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成熟都市圈和大上海都市圈的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敏 《统计与决策》2005,(16):57-59
都市圈理论是区域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都市圈经济理论的借鉴,将国外成熟都市圈的形成,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等,与大上海都市圈进行类比.并通过各种经济数据,将国外都市圈和大上海都市圈作了一个比较.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国家,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市场驱动的结果,具有"自下而上"的自发特征,而在我国则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差异性。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市场仍不是推动圈域发展的主要动力。由此,在行政区经济模式下,我国的圈域经济则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及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二元结构主义"理论都不能很好指导当前的江苏沿海发展.采用基于非均衡发展理论形成的点轴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则是一种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人口密度的统计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震葆 《统计研究》2002,19(3):41-42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 ,人口和土地面积的统计是产生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统计 ,人口密度也是最基本的反映国情国力的统计指标。如何发现并挖掘出人口密度指标应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是本文讨论的一个主要目标。   一、人口密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引起人口密度变化的因素 ,除人口自然增长率各地略有不同以外 ,主要是因为人口迁移引起人口密度在空间分布短期内的较大变化。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较多 ,按性质来分 ,分为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历史上一国自然环境条件直接导致大规模的移民 ,如旱灾、水灾、瘟疫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都会发生大批…  相似文献   

5.
一、长江三角洲区位、经济优势与铁路网现状 (一)优势表现 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国土开发"T"字型主轴线的交汇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优越,交通四通八达,技术、管理水平及劳动者素质都较高,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机制优势和人才优势.该地区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以苏州、杭州、无锡、南京、宁波等城市为主的经济网络.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开放开发以来,该地区呈现出持续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据统计,2000年该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2倍,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5,财政收入占全国的24.5%,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28.5%,其经济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四省(以下简称“四省”)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现代化发展进程较为领先,其经济协调发展经验可以为其他省份所借鉴。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四省都曾面临省内各地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与四川有一定相似之处;四省都采取了一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区域经济与上海新一轮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会议期间,明确指示要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与此同时,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被认为是继纽约、多伦多和芝加哥、东京、巴黎和阿姆斯特丹、伦敦和曼切斯特都市圈之后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那么,2010年上海世博会预计的30亿美元直接投资,加上拉动5倍以上相关投资的“乘数效应”,能否成为构筑长三角快速成长的“加速器”呢?  相似文献   

8.
姚红卫 《四川省情》2007,(9):54-55,42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理区域在自然资源、气候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再加上历史基础和国家政策的倾斜等方面原因造成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按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进行区域划分,使所划分的经济区域既有相近的经济发展态势又在地理位置上紧密结合,这对国家和各地区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都市圈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圈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文章基于主成分分析,在构建都市圈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指标进行统一测定,并以此对其进行评价,以期对我国都市圈城市旅游业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郝水平 《山西统计》2003,(12):40-40
确定区域经济林发展规模受诸多因素影响,除了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立地条件等),社会劳动力、市场状况、技术支撑条件和群众可接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在对山西省平顺县经济林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经济林发展的可行性及限制因素,确定以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劳动力为约束条件下的区域经济林的适度发展规模。一、研究方法采用线性规划数学方法,以县域为单位,劳动力投入为约束条件,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确定区域经济林的适度发展规模。二、结果与分析山西省平顺县的经济树种比较多,栽培技术丰富,经济效益显表1平顺县主要经济…  相似文献   

11.
本文节选自作者研究课题《鲁南都市圈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分析及跨世纪发展的构想》,作者分析认为,作为山东欠发达区域,枣庄、济宁、泰安、临沂、日照、菏泽应组成大区域经济圈,即鲁南经济圈,抓住山东西部开发机遇,紧密联系,协同发展,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早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消除山东“东西”差距。文章有理有据,观点新颖,自成一家之言.值得一读。鉴于版面有限,在此择其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地增长,整体经济实力和区域经济实力均大幅度地提高。但是由于各地区在经济发展基础、资源条件、区位优势以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实际中,居民消费价格、实际收入在地区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计算地区间居民消费差价指数(即空间消费价格指数),正确比较和评价不同地区之间居民实际收入的差距,对于制定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3.
杨传金 《四川省情》2023,(11):42-4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中央有号令,四川见行动。2023年,全省大力“深入落实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建强动能更充沛的成都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关注热度持续升温。外贸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如何助推成都都市圈打造更具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化都市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志真 《浙江统计》2004,(11):37-37
一、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1、受产业结构的制约,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2003年,我区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0.8个百分点,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仍不尽合理.一方面,第二产业迅速发展,造成了第三产业在GDP中份额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规模偏小,区域消费中心远未形成.2003年末,我区户籍人口12.5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05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城市基础还未形成.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产业集聚区是承载产业集聚的区域,它是由相互联系的企业形成的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中国东、中、西部1996~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理论和模型首次分析了制度差异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制度差异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变量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全国和区域的制度差异对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全国和区域的人均GDP和开放存在相互因果关系.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建立可持续均衡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还是小国;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区域的发展水平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由于不同区域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基础建设等众多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区域发展差异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尤其是在经济尚处在发展阶段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蒋明祥 《浙江统计》2003,(8):14-16,38
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江海交汇之处,区位优势明显,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长三角已成为中国经济实力最强、产业规模最大的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城市(镇)连绵带,是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人口数量最多、密度最高和城镇数量最多的地区。在长江三角洲及其都市圈、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深入研究长三角,多角度地分析各城市在长三角的数据表现、位次,对于知己知彼,寻找差距,找准定位,增强信心,明确目标,保持与长三角整体发展水平相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2003年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十五城市国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四川是西部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市场大省,省内各地资源禀赋、历史基础、区位条件、政策取向等种种因素的差异十分明显,这使得各地的发展基础、水平和重点也各不相同。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四川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以不平衡发展思想为主,在不同时期,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政策措施,确立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和重点,已初步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机制、激励机制和传导机制,推动了整个四川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地区,意指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增长速度都低于我国平均水平的二级行政区域。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分为几种类型:落后程度严重的地区,存在一定工业基础、资源储量丰富、配套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原来经济基础好、但近几年经济增长率连续下降、呈现衰落的地区。主导产业是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向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