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经济发展的减缓,应届毕业生的人数的增加,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激增,而其中女大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在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本文从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表现、成因,以及解决方法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周雨 《劳动世界》2014,(2):14-15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进步,高校教育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面对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各大高校都在不断地扩招,随之而来的是激增的高校学生数量。现在社会上大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地增长,本科学历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于招工单位的需求,这就使得我国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失业问题,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女性在工作方面相较于男性较为弱势,尤其是工科的女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面临着一定的性别歧视,这样不仅降低了女大学生的就业率,甚至还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利用北京15所高校4771名大学本科生调查数据,从大学生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个人主观态度等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意愿现状及何时、何处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大于选择直接就业,就业去向偏好稳定的行业;大学生的个人、家庭特征以及对社会、个人层面的主观态度分别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且体现出对同一因素的主观态度与客观实际作用不同的特点。研究从政府、高校、学生个体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2年7月,女大学生曹某以平等就业权被侵害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就业促进法》生效后第一个性别就业歧视案件,标志着对性别就业歧视的司法维权的开始。我国应对相关立法进行完善,通过建立反歧视的专门机构、完善歧视案件举证责任的规定,将招聘阶段作为反歧视的重点等举措来减少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录取率的提高,传统专业以外,作为工科的信息类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也亟待解决。学校、社会都应充分重视信息类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和求职选择。本文就信息类女大学生的心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提高女大学生抗压能力。  相似文献   

7.
于瀛彤 《劳动世界》2016,(17):18-19
本文立足于研究英国《平等工资法》对于不同性别员工同工同酬的保护,着重分析其保护范围、标准及手段,进而展开比较研究,以此作为构建中国同工同酬制度体系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中女生比例逐年增加,其中,理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高校和社会所关注的重点就业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全面分析通过了对理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进一步探讨高效应对理科女大学生就业应采取的措施,从而促进就业比例及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郭芳 《劳动世界》2010,(12):89-91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酷的就业形势已是不争的事实,加之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供求关系理论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自我概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基础而关键的作用。面临严峻而复杂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对自我有全面而客观的认知与评价,并以此设定合理的理想自我与职业定位,且在就业过程中根据情况不断调整自我,保持良好心态,在就业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收获成长,进而实现职业理想与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2.
华岚芳 《劳动世界》2020,(9):22-22,24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句话,也是当下中国一个非常明确的民生实事。据教育部统计,近两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均超过800万,其中家庭经济贫困的毕业生占总人数比例约20%,这样一个庞大的基数和比例,使得毕业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能否促成贫困毕业生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解决好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才能使这部分群体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实现安居乐业;才能加强学校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的衔接,与人才培养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此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04年,第一届扩招的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局面逐步由"供不应求"过渡到"供过于求"。原因有二,一方面需要大学生的二三线城市,中西部地区,大学生不愿意去;另一方面大城市对大学生的需求量也在逐步饱和。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普及,受教育的年限提高,投入增加,毕业却失业了,教育则没能达到合理的投资效益,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本文参考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从调整大学生就业意愿的独特视角,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杨静 《劳动世界》2013,(12):58-58
学生就业困难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在就业困难中,高职女大学生就业更是困难,她们在选择职业时存在很多困难和限制,就业中经常遭受性别歧视,很难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待遇,总体上就业率较低,是就业弱势群体中的主要部分。因此,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一项值得探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18.
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历经若干年的寒窗苦读,在走出象牙塔,迈向社会,期冀实现一番作为时却时常因就业歧视而在人生重要的转型期面临尴尬的境地.纵观就业现实,大学生愈加普遍地受到就业歧视已成为不争的实施,这不仅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还对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与和谐造成了一系列消极影响,成为了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具体表现谈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大学生群体毕业后具备较高的竞争力,当前各大高校都在结合自身实际状况来想方设法培育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鉴于此,本文将会首先阐述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结业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然后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提出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上的培育就业能力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竞争中心理压力大,择业中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生正确择业中起着重要影响.因此,重视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利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有利于其顺利就业,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