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劳动人事争议面临案件数量增多和处理难度加大双重挑战。目前,上海已形成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体系框架,调解成为化解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今后劳动人事争议要坚持先行调解的基本工作方向,而街镇基层调解组织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的作用尤为明显。本文以先行调解为研究视角,聚焦于上海市先行调解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继续提升基层调解组织基本建设,实施全方位、多流向引导先行调解,提升基层调解工作的专业性等举措。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了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贯彻实施及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和仲裁机构实体化基本建设情况,研究、交流和解决劳动人事争议处理重大问题,进一步提升争议处理效能,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我司拟在全国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处理重点问题论文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贯彻实施及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和仲裁机构实体化基本建设情况,研究、交流和解决劳动人事争议处理重大问题,进一步提升争议处理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劳动关系层面,将会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态势,健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体系十分重要,要充分发挥各类调解组织的力量,将劳动人事争议解决在调解阶段。建立联动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网络;完善与规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制度建设;加强调解工作宣传和调解员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人社厅发〔2014〕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基层调解工作规范化,促进调解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调解组织工作效能和社会公信力,充分发挥调解在争议处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现将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名称规范等工作规范予以印发(见附件),请认真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6.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处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设计上的缺陷,造成目前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虚化,工会处于尴尬的位置,无法发挥好劳动争议“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因此,需要重新构建新型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建立企业内部疏导化解矛盾机制,创新基层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处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成都市青白江区于2009年2月在成都市各区(市)县中率先成立了劳动争议仲裁院(2010年11月机构改革后更名为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2011年8月,在全市率先整合成立了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近年来,青白江区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以社会化维权、社区化服务的方式,加强镇(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基础与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绵阳江油市三合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在三合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努力提升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合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2015年12月成立以来,推行"基层预防,一线调解"工作法,将劳动争议调解与社会综合治理、人民调解相结合,推动政府、企业、员工、社会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各尽其力,共建共享,形成多方合力的"劳动关系大调解"工作格局。中心2017年被人社部确定为"全国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综合示范单位",2021年被授予四川省首批劳动人事争议"金牌调解组织"。  相似文献   

9.
企业调解是中国特色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效运行企业冲突管理系统以及促进企业劳动关系氛围的需要。合理发展企业劳动争议调解,需要运用全面发展观理解企业调解组织的存在意义,延伸企业调解组织工作职能链,提高其认知度和公信力,建立企业调解经费制度及购买公共服务,增强企业调解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制定企业、仲裁和法院三方定期沟通制度,节约社会调解资源,提升企业调解效力,真正发挥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源头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劳动争议种类日渐多样化,解决难度不断增大,推动形成高效、灵活、便捷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格局,发挥好人民调解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有四种: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具有优先性,对处理劳动争议,平衡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都江堰市2012年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总计319件,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案件32件:全年未立案采用调解处理的案件共计162件,其中以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约占20%,仲裁院调解解决的约占45%.人民调解在实际劳动争议处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体制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照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以协商的方式,说服劝导双方互谅互让,并且就争议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争议的一种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争议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由于调解能够以温和的方式使争议得到解决,所以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但是我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却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根据全国总工会2000年的统计,我国在企业中建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有222888个,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35003件,调解成功的为80617件。而与此形…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青羊区金沙街道办事处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题,贯彻"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逐步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的组织机构,大胆探索和创新争议调解的方式方法,不断丰富争议调解的手段,巩固和提升劳动争议调解在劳动纠纷处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基本实现了劳动争议纠纷解决在源头,化解在萌芽状态。去年以来,金沙街道辖区调解各类劳动争议共65件,有力地维护了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权益救济制度,其作为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入事关系,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稳定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调解仲裁事业的科学发展过程体现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体现了法治的不断完善,体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社会主义民主和进步的重要象征。新时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是一项朝阳事业,正步人陕速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省寿光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紧紧围绕省厅部署的调解仲裁"规范建设年"这一主线,创新工作方式,找准工作结合点、契入点,不断推动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上水平。一是以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为契入点推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建立。根据上级今年内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调解委员会组建率达到95%以上的要求,仲裁院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改变传统的"行政命令"模式,将仲裁案件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制度设计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在探索新时期调解仲裁运行机制上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施行和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推动了新时期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制度朝着法律适用统一、办案机构统一、办案规则统一的方向发展。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为贯彻实施该法,已经制定并实施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并且正在抓紧制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各地仲裁、司法部门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采取积极措施,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已经针对一些具体的操作问题出台了指导意见和办法。应该说,一年以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得到了稳妥的贯彻实施,对有效化解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明确,比如,仲裁机构和队伍的建设、仲裁和诉讼的衔接、多层次争议化解体系的建设,等等。在该法实施一周年之际,本刊邀请仲裁员、法官、专家学者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一、都江堰市发挥劳动人事争议基层调解组织作用的主要做法 (一)健全调解组织体系,夯实调解基础 创新建立并完善了以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乡镇(街道)、企业调解组织为主体,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建设.形成了全市调解工作网络,切实通过机关事业单位、19个乡镇(街道)、企业等调解组织从主体源头上实现劳动争议化解全地域、全领域覆盖.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切实发挥调解在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不同模式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异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诚 《中国劳动》2006,(5):32-34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依照法律法规,通过沟通和协商,促使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律制度,是劳动争议处理的第一道防线。需要说明的是,劳动争议调解不同于仲裁调解和法院调解。在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也不同于人民调解和行政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能够有效消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对抗,更及时、彻底、有效的化解劳资双方矛盾,稳定劳动关系,减少经济损失,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作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内在设计,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一支基层力量,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善于运用“人民调解”,无疑是用基层力量解决劳动争议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截至7月,泸县19个镇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及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均已全部挂牌成立,在全市各县区中率先实现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全覆盖。镇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小组的成立,能够更加有效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将大部分争议及时化解在基层,是实现泸县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队伍更趋于专业化、规范化、效率化的重大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