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铁一 《经理人》2006,(4):122-123
“空降兵”能否顺利着陆的问题,业界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企业和职业经理人的联姻必然要经历一个互相磨合的过程,经过磨合期,双方认可了就可以长久合作,双方有一方不认可对方或者双方互不认可,那么这桩婚姻就会立时决裂。事实上,作为第三方的猎头公司,却可以提供给企业和人才不同的解决之道。让“空降兵”更平稳地降落在企业的跑道上。  相似文献   

2.
切莫选择老板对所从事行业不了解的企业“空降兵”能否顺利着陆的问题, 业界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企业和职业经理人的联姻必然要经历一个互相磨合的过程,经过磨合期,双方认可了就可以长久合作,双方有一方不认可对方或者双方互不认可,那么这桩婚姻就会立时决裂。事实上,作为第三方的猎头公司,却可以提供给企业和人才不同的解决之道,让“空降兵”更平稳地降落在企业的跑道上。  相似文献   

3.
李炯明 《经理人》2002,(8):92-93
许多职业经理人经常向我抱怨一些不规范的猎头公司的做法,在他们接到电话之后即向其索要个人资料,转手将信息提供给雇主公司。“他们只是利用经理人与雇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雇主与经理人之间串通信息就算完成了任务,成与不成天知道!”  相似文献   

4.
64 猎头     
“猎头”最初产生于原始部落时代,而作为一种寻访人才的手段,却是美国二战期间的事,最初是美国军方为应对二战网罗人才而用,如今猎头被广泛运动用于为企业寻访中高级人才之中。猎头进入中国也只不过十多年,但其发展势头却如日中天。企业在选择猎头公司时,因该意识到真正考核猎头公司标准是:猎头公司  相似文献   

5.
于榕 《经理人》2005,(8):101-102
老板不知从何处得知张洪曾与猎头有过密切联系,对他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张洪是IT行业一家合资企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在此职位已工作了整整3年。期间,曾有一家猎头公司与他取得联系,虽然他对猎头公司推荐的职位不感兴趣,但禁不住猎头顾问的电话“轰炸”,将资料给了他们。然而,几个月后,老板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他曾与猎头公司取得过较密切的联系,对他的信任度大大降低,让他进退两难,职业安全到了严重威胁。那么,经理人在与猎头  相似文献   

6.
钟琼明 《经理人》2008,(6):121-121
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化的企业,需要有成熟的国际化经理人的引领。关于“国际化经理人”,世界著名猎头公司LAI Ward Howell提出10个标准:国际经验;外语能力;对世界市场和文化的了解;在错误中有创造性地学习和迅速恢复能力;推动组织变革能力;有效传播信念的能力;平衡冲突能力;具有相当的智力;良好身体和意志力;高度自立能力。  相似文献   

7.
周青  胡楠 《经理人》2006,(1):28-29
过程过于看重最终结果的考核方式,会导致经理人只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时值年关,又到了企业对经理人进行年度考核,兑现“承诺”的时候了。有些企业主认为,企业高薪请经理人来,就是要提高最终业绩,因此,要以工作结果为导向,评估内容主要集中在工作的实际产出。他们认为,这种用硬梆梆的数字说话的作法,让经理人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8.
于榕 《经理人》2004,(11):94-95
某知名企业委托猎头为其寻找一位高级经理人,王先生以其优秀的业绩、独到的眼光和做事情的能力等优势成为该企业的最佳候选人。然而当猎头公司问他什么时候可以上班时,他表示:“第二天就可以。”想想多可怕,一个对原单位都不负责的人怎么可能对新单位负责?于是,王先生在最后关口被淘汰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企业界,经理人背叛已不是新鲜话题,只是近两年职业经理人接连出局,经理人与资本的矛盾大有激化之势。在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许多已经进入和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正虎视眈眈中国的经理人资源,有消息说美国一家咨询机构已列出了拟“采购”的中国金融企业人力资本的大名单,面对跨国资本的强力挑战,如何留住作为稀缺资源与核心竞争力的经理人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里经常看到的一种现象是:企业所有者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雇佣经理人开发一个项目,谈好了开发项目和报酬条件。当项目基本开展起来,企业主觉察到自己能够掌控企业经营命脉时,时常会以各种借口“炒”经理人,不履行合约中规定的给予经理人等价的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11.
兰杰 《经理人》2002,(4):94-95
由《经理人》杂志策划运作、委托兰邦市场调查公司实施调查的“2001年度职业经理人薪酬调查”显示,民企、国企的经理人薪酬与外企的经理人相比,相对于以前薪酬差距在缩小。这也预示中国加入WTO后,外企和国企在经理人薪酬方面会趋同,以后,只有公司经营得好与不好之分,而不再强调企业性质的区别。任何企业如果不能提供良好的薪酬、福利,就留不住人才,企业也就不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梅天笑 《经理人》2008,(12):90-90,92
寒冬期,OEM企业如何应对生存困境? “除了在研发设计、制造工艺上发力,为品牌商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也不容忽视。增值服务水平体现着OEM企业的软实力。”广州丹奇13化董事长杨广群对《经理人》说。“我们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已经远远超过了OEM、ODM的范畴。以海外品牌想借助丹奇进入中国市场为例,丹奇会为其推出一系列的服务计划,包括市场调查、产品的设计研发、销售渠道的建立等,甚至到产品的促销都可由丹奇全权负责。”  相似文献   

