士引起过两次影响较大的传教与反传教的纠纷(当时称“教案”),和为数极少的英国、荷兰、法国商品,通过中国商人间接输入贵州外,贵州与  相似文献   

15.
2013年,跨越中韩建交20周年,继续朝向新的20年迈进。去年一年,无论是两国政府,还是民间层面,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也因此,我们文化院度过了非常忙碌的一年。但看到通过交流活动,两国人民心意相通,友谊增进,我感到非常自豪,非常有价值。建交以后两国文化交流的趋势大体可分为  相似文献   

16.
《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是毛主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关于国际形势和国內形势的一篇很重要的谈话谰菸颐堑奶寤?结合当前形势,学习这篇谈话,要着重领会下面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术》2007,(1)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所导的军队经过艰苦卓决的战斗逐渐地俘虏了一批日本士兵。在日俘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交往,互相了解,从而成功地教育和改造了不少日俘。改造后的日虏成立了反战组织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8.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两国人民互相学习,互相支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法国侵略者大举进攻越南的时候,中国人民直接援助了越南人民的斗争,其中刘永福的黑旗军就曾经在越南北部支援了越南人民抗击法国侵略者的战斗。对于黑旗军在越南活动的评价,越南史学界在六十年代,曾经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其中虽有诬蔑黑旗军的错误意见,但也不乏正确公正的看法。可是,近几年来,越南史学界对黑旗军的评价则完全倒向错误的方面去了。在他们的著作、文章和所谓“调查报告”中,有的抹煞黑旗军抗法的事实,有的诬蔑黑旗军为“流寇”、“  相似文献   

19.
“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峰连富士山”。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世纪时,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更加频繁,许多求进步的中国人鼓轮东驶,踏遍三岛寻求救国真理,得到日本朋友的热情帮助,其中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更是获得了广泛的支援。有的倾家荡产解决孙中山的生活困难,有的甘冒风险代他购买军火,有的直接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同中国人民并肩战斗,直至一腔碧血洒在中国的大地上。本文写的山田良政就是这样的一位日本友人。山田良政字子渔,生于一八六八年,是日本青森县弘前市(今弘前县)人。青年时代入东京水产讲习所学习,毕业后,在北海道昆布会社当职员,一八九○年被会社派到上海分店工作。从此他接触到中国社会的实际,立志探讨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两国人民有许多相似的文化特点与传统,在经济、文化上有过长期的友好往来和交流。特别是近代以来,中韩两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的共同斗争中更是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际国内的原因,中韩两国关系一直处于不正常状态,彼此隔绝近半个世纪。1992年8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的正式建交,不仅谱写了中韩历史的新篇章,而且对于促进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对于促进东北亚地区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苏军和美军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