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死观是人们关于生死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价值观最内在、最深层的东西,也是伦理研究、哲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对于生死,中、西方既有相同的关照,也有不同的解答,文章在对中西传统生死观进行伦理审视和阐释的基础上,对其异同进行了揭示和梳理,并试图为我们确立一种与当代文明相适应的、合乎人性发展的新的生死观提供理论依据,为当下人类如何认识生死、如何面对生死、如何超越生死、如何优雅生存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庄子认为,人类存在的最初阶段有一个理想的生存状态,那时人们纯朴和谐,无争无欺,人类生存呈现出自然生存的状态,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演进,人类不可避免地进入社会生存的状态,社会组织和人性发生了异化,于是出现了王权、战争、贫富、严政、酷刑和人性中的争名好利,排下进上等流弊,使人类生存陷于困境,而这一切是人类进入社会生存状态必然的产物.这就是说人类的苦痛根本上是无法消除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庄子在他的人生哲学中提出游世和体道的主张,借以淡化个人的痛苦和转化个人的生存之境.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种人生境界的形成都是人现实存在状态的反映。同时,任何一种人生境界又构成人的现实存在状态。也就是说,人有什么样的存在状态就会形成对宇宙人生的什么样的觉解,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现实生存境界。因此,境界既不是绝对的事实状态,也不是纯主观的虚幻,而是人的客观状态和主观状态、现实状态和理想状态、自在状态和自为状态的完整统一,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对于人的“真实存在状态”,过分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违背人的存在的“真实”。人可能有不同的生存境界,但人作为境界存在物这一点却是共同的,只有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自由地对待自己的生命,而这本身又构成了一种新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4.
任葆华  白建西 《学术论坛》2006,5(2):150-154
鲁迅和沈从文的文学创作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文学疗治,但他们两人的文学疗治活动却有着不同的命运.文章从文学与治疗的视角切入,比较了他们两人文学治疗活动的异同,认为他们的"文学疗治",基于他们对现代中国人精神生存状态的诊断和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文化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生存哲学复兴的内在理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生存哲学并不是一个新的哲学形态,以至于联系到存在主义思潮,人们甚至有理由断言它已经是一个过时了的哲学形态。但问题显然又在于,存在主义哲学并没有真正理解生存问题。事实上,存在主义仅仅在感性个体意义上所理解的生存观,与生存哲学应当包容的内涵以及与人们对生存哲学怀有的期待相比,实在是相去甚远。如果说存在主义哲学带来了生存哲学的首次辉煌,那么,恰恰也是存在主义思潮的迅速衰落使得生存哲学在一定意义上陷入搁浅状态。然而,生存问题作为时代性与全球性课题一直摆在当代哲学面前,并且愈益严峻,也远远超出了存在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对于人的认识,这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常新的研究课题。但作为对人的问题的科学探讨,是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对人的认识,而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地把对人的认识推向深入。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主义人学主题的历史转变及其当代人学主题的确立作一粗浅的探析。一、马克思主义人学主题的转变轨迹我们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人学,而且也包括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比如西方的一些马克思主义人学。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在某些理论观点上,战略策略上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有着诸多不同,甚至在理论表述上有着重大的错误。但是,它是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后的  相似文献   

7.
韦永恒 《晋阳学刊》2008,(2):109-112
阎连科乡村小说始终关注农民的生命存在问题,并以各有侧重的主题话语从不同的层面共同对生命总话语进行了阐释,叙写着农民的坚韧生存以及他们的追求和抗争,表现了作家对于农民生存状态和生命本质的思考,揭示出丰富深邃的思想蕴含。  相似文献   

8.
人的发展是人类的理念支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动力.生活和生存两种生命状态是人和动物生命内容的不同写照.当人类以实践和意识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由生存转变为生活的时候,实践和意识就成为人和动物分道扬镳的界碑,同时也成为人们进行生活、创造生活的根本前提和手段.人类生命的存在方式在于:实践性和意识性使人类产生了新的本能需要的追求,这种需要的发展性不仅使人类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而且使人类类生命的追求有了递进性,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类生命追求的最终状态.  相似文献   