13.
为人妻,为人母,把自己的社会角色升级为母亲。其中的变动和阵痛会不会成为女性经理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本文的嘉宾从各自角度诠释她们的心理历程。需不需要特别的照顾?“经理人是没有性别的”快人快语的郝一红出口惊人而一语中的,“在企业里工作,没有人把你看成女人。之所以任命你为经理,是因为你能做男性经理人的同样工作。如  相似文献   

14.
占珠花 《经理人》2006,(7):44-47
对于国企经理人出身的创业者们来说, 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优势。不同企业的经历和企业文化氛围会给经理人创业带来不同的烙印,潜移默化影响到他所创办的企业中。对于浸润在外企、国企和民企三种类型中的创业经理人而言,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究竟分别受到原来企业的哪些影响?外企、国企和民企的三种经理人在创业中有何优劣势?如何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5.
曾立平 《经理人》2007,(12):78-79
华南,中国一方特殊的热土! 继11月2~3日“2007中国CEO年会在北京昆仑饭店成功举办之后,11月4日,《经理人》聚焦华南:以“新资本·新定位·新模式——企业成长战略驱动力”为主题的“中国OEO年会首届华南高峰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会议由《经理人》杂志、《CEO决策》及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联合主办,经理人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及博思会承办。  相似文献   

16.
在发达国家,职业经理人已从营利性组织逐步扩展到非营利性组织,而我国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迫切希望有一个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为其提供胜任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7.
经理人市场失灵与家族企业治理   总被引:130,自引:1,他引:130  
经理人市场是一个特殊的人力资本市场 ,在一定意义上 ,这是一个“职业”企业家的雇佣市场。家族企业的高速成长带来对于职业经理人的需求增长 ,但在不少情况下 ,经理人的引入是不成功的。企业和经理人双方的家族主义取向导致双方缺乏相互信任 ,家族企业在某种程度上的“隐私”经营给企业从外部引入经理人带来风险。同时 ,经理人的非职业性 ,或在自己创业与作为经理人之间转移的成本很低 ,导致经理人市场的不稳定性。但在竞争和国际化中 ,对传统家族企业的改造势在必行 ,但在经理人引入上是谨慎的 ,较为普遍的模式是家族和经理人共同分割企业的控制权 ,这一模式在这里被称之为“折中治理”。  相似文献   

18.
徐昆 《经理人》2002,(5):114-115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一些国际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催生了一批中国职业经理人。十几年漫长的经历和磨练使得过去的员工成为了今天的部门经理,过去的部门经理成为了今天的总监或总经理。从此中国开始出现了经理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并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中国的企业也呼唤有职业道德和懂经济运行规则的职业经理人的出现。无疑在今后企业的管理团队中职业经理人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经理人的成长需要环境和培训机制。外企和合资企业相对比较重视培训但也不完全满足需求。国内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此还相对重视不够,这里关键在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团队对公司人才的培养是否有紧迫感。除了本企业有限的培训和工作实践外,外部提供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还远远不能满足经理人成长的需求。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成长还要经历痛苦的观念转变和漫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黄英 《领导广角》2002,(10):41-42
职业经理人是相对于企业的股东而言的,他们是受过专业训练或拥有管理技能和丰富的实际经营经验的管理人才。企业所有者的职能是提供资本,而经理人的职能是运营资本。职业经理人的出现,是企业管理高度专业化的结果,也是企业管理成熟的标志。职业经理人的生存要具备和符合特定的条件,首先是“职业环境”,这是职业经理人所期待的;其次是“职业能力”,这是职业经理人必须符合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0.
李彤 《经理人》2007,(1):16-16
随着中国企业的逐渐探索与市场成熟,关注经理人阶层的能力开发和建设,成为当前阶段曰益白热化的命题。其实,当前的中国经理人已经适应了从“管理自己”到“管理他人”的转型,但在“管理他人”到“管理管理者”的进一步转换过程中,还有许多素质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