9.
李雪 《北方论丛》2004,(3):48-50
"文化身份"是后殖民主义探讨的焦点.奈保尔受到东西方两种文化影响的特殊身份使他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世界.<半生>继续他一贯的主题,移位的生存状态、身份的失却、以及随之而来的疏离感,讲述了处于"林勃"状态中的父与子,寻找家园、寻找身份、寻找归属的旅程.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个十分重大而明确的主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贯穿于它的始终,是它所要回答的首要和基本的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围绕上述主题展开的探索和形成的观点,有一个发展过程。而邓小平1992年初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南方城市的谈话,是这一过程的科学总结。南方谈话的理论贡献在于:它从一些最重要的方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作了更明确、更完整、更深刻的阐发,使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实现一个新的飞跃,达到一个新的高…  相似文献   

11.
协调博弈代表了人类生存的进化趋向,它和"竞争合作"同为英语中的新词,恰好表征了数字化时代生存哲学走向的基本特征.数字化时代生产(创造)性与生活性的统一,同时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存方式的信息化,它是趋向美好生活的实质性自由的扩大.如果数字化时代公共领域的特质更具开放性,而网络参与者的实践观又具自主性,那么它很可能创造一个更深层次的民主.人类生存的状态会一代比一代更加数字化,作为一种技术进步,数字化把人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生存层次--和谐共存;如果数字科技的潜力得到充分开掘,长远看必将意味着共存和谐化的增进.事实上,一种新的文明系统,同时也是人类自身解放的新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于沛 《北方论丛》2008,8(1):67-73
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交流和交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对世界历史认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从19世纪中期中国先进分子"睁眼看世界"开始的。回顾历史,是为了更清醒地认识现实,回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提出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无论是国别史、世界通史,还是外国亡国史、革命史的介绍和研究,始终和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这一时代的主题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劳动创造了人,人的诞生是一个新的物种的诞生。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地创造的,实现于对象性的活动中,而且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过程。认识自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香港回归既给我们提供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时机,也向我们提出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严肃课题。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主题。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不同的,不同社会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也有明显差别。众所周知,一个民族充分高涨的民族  相似文献   

15.
网络交往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交往实践是信息时代交往实践发展的新阶段,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创设了一个新的空间,它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新的生存状态.人们通过网络交往踏上了走向世界历史性存在之路,同时还极大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正视网络交往实践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全球化条件下探寻人的发展的正确路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奎 《兰州学刊》2009,(7):161-164
对于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的关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传统,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承继了这一主题叙事,展现了在新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中年女性所承栽的生活困境与灵魂挣扎。文章对新世纪文学中的中年女性主题叙事进行研究,从生存与存在两个角度对众多的中年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新的时代情景下的女性命运书写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7.
对国外中国农民政治行为研究的考察,可以从1949年前、1949~1978年、1978年以来三个阶段予以认识.在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对突出的研究主题和代表性成果.其研究特色是,不断拓展的研究主题、经验实证的研究方法、新意迭出的理论建构.同时,国外相关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传承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时代范畴.传承主体的代际状态通常处于这个范畴的核心地位.任何有活力有前景的传承,都是发展、变化着的.正是一代代传承者不断注入自己新的认识和新的创造,才可能使一个民族的艺术真正存活于当代人的生活之中,并充分显示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与精神力量.无论从群体意义上看,还是就个体而言,民族艺术传承主体的当代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对此,笔者的观点是一、民族艺术乃至文化的传承,不能事实上也不可能成为历史博物馆武的封闭的固化的留存,而应该是开放的、发展变化着的,以使其于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二、要在新的机制中保留并张扬民族艺术的特有的文化根性,以期在发展变化中不断追求新的民族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1990年代后期文化语境的变化,部分作家从物质消费、身体经验和性别视野等日常主题中突围出来,重新开掘了新的话语向度:其一是知识分子开始有意识地对现代性进程中出现的新“国民性格”进行省思;其二是对底层人的生存状态表达一种平民化的人道关怀;其三是于故土家园、人情人性以及民情风俗中发掘真诚、善良和美德,意图以此实现对生活庸常性的超越.考察日常叙事话语突围的维度,对把握作家的自我认同变化以及当下小说的精神重建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开发区建设虽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人们对其认识并不统一,说其是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一大创举的有,将其列为阻碍改革开放、干扰经济发展的一大乱源的也有,两种观点、两种评价尖锐对立,莫衷一是.这也是十多年来开发区建设时冷时热、波浪式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随着香港的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即将召开,我国的改革开放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形势发展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开发区的建设,而要抓好这项工作一个首要的就是统一人们对其的认识.本文拟就此作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